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搬出大山天地宽

“昔日住在深山林,人背马驮路难行;易地搬迁建设好,扶贫政策惠万民。”家住鹤峰县中营镇刘家湾村的刘大爷在村委会广场休息时哼唱的这首歌谣,道出了该县广大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心声。

鹤峰,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贫困县,2014年,精准扶贫对全县9个乡镇205个行政村、55203户、18.6万农村人口进行建档立卡识别,共识别贫困村51个、贫困户23332户、贫困对象71500人。2016年,省下达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数为4909户15342人,年度任务居全州第一、全省第二。

“易地扶贫搬迁事关同步小康大局,必须横下一条心,啃下‘硬骨头’,兑现‘军令状’,一刻不停地向前推进。”鹤峰县委书记王小平发出了易地扶贫搬迁“作战令”。

挪穷窝:给搬迁户归属感

中营镇刘家湾村堰口安置点是该县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翠峦环绕,环境幽静,崭新的民居宽敞明亮,新居民全部来自中营镇祠堂村、上阳坡村等8个村的14户贫困户。

覃章齐是入住安置点的居民之一,原本住在中营镇西南部的夹沙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属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信息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的深山高寒区。

“到家的路就一条泥路,仅麻木车能通行,由于往来人少,路都荒了,出行基本靠走,生活极不方便。”覃章齐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可不一样了,有平展展的马路、亮堂堂的新房,谁不愿意搬来住?”

“刘家湾村堰口安置点之所以让搬迁户上心,重要的是选址让他们有了归属感。”镇党委书记肖红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安置点位于中营集镇旁,离集镇不到1公里,马路宽阔,安置点周边有中心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卫生院、汽车站、公园、广场等较为齐备的公共服务设施,搬迁群众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医保、社保、卫生、计生、民政救助、安全保卫、生活娱乐等优质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和出行需要,丰富了搬迁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交钥匙:给搬迁户舒适感

“房屋由政府统一建设,我们不用操心。”11月4日,铁炉白族乡泉峪村的贫困户柳春林开心地说,他的安置房由政府统一选址在泉峪村村委会旁边,与其他9户一样都为集中安置户,可以配套享受村里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柳春林全家4口人,按照政策,每个人建房面积25平方米,他一户便可以享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截至目前,柳春林安置房的主体工程已完工,经装修后,政府便可将钥匙交予他。同时,柳春林按照政策拆除了旧房进行生态复垦,政府还会按每人2500元的标准奖励给他1万元。在不用出一分钱的情况下,他便舒舒服服地搬进了新家。

“为了鼓励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我们还制定了系列易地扶贫搬迁优惠政策。”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该县的集中安置房实行“交钥匙”工程,即房屋竣工验收后直接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奖励建档立卡贫困户旧房拆除每人2500元,每户奖励最高不超过1万元。

“给搬迁户以‘舒适感’,让群众愿意搬、争着搬。”这是鹤峰县为搬迁户送上的一份大餐。而“两配五近”也是这份大餐的主料,即安置点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脱贫项目,安置点选择在靠近中心村、集镇、生态旅游区、产业园区、县城区地带,鼓励搬迁户进城镇、进中心村和聚居点,把选择权真正交给搬迁户。

走新路:给搬迁户幸福感

为了让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后“稳得住、能致富”,确保每户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鹤峰县还制定了系列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规划。

贫困户田艮年以往住在下坪乡二等岩村一组,那里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新家安置在该乡的堰坪村长寿山庄安置点,不仅靠近省道巴鹤线,近年来乡村旅游也发展红火,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我的新房紧挨新农村小区,旁边有一个葡萄基地。葡萄园承诺为每户搬迁家庭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每月能有1000元的保底工资,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谈起对未来的憧憬,田艮年夫妻脸上笑容洋溢。

同为长寿山庄安置点的搬迁户王长城,原生活在堰坪村一组,正处于滑坡点附近,这次易地扶贫搬迁让年逾50岁的他燃起创业激情,准备在长寿山庄开一家农家乐,红红火火过日子。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鹤峰县坚持搬迁与脱贫并重,在安置选址、规划编制中,着力于后续产业扶持,将集中安置点建设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结合起来,积极依托木林子、屏山、董家河等优良的自然资源,带动搬迁户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依托太平工业园区就近安置搬迁户进园区企业务工就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