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嵩县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嵩政办〔2016〕84号

各乡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等多家媒体相继予以报道。

5、加强重点专科建设。2013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对外转率较高的心内科、眼科、肿瘤科、五官科、急诊科、重症监护科、康复科、神经内科等15个重点专科进行建设,累计投资2200余万元,其中县财政投资1200万元。通过建设,县级医院诊疗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住院病人县外转诊率12.5%,比2014年下降2.17个百分点,重点专科建设初见成效。

6、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加强费用监管,降低群众就医负担。2015年,在县、乡医疗机构强力推进按病种付费工作,确定县二级医院238种、县一级医院223种、乡镇卫生院90种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公示医疗服务价格。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县参合农民按病种付费结算17887人次,县级覆盖率达到38.95%,乡级覆盖率64.01%,实际补偿金额较2014年分别提高了5.06和3.29个百分点。2015年县人民医院门诊次均费用比2014年增长7.6%,上涨幅度比2015年我县GDP低1.4个百分点;县中医院住院次均费用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使参合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实惠。

7、完成全民健康信息保障工程。2012年至今,共投入1000余万元,初步完成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洛阳市全民健康信息保障工程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2011年以来,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先后与郑大一附院、北大人民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等联合开展远程会诊业务,已为630余名患者提供了远程会诊服务,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800余万元。2015年,县人民医院部署掌上医院系统和健康体检管理系统,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健康体检结果查询、高血压、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等功能。

8、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不断引进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以及车村、田湖、大章、何村等7个乡镇卫生院设有针灸、推拿按摩、小针刀、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专科。截止2015年底,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部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设置中医病床870余张,能提供中医诊疗技术的村卫生室达到174个,比2014年增加2.1个百分点。同时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和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支付范围,实行差别支付政策,将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的报销比例比西医西药提高10个百分点,鼓励城乡居民使用中医药服务。2015年,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52490人次,同比上升10.67%,村卫生室中医诊疗77899人次,同比上升6.5%。

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9个,其中县级7个,乡镇卫生院16个,民营医院5个、个体诊所13个,村卫生所318个。全县现有开放床位216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6张,全县拥有执业医师1056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76人,全县拥有注册护士1158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93人,每千人拥有公共卫生人员0.03人,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1.5人。2015年全县门诊171.97万人次,出院病人6.07万人次;床位使用率87.31%,其中县级医疗机构96.63%,乡镇卫生院76.07%。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巩固。2015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53万人,参合率99%以上。人均筹资水平从2010年的150元提高到46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住院实际补偿比从2010年的44.56%提高到50.08%。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大病保障病种扩大到 45个。

二是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5年全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年达到40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加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0-3岁儿童中医调养,分别纳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增加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纳入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管理项目。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完成慢性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2013年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加强,2014年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卫生应急示范县”。2014、2015连续两年荣获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终绩效考核第一名。

三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风险评估机制和管理制度,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水平不断提升,饮用水质量合格率稳中有升。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持续推进。不断强化职业卫生监督,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四是爱国卫生工作持续加强。“十二五”期间,嵩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为主线,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为抓手,努力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文明卫生素质,积极推进城乡卫生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高标准抓好卫生创建活动、病媒生物防治、农村改厕活动,城镇卫生管理水平有力有序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第二次届满复审。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卫生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基层卫生服务环境。“十二五”期间,完成了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县卫生监督中心和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洛阳市中医药学校实训综合楼项目、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建设项目、15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4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卫生室和两个村卫生室,累计完成建设面积5.2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8450万元,其中利用中央投资5219万元,省、市配套349.75万元。我县是“十二五”期间省内唯一一个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造的县,市政府2016年8月23日在新安县召开全市卫生项目推进会,我县项目实施工作受到与会领导充分肯定。二是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实施了倍增计划,总建设规模12.37万平方米,总投资超4亿元,两个项目预计到2017年底完工,投用后可新增床位1300张,使我县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倍增,群众就医环境显著改善。

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艾滋病、乙肝、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积极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加大地方病防治力度,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2015年底我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5岁;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9%;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保健管理率88.2%;婴儿死亡率2.3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3‰;孕产妇死亡率20.77/10万。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96.7%;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乡镇覆盖率100%,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持续开展“医疗服务提升年”、“三好一满意”及县人民医院“十大指标”监管等活动,不断规范诊疗行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落实省《医疗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方便患者住院就医;扎实做好院前急诊急救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急诊急救调度无差错。

