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安阳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0月9日

安阳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市以农副产品流通为主的综合试点改革,带动全市国内贸易流通行业快速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洛阳等8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省级综合试点的通知》要求,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现代化改革为突破点,以严格的法治化建设、完善的治理体系、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保障,扎实做好试点工作,推动形成国内贸易流通新的体制机制,着力建设京津冀地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和物流仓储中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贡献。总体目标以提高农副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为主要目标,通过一年左右的探索实践,在国内贸易流通新机制、规划发展新体系、设施建设新模式、监督管理新体制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有成效的、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市深化国内贸易流通领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借鉴。到2017年,我市国内贸易流通发展基本实现以下目标:——流通优势更加突出。理货仓储、信息发布、品种研发、智能结算等现代化流通方式得到广泛应用,产业资源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区域性农副产品集散核心基地基本形成。——流通设施更加完备。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由传统功能向现代化转型,支持企业推行仓储区、交易区、示范推广区、会展交流区、生产资料区、配套服务区的立体化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流通成本更趋合理。积极搭建集中采购促销平台,实行统一采购、运输、分销、结算,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深入实施“惠民工程”,扩大百姓实惠消费。——流通政策更加完善。流通标准和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信用体系更加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市场监督管理规范高效,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作目标1.2017年6月底前,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基础性规划,完成我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编制工作。2.到2017年,培育壮大内黄果蔬城、中国供销·汤阴农商物流园、柏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万庄物流园4家跨区域现代化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打造50亿元投资规模的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到2017年,在年物流配送量15000万吨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3.农副产品批零市场改造升级达到20个。按照《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城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规范设置市场,即农贸点服务小区内部,服务人口为0.5万人,建筑面积不少于400m2;农贸单元服务半径为300—600m,服务人口为0.5—1.5万人,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m2;农贸中心服务半径为600—1000m,服务人口为1.5—3万人,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到2017年,农副产品市场电子结算率达到70%以上,摊商法人化比例达到50%以上。4.加快冷链物流快速配送中心的转型升级。到2017年,全市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新增冷库库容达到50万吨,冷链仓储面积达到80万㎡,货物年吞吐量达到1800万吨。建成1—2个示范作用突出的省级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示范基地,5家跨区域的冷链物流快速配送处理中心,3—5家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企业,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40%、70%和90%以上,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明显下降。5.提高农副产品流通过程中标准托盘使用量,优先推广1.2m×1.0m的“川”字底、“田”字底网格托盘。支持丹尼斯、上海华联、永辉等连锁超市与上游供应商合作,统一仓储库台、包装、货架、叉车、生产线等配套设施标准,提高机械化装卸、入库、运输的效率,通过带盘运输,节省收货时间,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供应链成本。二、主要任务构建农副产品流通现代化体系1.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将流通现代化发展所需的相关设施和用地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内容,按照“图标上墙、挂图作战、按图推进”的工作原则,做好流通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精准衔接,确保依法依规推进全市流通设施项目建设。新增单位一定要综合资金、占地、建成后效益等因素,避免盲目重复建设。2.完善现代农副产品流通网络,科学规划农副产品流通网点。根据全市蔬菜、瓜果、肉蛋禽、花卉等农副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实际,按照“核心带动、节点提升、辐射周边、终端覆盖、便民利民”的原则,对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农副产品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竞争有序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3.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加快形成农贸中心、农贸单元、农贸点、社区便民菜店等农产品零售终端体系。鼓励供销社、连锁零售企业等流通主体将销售终端向城乡社区延伸,支持超市、农贸市场、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流通主体参与全市平价商店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居民“一刻钟生活圈”,力争到2017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市社区的平价商店网络。4.加快农副产品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副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区域性产地市场建设。发挥沿市东北外环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初级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企业知名品牌。二是重点规划建设骨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一批全国和区域性大型集散地批发市场。加快内黄果蔬城、中国供销·汤阴农商物流园、柏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万庄物流园等为依托的农副产品流通集散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打造集农副产品发布、网上交易、科技研发、储备调控一体化的全国农副产品流通交易示范区。三是规划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物流平台。发挥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结合相关产业布局和物流企业现状,重点发展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引导和规范物流企业入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强与郑州物流枢纽的连接,加快与天津自贸区及东部沿海港口的合作,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区域物流枢纽。四是改造提升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提升物流业专业化水平。加强物流业与农副产品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商贸物流,解决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推广运用气调保鲜等先进技术,降低农副产品损耗,加快发展冷链物流。5.打造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化服务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服务、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及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技术,发挥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纽带作用,整合物流配送、农副产品流通、增值服务,打造一个能够覆盖农副产品流通的完整供应链。着重解决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模式落后等问题。二是依托电子商务,发展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的邮政物流和快递物流,为农副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提供有效的农副产品信息服务。鼓励传统市场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相融合,向终端用户提供品牌产品服务。采取O2O模式,构筑覆盖全区域的零售终端,完善终端实体店的展示和销售功能,引导交易模式向在线交易过渡。增强农副产品流通企业的创新驱动能力1.创新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工商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2.培育市场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广泛参与农副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业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为农服务。积极培育大型农副产品流通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推进流通体制和企业机制创新,多品牌、多业态经营,差异化发展,鼓励发展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拓展连锁经营网络,推进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和运营模式创新,增强商品吞吐能力。推动零售企业转变营销方式,统筹处理自营和代理的比重关系,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朝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3.构建农副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建立生产与消费信息平台,通过平台提供产销一条龙等对接信息,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产销对接,引导超市、企业、批发市场紧密联系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以及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直销店等产销衔接多种销售模式,扩大产销对接范围和规模,力争实现“少环节、多渠道、降成本、稳物价、促订单”的对接目标。加强与市内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提高优质农副产品市场份额。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拓展网点服务功能。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支持流通企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经营,畅通农副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探索建立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模式。