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武昌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从会上获悉,该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0亿元,将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此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武昌区2017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060亿元,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910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17.1亿元,增长1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亿元,同口径增长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17%;招商引资总额700亿元,增长5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9亿元,增长1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据了解,2017年,武昌区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奋斗目标,着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持全市中心城区前列。
一年来,武昌区坚持以“125”重点工作(即“一个精准服务企业工程,两个攻坚年,五个行动”)为抓手,着力扩投资、稳增长、促创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立区创新发展委员会,组建区招才局和科技成果转化局,出台加快新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8名,签约校友资智回汉项目16个、483.5亿元,加快打造创孵载体,新增双创空间10.5万平方米,激发经济内生力,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余个,总量保持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成全市首家招商中心,举办21场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并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1个,其中1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25个;引进500强企业分支机构9家、研发机构1家;实施“新金融特区”行动计划,引进省级以上金融机构18家,全区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文化企业152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总量达到150家,产业集聚力增强。
以重点功能区建设为着力点,加强旧城改造、生态保护和综合管理,城市环境品质日益彰显。积极对接市“长江主轴”规划建设,武昌古城《得胜桥千年古轴整治提升系列工程综合规划》形成初期效果。全力保障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加大“三旧”改造力度,策划实施旧改项目65个,完成土地储备26宗,新建宏祥路、沙湖大道等道路20条。新增停车泊位2123个,累计建成7261个,城市改造更新加速;系统推进“四水共治”,实施重点项目21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深入实施“拥抱蓝天行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0天;坚改造星级公厕15座,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实施“绿满武昌”工程,新增绿道10公里、绿地16.5万平方米,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保持全市中心城区前列。
以民需民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新增公办、普惠幼儿园19所,公办普惠学位占比超过80%;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启动6所学校改扩建,完成都市经典学校配建和珞珈山小学重建,中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在全国率先探索“支付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省市区三级纵向医联体和全省首个中医专科联盟。新增就业3.9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8万人,社保扩面新增6.6万人次。扎实开展城市和对口农村精准扶贫,发放低保金6234万元、各类专项救助金1031万元,为1.1万名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47个农村扶贫项目,帮助新洲区115户、402人实现脱贫。建成社区养老院2家、老年人服务中心12个、老年人宜居社区28个。新建保障房4700套,消除D级危房37栋;改造老旧社区二次供水设施34处,惠及居民5300余户。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初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武昌模式”。实施惠民项目2689个,打造“红色物业”示范点35个,改造提升幸福社区20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9个。举办区第四届公益创投大赛,资助项目17个,“社团+”红色家园治理计划等10个项目获省级公益资金支持。承办全国创新社会治理论坛,发布共建共治共享智慧社会《武昌宣言》。在全省率先建立大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实施“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7%。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期间全区安保维稳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据介绍,2018年武昌区将按照“红色引擎+五线推进”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拼搏线”、加快江南亮点区块建设“长江主轴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平安亮丽线”、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民生幸福线”及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改革创新线”这“五线”并进,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保障改善社会民生,不断开创建设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新局面。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预算目标并力争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据悉,2018年,武昌区还将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普惠、量力、当年可完成原则,力办一批好幸福实事项目。
创建30个老年宜居社区。推动充分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新增实习实训基地36个,提供岗位3000个。提升老旧社区环境,改造二次供水设施60处,维修街巷道路62条,整治老旧电线24万米。加强城市绿化,对31个社区进行绿化提档升级,新增绿道10公里、街头花景100处。拓展社区服务,建立30个社区家事调解站,在40个社区实施青少年寒暑假托管。优化计生服务,为6000名30岁以上孕妇免费开展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加强残疾人帮扶,为1.1万名持证残疾人购买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