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麻城:打造县域创新发展试验田

图为麻城经济开发区

图为大别山清洁能源基地

图为麻城孝感乡文化园

图为大别山交通枢纽城市

图为杜鹃映红四月天

激情澎湃,热浪翻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2014年3月,全面深化改革的“麻城版”路线图——“十大改革”“五大创新”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出炉。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麻城获得两大战略定位:“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创新试验”。

机遇面前,麻城百万干群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在大别山县市率先向着改革创新的深水区劈波斩浪、奋勇前行,抒写了一篇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诗篇!

给力转型升级

改革创新让发展更快

麻城市坚持集中火力聚焦发展,以改革的精神和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的办法和招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五年时间,麻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八大倍增”。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34.9:32.7:32.4优化为2016年的20.4:41.3:38.3。连续多年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经济总量稳居黄冈各县市区首位。

今年元至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92亿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4亿元,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7亿元,增长16.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动能。出台市级层面“三去一降一补”具体措施,清理僵尸企业32家,推动7家企业兼并重组,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下降到13个月以下。

——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国有资产改革,搭建“五大政府投融资平台”,年度融资能力突破50亿元。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创新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麻城大别山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产业开发。启动发行8亿元城投债券,争取政策性贷款18亿元,助推城市建设提档升级。探索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企业上市上柜,82家企业在武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8个PPP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项目库。连续多年荣获全省“金融信用县市”称号,2016年,全市存款344.9亿元,增长17.16%;贷款197.3亿元,增长20.1%,存贷比57.21%。

——行政审批改革收获环境红利。坚持简政放权、“放水养鱼”,营造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流程最快、审批收费最低的最优审批服务环境。开展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精简审批事项236项,精简53%,行政审批时限缩短30%。扩大“五证合一”改革、深化“先照后证”改革,2016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0996户,新登记企业1129户,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30.1户、新增企业3.1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0173户,企业总量达到5118户。

——招商机制创新夯实发展底盘。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推进招商引资从招引企业向招引产业、招引园区转变。2016年共引进符合考核口径项目136个,实际固定资产到位资金104.05亿元。引进省交投投资50亿元参与麻城旅游开发和医疗健康产业;引进葛洲坝集团投资20亿元对兴业炉料公司进行重组,今年元至4月份实现产值25亿元,税收2.1亿元;引进省能源集团、省高新投等投资42亿元建成光电、风电项目8个。

突出提神鼓劲

改革创新让作风更优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打全面深化改革之“铁”,必须靠党员干部作风之“硬”。麻城敢闯敢试,在工作方式和工作环节上探索新机制,在作风转变上“清障开路”,为试验者壮胆、为担当者担当,奏响改革最强音。

——把干部逼上发展的火线。组建高效快捷的执行落实机构,围绕园区开发、城市建设、旅游发展、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成立“五大指挥部”,将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编入作战指挥部,对指挥部集体授予项目开发权、资金调配权、干部培养推荐权,每个板块组建一个投融资公司,引进培育一批市场主体。领导靠前指挥,部门协同作战,形成了“一线二线都上火线”“不当谈将争当干将”的干事氛围。

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开发建设“两河四岸”10平方公里核心区智慧农业谷,致力于打造“园林城市的核心区、山水城市的示范区、四化同步的展示区和宜居宜业的集中区”。龟峰山风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麻城创建成为全省旅游强市,正积极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商贸物流崛起“两大市场”(中部石材集散中心、鄂豫皖农商大市场)和“三大城市综合体”。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担当管党治党责任,推进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推进纪检体制改革,一手抓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进全市巡察覆盖所有乡镇、延伸到村;一手抓容错免责机制建设,把服务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发展与搞利益输送区别开来,为100多名党员干部澄清不实信访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促进了决策落地、行政提效、项目提速。

——让基层崛起战斗的堡垒。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开展“整市推进基层党建”试点,着力推动“五个规范”(统一规范组织、规范队伍、规范活动、规范制度、规范保障)建设,抓严全程督查、全程考评、全程问责,基层党建工作正在全面进步的道路上迈向全面过硬。全面落实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和村干部坐班制,选派284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建强村级班子。狠抓村级阵地规范化建设,整合资金5000万元推进全市村级阵地建设,292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完成提档升级。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实现村平增收3.5万元,到2017年底,全市45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将突破5万元。

惠及民生福祉

改革创新让群众更幸福

千改革、万改革,只有惠及群众的改革才是好改革。让群众受益,是麻城所有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智慧麻城”搭建信息高速路。抢抓“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机遇,与国内多家实力企业签约,投入5亿元打造“智慧商务”“智慧旅游”等14个应用服务平台,成立“大别山云平台”,致力于建成涵盖行政审批、政府服务、社会应用等全流程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让群众搭乘信息化高速公路奔向新时代。

——“孝善麻城”叫响城市品牌。推进孝善城市创建模式创新,按照“川渝老家、市民乐园、文化窗口、艺术殿堂、城市客厅”的总体定位,建成全国首个孝善主题文化园——麻城孝感乡文化园,建成全国首个规模最大的孝善文化主题楼阁——“孝善楼”,立起一座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道德建设正能量的城市“精神地标”。开讲“孝善讲堂”,成立“孝善协会”,编排“孝善大戏”《麻乡约》,初步叫响“大别花乡、孝善麻城”城市品牌。

——“医疗改革”推出惠民大餐。开展“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综合医改向纵深推进。全面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门诊统筹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到50%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试点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增幅由6.9%下降到2.3%;人均住院费用下降2.5%;药占比下降到29%。完善三级医疗体系,推进“五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16年,扶贫对象住院诊疗31033人次,报销费用1.27亿元,平均报销比例达92.1%。

——“产权改革”唤醒沉睡土地。开展“落实农民财产权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数据库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释放。全市土地流转规模达到35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400家、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72家,“三品一标”等农业品牌82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30万亩。

——“回归创业”点燃创富激情。抢抓“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县市”机遇,实施“麻城人回归创业计划”(即麻城籍企业家回归投资、麻城籍大学生回归创业、麻城籍农民工回归创业就业),全面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设立1亿元回归创业发展基金,建设大别山创新创业中心、城归创业园,麻城籍企业家、2016年度经济新闻人物陈继承投资20亿元建设“青年创客小镇”,12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商产业园,年产值达5亿元。

——“精准扶贫”实现首战告捷。按照“一线练兵”的思路,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组建高规格的扶贫攻坚联合指挥部,715支扶贫工作队、1.2万名干部进村入户。探索“五大产业扶贫模式”,引导441家市场主体带动1.7万产业扶贫户。发放产业扶贫小额贷款2.17亿元,带动5366户贫困户脱贫。健全资金整合机制,去年整合资金14.66亿元,今年将整合资金17亿元以上。出台《精准扶贫问责办法》,健全考评问责机制,扶贫考核比重提高到80%。2016年,56个贫困村、40457名贫困人口(含巩固提升18446人)按期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

一项项改革成果如春花绽放,城市宜居指数和人民幸福指数正节节攀升……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

面向未来,麻城正向着“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县域经济新兴增长极”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