发挥采购、运输、分销功能,对整条供应链的信息流和物流进行整合,实现农副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副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4.拓展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推进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农副产品流通领域应用,发展“互联网+农副产品流通”,促进农副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体融合。鼓励传统农副产品流通企业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智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鼓励各类农副产品流通主体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各类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副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互联互通的全国农副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在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腾讯、苏宁易购、惠民网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同时,加快培育中国供销·海外购、扁担百百网等本地电商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线上线下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对外贸易。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构建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打造国家级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强市。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逐步建立区域性农副产品信息数据库。完善农副产品流通政策支持体系1.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市财政在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体系内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物流网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农副产品流通质量安全体系等建设,促进产销衔接。整合现有专项资金,支持体系内规模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广泛进入农副产品流通领域,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完善对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作为涉农金融服务工作重点,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放宽担保条件,并在审贷机制上建立绿色通道。3.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安排农副产品流通用地规模、布局,优先保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便民生活服务网点和加工配送中心、冷链物流建设用地,对自建自营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给予用地保障。积极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应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用地作为经营性商业用地,应严格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土地招拍挂出让前,所在区域有工业用地交易地价的,可参照市场地价水平、所在区域基准地价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等确定出让底价,土地出让后严禁擅自改变用途从事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确需改变用途、性质或者转让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经依法批准。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兴办农副产品市场。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农副产品市场,可按作价出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严禁改变用途和性质。严格社区商业网点用途监管,不得随意改变必备商业网点的用途和性质,拆迁改建时应保证其基本服务功能不缺失。4.落实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鲜活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对运输鲜活农副产品车辆超限、超载的情况下,执行不扣车、不卸载、不当场罚款的政策,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副产品车辆免收通行费。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要为鲜活农副产品配送车辆进城提供便利的通行和停靠条件,必要时应发放专用证件赋予特别通行权。加快农村公路和田间运输通道建设,为农副产品进城解决好“最初一公里”问题。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1.构建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开展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示范作用,推动全市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保鲜和储运等标准贯彻实施,实现农产品流通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标识规范化、流通品牌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完善农产品认证组织机构,鼓励企业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重点打造我市特色、绿色品牌农产品。2.构建农副产品流通信用体系建立农副产品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平台,健全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共享制度,对全市主要农副产品市场的信息进行采集。推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诚信报告、“红、黑名单”披露、市场进入和退出等制度,向社会公布失信市场信息。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检验监管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通。实施食用农副产品生产标准,建立食用准出制度,同时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食用农副产品的准入制度,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并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监督销毁。3.构建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信息数据收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和硬件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及时、公平、有效地面向公众发布相关政府监管数据,实现行政监管信息开放共享。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及政务云、产业云、民生云建设,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4.建立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衔接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监督制约。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探索构建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综合服务机制,统一市民诉求、消费投诉、经济违法行为举报以及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渠道,构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综合性执法体系。三、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安阳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建立推进机制建立工作推进小组,明确任务、职责、时间和试点要求,梳理试点任务清单、落实部门责任。建立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部门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工作制度、信息工作制度及试点经验总结评估和复制推广机制。建立专家咨询指导机制,聘请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领域专家对改革试点工作全程指导。加大资金扶持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促进大型内贸物流企业现代化建设、绿色流通体系建设、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商贸流通产业优化升级等。创造条件落实融资担保企业为商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财政资金风险补偿政策。重点扶持体系内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物流网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农副产品流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建设,促进产销衔接。整合现有专项资金,支持体系内规模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化督促检查将改革试点任务纳入市政府对相关部门和县政府重点目标考核,成立专项督查组,定期对各成员单位承担的目标任务进行检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确保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附件:1.安阳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2.安阳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任务分工及时间进度表 附件188号附件1.doc

安阳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王新伟市长副组长:陈志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成员:张绍体市政府副秘书长 桑建业市纪委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徐鸿云市政府金融办主任 杨奇才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侯合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主任 陈润超市公安局副局长 王俊岭市财政局局长 王现波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李亚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马天福市农业局局长 牛瑞庆市商务局局长 王永斌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杜毅市统计局局长 李争鸣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郑象征市行政执法局局长 郝利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李传银市工商局局长 乔金富市质监局局长 陈杰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朱耀君市供销社主任 王宝玉林州市市长 刘纪献安阳县县长 王辉内黄县委副书记 宋庆林汤阴县县长 杜建勋文峰区区长 李富生北关区区长 李现江殷都区区长 李可龙安区委副书记 王延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 周建宇市商务局副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牛瑞庆兼任办公室主任,周建宇兼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