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弘扬大柴湖精神 推进柴湖产业振兴发展

  柴湖镇地处钟祥城南,西邻汉江,武荆高速公路和省道寺沙线穿境而过,是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全镇国土面积154.3平方公里,辖54个村、1个社区,10.6万人,形成了三分之二移民、三分之一本地居民的人口格局。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柴湖镇党委政府立足移民大镇特点,抢抓发展机遇,着眼富民、惠民、尊民、安民,大力实施主导产业提升、镇村建设提速、人文素养提质、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管理提档和党的建设提位,加快提升镇域综合实力,逐步走出了一条柴湖特色发展之路。

  一、筑“幸福窝”,让群众安居乐业

  实现柴湖振兴发展,根本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两次在柴湖召开了支持柴湖振兴发展现场办公会,明确了柴湖由扶贫脱困向振兴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此,柴湖镇把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民生民利作为根本举措,着力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自我造血工程。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生态、科学、文明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柴湖振兴发展2011—2030年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生活垃圾收集系统规划、30个村村庄指导性规划等专项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全力建设十大农业板块基地,建成4万亩大蒜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药材基地、10万头生猪基地和20万吨花生加工基地,大蒜、花生、麦冬成为享誉全国的农产品市场品牌。围绕建成荆门市最大的蔬菜基地目标,制定设施蔬菜规划,出台蔬菜大棚奖励政策,目前已发展蔬菜大棚基地7个、大棚精品园500多亩。拓宽增收渠道发展劳务经济,连续三年劳务输出规模保持在3万人以上,年创收2亿多元。大力度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积极筹备工业集中区建设,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家,形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

  二是民生普惠工程。投资5700万元建成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厂,架设管网1260公里,今年又投资550万元新建自来水取水点,解决了十万人民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1亿元硬化镇村公路325.8公里,完成镇区街道刷黑3.5公里,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辐射全镇、镇村互通的路网格局;投资3000万元硬化清淤沟渠461公里,投资1360万元的东引河流域治理项目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实现了有旱灌溉、遇洪排涝、顺畅自如的水利功能;投资160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让764户危房户、128户“五保户”告别了年久失修的兵营式住房;投资300多万元的武荆高速公路柴湖段沿线农户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已完成农户改造289户;每年投入50余万元开展社会救助救济,惠及生活困难群体1000余人。目前,投资4000万元的2万亩国土整治项目和投资2900万元的新村移民示范村建设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三是后发赶超工程。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突出特色发挥后发优势。借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柴湖振兴发展的难得机遇,走“扶、帮、创”一体化路子,高质量建设扶持项目,高标准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移民大镇向移民强镇转变;发挥紧邻“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的优势,走“种、养、加”一体化路子,壮大特色农业规模,建设农产品加工强镇,推动特色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抓住武荆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钟祥城区加速南扩的有利时机,走“城、镇、村”一体化的路子,实行镇区扩容提质,以点带面建设新农村,打造钟祥市域副中心城镇,推动农业弱镇向工业、商贸、物流重镇转变。

  二、聚“精气神”,让文明润心导行

  推动柴湖振兴发展,必须凝聚十万人民的力量。为此,柴湖镇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打造移民文化品牌,提升科技文化水平,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为柴湖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提精神。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将大柴湖精神总结提炼为“舍家为国,团结奋进”八个字,开展大柴湖精神进社区、进校园、进庭院活动,振奋了干部群众精神,增强了共谋发展意识。一方面通过专题教育、主题活动、典型展示,凝聚群众发展共识;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引导社会重新认识柴湖,增强移民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长才智。在全镇开展“弘扬精神,振兴发展”大讨论活动,组织千名骨干到市内发达乡镇、先进村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对口扶持,讲授技术,帮助群众转方式、调结构;实施万名移民阳光工程培训,引导群众学技能、强本领,移民中涌出一批观念新、有胆识、有作为、能带动的创业致富能人。

  三是树新风。从计划生育、殡葬改革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硬之以法,引导群众依法行事;从和颜悦色、洁衣净袖入手,规范行为,整治粗俗,引导群众尚德立人;从消除依赖心理入手,组织致富竞赛,实施创业奖励,引导群众当主体、做主人。

  三、挖“不稳根”,让村落长治久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是柴湖振兴发展的基石。为此,柴湖镇注重从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努力破解社会管理难题,2011年被表彰为钟祥市综治维稳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强化镇村领导职责。坚持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让群众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成事。镇机关干部包联村组、定期走访,摸排不稳定因素,将包村维稳成效纳入考评一票否决范畴。对社会管理重点对象实行专班包保、个案疏导,定期开展积案调处,通报包保案件进展。

  二是强化群众组织功能。建立镇、村、组三级综治维稳体系,聘请1236名组级网格员,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高标准建成54个融合村民议事功能的村级办公场所,使群众自我管理有平台;组建以老党员、老教师等有一定威信人员为主的“五老”协会,使群众自我管理有组织;定期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村民议事会、信访案由评议会,让普通群众能够参与社会管理。

  三是强化重点对象服务。对来访群众提供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耐心听取诉求,倾心解决问题。关心困难群体,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摸清情况,解决实际困难,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五年大变化,十年新跨越”,是柴湖过去发展的写照,更是对柴湖未来的展望,柴湖十万人民一定继续弘扬“舍家为国,团结奋进”的大柴湖精神,奋力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