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关于项目建设及企业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南漳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32.2平方公里,主要以22平方公里的涌泉工业园为核心,包括城南产业园、青龙湾产业园。自开发区建设以来,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继入驻建设,并陆续建成投产,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入驻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项目签约快建设慢、能投产不达产、高产值低税收的现象,项目履约率低,项目建设推进困难,部分土地长期闲置,经济拉动效应不明显。鉴于此,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专班人员,采取查合同资料、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到职能部门了解情况等试,对入驻的项目逐个进行了摸底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结合南漳县实际,提出破解办法,供参阅。

一、开发区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入驻企业日益增多。几年来,全县上下紧紧抓住一系列发展机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开发区共有入驻企业95家,比2006年的入驻企业6家增加89家;计划总投资237.6亿元,比2006年的计划总投资16.15亿元增长14.71倍。

2、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县内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积极培育磷化工、新型建材、机电加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已入驻的95家企业中,磷化工企业8家、新型建材企业27家、机电加工企业28家、纺织服装企业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新能源企业2家,第三产业2家,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3、项目建设速度较快,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在全县上下强化项目服务、加快项目建设的不懈努力下,入驻的95家企业中,投产的有48家,在建及签约的有47家。2014年,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06亿元,比2006年的3.99亿元增长26.33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0.6亿元,比2006年的3.37亿元增长20.95倍,完成税收收入1.64亿元,比2006年的0.12亿元增长12.39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症结

开发区项目建设进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项目入驻和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建设层次不齐,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经过调查,开发区内投产企业达能达产状况、在建企业建设经营水平、签约企业落户情况层次不齐,其中:投产企业共有48家,但是达能达产的只有35家。在建企业共有42家,但是只有27家建设进度较快。

(二)重数量轻质量,项目评审把关不到位。由于我县尚处于“招商渴资”状态,因此在招商引资评审过程中,对项目投资商经济实力、生产工艺等方面问题把关不严,导致引进的有些项目实力不强,建设十分缓慢,有的甚至长期停工。

(三)重招商轻建设,部门服务有待改善。部分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只注重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有待优化和改善,让投资商感到“招商之前说的天花乱坠,招来之后无人帮无人管”,极大影响了投资方的投资热情。规划、建设手续办理等全靠企业自己跑、自己办,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程。

(四)项目建设进展太慢,无法按期建成投产。导致当前开发区项目建设进展慢,新签项目开工率低,部分续建项目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征地矛盾大但协调力度不大,导致企业无法按期进场建设。因补偿兑付资金报批程序复杂、时间太长,拆迁户补偿不能及时到位,造成征地腾地时间长、矛盾多等,企业无法按期进场建设,施工经常受阻。二是项目报批程序复杂、耗时较长,影响开工建设。涉及城建规划、选址报批等方面程序不简捷,审批时间过长,项目签约后,长时间内无法开工建设。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配套,影响项目建设进程。主要表现在道路、供水、供电建设滞后,既影响了入驻企业的建设和生产,也使开发区整体形象得不到提升,招商竞争力不强。四是企业资金链条不完整,项目建设经常面临等米下锅、借钱投资的困难。当前,有些项目投资商资金实力有限,大都是边建设边找钱,有的单纯依赖于用土地证、房产证为抵押到银行贷款,常常面临着等米下锅、借钱投资的困境,项目建设十分缓慢。

(五)企业履约率低,达不到约定投资规模和生产能力。合同约定的投资、产值和税收规模大,但实际投入小、建设周期长。开发区95家企业中,完全达能达产的只有35家,按时间进度和投资额开展建设的只有有34家,占72%。一些投资商夸大投资意向、投资额、项目规模和产值效益,但在实际履约率低,无法达到约定的建设工期和投资额,无法达能达产。如电动汽车生产项目合同约定投资额是10亿元,从2010年9月开工至今仅完成两栋厂房、一栋宿舍楼及一栋综合楼建设,与合同约定投资额相差甚远。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生产的几点建议

1、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评审程序。要在召开项目评审会前,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审查论证:一是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是看项目是否符合开发区产业布局;三是看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四是看投资商是否有经济实力;五是看项目工艺技术水平是否先进;六是看项目经济效益及对当地经济拉动力、财税贡献等情况;七是看项目用地规模、投资规模及投资强度、用地面积产出情况。

2、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根据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按照“分步实施,抓当前、顾长远”原则,逐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严格按照园区控制规划,启动园区次干道、支干道路建设,配套完善好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保障企业施工及生产运输需求;二是要充分考虑园区入驻企业的用电负荷需求,规划建设好园区的高压电力走廊和110伏变电站,避免项目入驻后再建设,既延误项目建设又造成重复投资;三是要将供水管网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同时施工,避免对道路进行损坏,杜绝重复投资;四是要按照园区规划,结合路网施工,同步做好园区天然气管网、通信弱电管线的埋设,满足园区企业用气及通信等需求。

3、加强土地收储工作,确保及时供地。为了避免开发区规划范围内抢栽抢种现象发生,确保项目入驻时能迅速腾地建设,建议对园区主干道路两旁提前征收1000-2000亩土地储备。一旦有项目入驻后直接入驻,不再因征地矛盾延误工期。

4、优化审批程序,加强服务力度。站在时刻为企业服务、为投资商着想的角度,加强服务力度:一是优化审批步骤,精简办事程序。有新项目入驻时,要先确定入园项目初步选址,然后再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初评,提出明确的项目选址和入园意见后,提交县项目审查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在征地腾迁时,要减少征地资金审核、拨付时间。二是实行招商责任单位一包到底服务模式。责任单位要包保责任和项目秘书服务机制,花大精力用于项目建设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由开发区和项目主体对责任单位服务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5、对项目履约情况定期评审。按照“履约审查、违约查处”的要求,由县政府组建专班,对所有入驻项目履约情况进行评审,排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履约情况作为兑现优惠政策的依据严格执行。对长期拖而不建、多报少建的企业,征收其土地使用税、土地闲置费等,对生产不到位、长期闲置的,可免去其优惠政策,甚至该清退的清退或按程序收回其土地使用权。同时,取消其引资责任单位的招商奖励,并追究机关负责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