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打好技术牌 念好服务经——市质监局深入开展“服务企业 当好三员”活动综述

荆门地处祖国的中部之中,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唐朝诗人王维曾在这里留下了"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历史名句。

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被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

培育品牌,增强企业竞争“话语权”

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企业经营状况的好与坏、产品质量的优与劣,是检验供给侧改革成败与否的主要标准。

今年以来,市质监局以“服务企业、当好三员”活动为载体,全方位服务企业,全过程监管生产,从培育品牌、监管前移、技术帮扶、简政放权等四个方面多角度、立体化助力企业优质发展,全面推进我市结构性改革质量供给水平。

品牌是产品内在价值的综合体现,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供给层次。

在“服务企业、当好三员”活动中,市质监局通过名牌奖励、守信激励等措施,引导企业不断追求卓越质量,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

全市质量状况水平、竞争力指数均较上年度有新的提高。

截至目前,我市有湖北名牌产品85个,总量居全省第4位,名牌产品产值占全市GDP的41%,连续三年名牌产品数量增幅保持全省前列。

创造了“两个全省第一”成绩:全省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和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诞生在荆门。

湖北新洋丰获第五届长江质量奖提名奖,湖北十大名米、湖北十大名油荆门独占7个。

市质监局还充分发挥质量强市委员会职能,制定出台《荆门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联合各职能部门加大服务企业质量管理、补齐企业质量短板的力度。

着力构建“梯度培育、逐批申报、动态管理”的名牌培育新格局,指导全市50家企业62个产品积极申报湖北名牌,申报数量同比增长40%,

增长幅度居全省前三。

对全市16家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免费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在全市大中型企业推广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新增试点企业20家,全市累计有84家企业建成首席质量官制度,数量居全省前列。

指导18家企业建立了国际通行的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全市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的企业和组织260余家。

监管前移,筑牢产品安全“防护堤”

市质监局将监管重心前移,坚持提前介入,全过程监管企业生产行为,当好企业产品质量的“守门员”。

对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在生产布局、工艺设计、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他们还加强检验检测,帮助企业协调相关技术机构及时完成各类检验检测计划,保证产品质量检验、计量器具检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9月,全市累计开展检验检测7856批次,同比增长近18.9%。

在强化风险研判方面,市质监局完善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建立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

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检验等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将质量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目前已在荆门金太阳服饰、钟祥金仁服饰等16家企业建立质量控制和追溯制度。

对2家化肥生产企业实施“质量约谈”,通报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

着力抓好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复查、验收工作,完成涉及我市的国家、省局专项监督不合格产品8个批次的后处理工作。

将30家食品相关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定期监督抽查计划,全年抽查60个批次,确保对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查工作100%全覆盖。

市质监局搭建工业产品获证企业交流平台,为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做好法律法规宣传、政策解读和证后监管工作。

自今年7月起,在信用湖北网上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情况,在企业界营造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氛围,倒逼企业严管生产行为。

技术帮扶,当好质量提升“助推器”

技术性是质监部门的主要特点,是区别于其职能部门的显著标志。

对企业实施技术帮扶,正是质监部门的职能优势和职责所在。

在“三员”活动中,市质监局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和不同需求,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检验检测、标准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帮扶企业解决质量提升难题,当好企业发展的技术推进器。

成功帮扶湖北华信机械有限公司创建湖北省锅炉辅机产业标准联盟,使京山县28家联盟企业有了更高的生产标准,整体提升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对外影响力。

荆门市通旺达物流、东方海外物流2家公司成为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

帮扶湖北晶昱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核查原材料采购及过程控制等标准执行情况,确保企业上亿元的合同如期签订。

注重发挥荆门质检中心技术支撑作用,围绕我市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创新创业企业,开放和共享质监系统专业实验设施设备,降低企业因高额技术设备投入带来的经营风险,让企业自主创新轻装上阵。

开展“质量公益讲堂”和“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邀请省内外质量专家、学者免费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深入企业现场开展质量管理辅导、质量诊断、质量改进等“智库”服务,共培训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500人次,惠及企业1100余家。

积极响应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等企业呼吁,出台我市首个标准化工作奖励政策,对企业主持标准制订及参加各类标准化活动的标准化项目给予一次性资助奖励,最高奖励30万元,奖励范围之广、奖励力度之大居全省前列。

简政放权,破除供给约束“绊脚石”

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创优服务,多渠道激活企业自身活力,市质监局落实惠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他们严格执行省财政暂停质监涉企收费的规定,全面暂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计量收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收费等五大类涉企收费,一年来,累计减免企业费用4500万元。

今年6月1日起,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停止收费,全市质监系统涉企服务实现“零收费”。

所有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许可分局,并通过市政务服务中心质监窗口一个口子进出,确保一套班子、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办结,杜绝服务对象“两头跑”。

对行政审批事项再优流程、再压时限、再提效率,办理提速达70%。

高效质监服务赢得企业高度评价,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湖北宏远仪表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送锦旗表示感谢。

率先在全省建立企业产品与服务标准诚信公示信息平台,推行备案和自我声明并存的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扩大市场主体在制定、实施标准方面的自主权。

科学、合理调整定期检验的周期和频次,避免多层级监督抽查给企业带来额外负担,1-9月份抽查数量同比下降30%。

对企业实施综合监管,切实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推动阳光执法,实行“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制度,防范人情执法、关系执法。

继续实施公开质监服务热线和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为实体经济增长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