社会办医步伐不断加快。“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一级综合医院一所,扩建二级专科医院一所。目前县内共有民营医院5所,占一级以上医院总数的50%。一是引进协和医院。2014年,福建籍刘先生在嵩县创办协和医院,总投资2000余万元,县委、县政府及县卫生计生委从医保政策、卫技人员配备等方面均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运行良好。二是完成嵩县西关骨科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嵩县西关骨科医院以其专科优势在本地发展迅速,具有较强影响力。该院于2013年10月开工建设病房大楼,建设面积5600平方米,总投资1120万元,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配备螺旋CT、高频C型臂、骨密度仪、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等大型专业设备,总资产9000万元,设置床位100张,目前在职职工2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7人,开设临床、医技科室共26个,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康复医学科被原县卫生局确定为重点发展专科,可开展关节置换、脊柱整形等高难度手术。2012年,西关骨科医院参与了河南省二级骨科医院评审标准的制定,获原省卫生厅专家评审通过,并下发全省;2013年11月,该院被原省卫生厅正式授予河南省民营二级骨科医院,成为省内首家民营二级骨科医院。

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稳中有进。总体保持低生育水平,双独两孩、单独两孩和农村独女户等生育政策依法实施,人口计划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人口生育水平和变动态势基本平衡,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6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左右,2015年末户籍总人口59.63万人,常住总人口51.5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多年保持在正常水平,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面覆盖,公民出生缺陷预防意识显著增强,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升。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十二五期间,我县在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县荣誉的基础上,又被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命名为全省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先进县。

二、“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并未改变,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必须树立正确观念,正确应对挑战,积极抓住机遇,加快卫生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机遇方面看,一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病有所医”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打造健康中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梦,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二是卫生计生作为重大民生事业,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三是随着医改不断深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不断增强,有利条件将持续增多;四是新型城镇化、健康服务业将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卫生计生事业的外延和内涵,为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新增15万左右农村转移人口,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调整完善现行医疗、社保等制度和政策,消除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障碍,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衔接;五是卫生计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双重性更加明显,将成为国家调结构、惠民生和稳增长的新阵地。群众越来越重视医疗和健康问题,健康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成为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六是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政策将会得到较好落实,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个人支付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七是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的新的健康理念,为转变卫生计生发展方式提供了创新动力。新的健康和卫生计生发展理念要求对医疗卫生发展重点、制度安排、策略进行根本性转变,带动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保障制度、运行机制、投入结构等全面创新。

从挑战方面看,一是随着国内与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公共卫生不安全因素增加。我县县外、国外劳务输出人口较多,旅游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频繁,传染病流行危险因素多。二是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防治任务十分繁重。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核病发病率维持在高水平,病毒性肝炎、梅毒等传染病居高不下,人畜共患传染病等新发传染病仍然是潜在的严重威胁。三是环境、食品及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各类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饮用水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事件,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隐患。四是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对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五是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卫生计生事业财政投入增速将会趋缓;六是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带来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大,医疗保障费用的压力也持续增大。2015年全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为8.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28%,到2020年预计达到1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老年人口医养结合需要更多卫生资源支撑,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更为凸显;七是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需求,我县仍然面临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不足、基层服务能力偏低等问题。八是深化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我县正面临着村医待遇低,积极性调动难;卫生院运行机制不健全,潜力挖掘难;百姓用药贵,就医负担降低难;基层人才短缺,能力提升难;医院管理标准不一,全行业监管难;医改主体缺位,合力形成难等六大难题。九是人口计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任务进一步加重。全县人口总量已经达到60万并持续增长,生育水平反弹压力持续存在,多孩出生比例居高不下;出生缺陷发生率仍然较高;流动人口持续增加,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适应;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家庭规模小型化、成员居住分散化的趋势明显,家庭在婚姻、养育、养老等方面面临诸多新问题,相应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支撑家庭发展的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公益性为导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人才,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转变卫生计生发展方式,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促进卫生计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不断缩小人群之间卫生计生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

坚持科学发展。平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推动卫生计生发展方式从注重疾病治疗向注重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向注重家庭和社会群体服务转变;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公共卫生、基层卫生等薄弱领域及医学模式转变要求的新领域,实现医疗卫生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

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强化政府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改革主力军作用;通过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坚持强化能力建设。以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战略重点,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体制机制,优先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围绕精准扶贫目标,做好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消除城乡和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异,实现均等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卫生计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居民健康水平达到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保持与县情相适应的生育水平。

主要指标: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为17/10万以下,人均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嵩县“十三五”卫生计生发展主要指标

四、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

做好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工作。根据贫困人口基本情况,对调查核准的因病致贫户开展卫生计生扶贫活动,三年内使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控制在国家控制线以内;标准化卫生所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工程,实施贫困地区母婴健康工程、贫困地区防残工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工程和送医下乡温暖服务工程,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

积极推动分级诊疗。一是逐步落实基层首诊。充分发挥全科医生作用,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增加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县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免挂号等服务。到2017年底,预约转诊占县级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二是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程序。2017年10月底前制定出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2017年底前,县内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三是逐步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和使用的衔接。四是完善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多点执业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五是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政策。对没有按照转诊程序就医的,降低医保支付比例或按规定不予支付。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连续计算起付线。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以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重点,为辖区居民全面提供均等的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控、婚前医学检查、卫生监督等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医疗急救能力。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提高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健康系统管理率。改善贫困地区妇女儿童的营养状况。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以及重点寄生虫病、职业病等防治工作,艾滋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50/10万以下。基本消除疟疾等重点地方病危害。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

