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荆门市创新投融资体制观察 新开工亿元项目117个

一边是企业发展“喊渴”,一边是社会游资“过剩”,金融“血脉”不畅,如何“舒筋活络、强身健体”?

荆门市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财政资金撬动基金“魔方”

湖北江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一家新成立的本土企业,实力有限,一直苦寻战略投资者,协助开发钟祥市丰富的旅游资源。

荆门农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后,请基金公司对该企业进行考察,通过旗下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入股3000万元。利用这笔资金,江龙旅游收购原东星集团在钟祥的旅游资产,完成股份制改造,今年有望登陆新三板。

在荆门,如“大健康”这样的产业基金已设立11只,总规模达101.9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对148家企业开展投融资业务。

农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市搭建的投融资平台,注册资本10亿元,这是全省首家由财政全资支持市级产业发展的基金管理公司,实行“一个产业、一只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精准投向化工、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等七大支柱产业。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产业发展母基金已投资2.7亿元,与日信证券等基金公司合作,吸引私募资本10.8亿元,成立6只股权投资类引导基金;设立总规模为5.8亿元的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与中国银行等合作,设立总规模3.2亿元的政银合作基金;与一冶、华夏银行等合作,分别设立55亿元、22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参与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PPP模式搭建对接“桥梁”

为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领域投资的热情,荆门探索PPP模式,在社会资本和项目建设间搭建桥梁。

荆门剧院成为该市首个落地的PPP项目。去年10月,项目在省级政府采购网上公布后,吸引了中国一冶等3家社会资本投标,最后中国一冶中标,现已动工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方式,合作期限10年。一冶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政府通过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支付方式,保证社会资本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收益,合作期满后项目资产及相关权利无偿移交给政府。

市长肖菊华说,PPP模式对于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基础设施从“供给不足”向“有效供给”转变、公共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转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6月,荆门市成立全省首家PPP中心,隶属市财政局管理,负责统筹安排全市相关项目,拟定实施指导意见、编制发展规划等,构建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

该市选定5家咨询机构入选PPP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库,建立110个项目库,总投资1323亿元,涉及交通、城建、农业水利、生态环保、专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等多个领域。

政府伸出的“橄榄枝”回响热烈。中铁、中建等4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爱飞客镇综合开发、城市有机废弃物处理等15个PPP项目有序推进。

资本市场强筋壮骨

荆门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有多少事找多少钱”,变行政性拨款为市场化投资,变政府独唱为多方共赢,变单一贷款为多元融资。

思路一变天地宽。

债券市场抢先机。该市加快推进债券融资,筛选20多家企业为重点发债主体。去年8月,荆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公司发行7亿元公司债券,建档仅2小时,就获得25家金融机构共22亿元的资金热捧,为期7年、票面利率5.48%,创下全省首单利率最低、无担保等多项“之最”。

对接资本市场。该市与长江证券、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战略合作,吸引楚商资本等30多家投融资机构落户,辅导企业股改、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目前,航特科技等3家企业正申请IPO,48家企业进入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17家企业与券商签订新三板挂牌协议;37家企业四板挂牌,其中6家公司实现股权融资1.02亿元。

以股权融资觅“金主”。一方面,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举旗当帅”,支持其走出去并购重组;另一方面,引导没实力的企业“找帅当兵”,攀大附强,改善企业股权结构。葛洲坝水泥已与钟厦水泥成功重组,金鹰能源引进兴发化工开展股权合作,人福医药与广源食品重组启动。

该市成立项目融资策划指挥部,组建17个策划专班,策划的8个重大水利项目获农发行57亿元贷款;争取漳河新区整体城镇化项目贷款38亿元、省开行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29.4亿元、工行全省首单政府购买(城建)服务融资贷款66亿元。

目前,荆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个,增12.5%;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9个,增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