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构建医疗与养老相互融合的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康复护理和综合干预。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周边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实现老年人卫生健康服务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提高综合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业,推动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构建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妇幼健康、精神病防治等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转变基层服务模式,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三个1工程”,即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1张功能完善的健康卡,获得便捷、连续、优质的生命全过程服务。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完善国家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

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慢性病和重大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传承中医药文化,积极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特色服务。加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保护传统知识,加快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医药标准和适宜技术,加强各类各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2017年底,力争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要设置中医科,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提供中药饮片;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

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扩大医疗健康服务供给,培育发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健身用品等相关支撑产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医院和诊所。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健康养老服务、医疗旅游业等发展。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逐步落实生育政策。组织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

2、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协调推进计划生育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方式方法的改革,健全管理科学、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计划生育基层工作队伍,完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群众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基层工作长效机制,加快推进计划生育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加强基础信息管理,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统计系统,改革计划生育统计方式方法。做好全员人口信息与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对接应用,建立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各业务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与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免疫规划信息采集的有效整合与衔接,协调建立户籍管理、迁移流动、婚姻登记、出生登记、接种预防、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人口信息的全覆盖,质量提升和动态更新。

加强基层群众自治。依法制订完善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实施“二二二工程”,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3、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健康。扎实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加强孕前优生工作,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政策。完善出生缺陷综合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婴幼儿早期发展示范区。

4、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探索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实施城乡统一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关怀等工作,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关怀服务。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新家庭计划和生育关怀行动。

5、发挥宣传工作的先行先导作用。坚持面向大众、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实际。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做好做强正面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推进人口文化、健康文化建设。完善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做好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做好热点问题引导,及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

6、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全面清理涉及社会性别歧视的法规政策。贯彻同等优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健康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

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进一步推进“幸福工程”和“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贫困母亲救助和女童健康成长帮扶中的重要作用。

持续开展专项治理。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列入地方各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形成合力。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坚持开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人工终止妊娠药品和计划生育手术器械经营管理,完善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产期全程服务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建立和完善部门出生人口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

7、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深化流动人口“一盘棋”机制建设,开展“关爱关怀”工作,落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加强动态监测和研究,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计生服务均等化,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8、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规范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组织实施,实行“三线”考核。科学设定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式方法,确保考评结果公正公平公开。简化考核程序,减少考核频次,增强考核绩效。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兑现奖惩。

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体系建设。

加快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政府社会资源融合,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的信息,在开源开放下多部门多领域多层级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推动远程医疗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健康咨询、远程教育等,推进建设区域性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转诊中心及远程专家门诊预约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发展规划,引导健康服务新型业态有序发展,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卫生人才与科技发展。

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制度和政策。切实加强医教协同工作,建立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改革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留住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构建国家新型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精准、个性化医疗水平。继续推动适宜卫生技术推广。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全面完成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目标,到2020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国家卫生县城达到全市县城总数的56%;国家卫生乡镇数量提高到全市乡镇总数的7%;省级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省级及以上卫生乡镇数量提高到全市乡镇总数的37%。

加快卫生法治建设。

全面加强卫生法制化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不断提高卫生计生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加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

五、卫生计生领域重大改革措施

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完善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改革支付方式,强化医保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优化资源结构布局,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初步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保障水平,加快提高保障统筹层次。建立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筹资增长及费用分担机制,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保持在75%以上,实际报销比例力争达到65%左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完善医保管理体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做好异地就医即时核查结报和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有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价格体系,落实政府补助政策。进一步明确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严格收支和预算管理,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完善养老保障政策,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

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有效遏制药品流通领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儿童用药和部分罕见病用药的供应保障。积极推进药品价格分类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健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形成作用。继续实行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的新模式,鼓励公立医院与医药企业探索医药物流服务向医院药房延伸。对部分药品建立价格谈判机制,降低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价格。

积极发展社会办医。

进一步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服务体系规划中为社会办医留出足够床位、诊疗科目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空间。鼓励卫生技术人才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允许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督促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经营。

形成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业管理,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规划、准入、监管,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管理模式,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落实人事管理、内部分配和运行管理等自主权。严格区域卫生规划,建立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

六、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

重点工程。

1、健康扶贫建设工程。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辆急救转运和计划生育服务车。到2020年,至少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至少有3-5所达标中心乡镇卫生院。

2、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装备配置。

3、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实施好“369”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引进培养、在职培训和帮扶支援3种基本途径,利用6年时间,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帮扶等9项计划,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建立一套选人、育人、留人的人才培养长效工作机制。到2020年,每千农业人口执业医师达到2.5人,每万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4、实施急需领域建设工程。加强县精神病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临终关怀、护理康复服务体系等薄弱环节项目建设。

5、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国家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信息惠民工程居民健康卡建设,构建上下联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

“十三五”拟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

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0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