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新乡市三季度“四上”企业劳动工资持续增长

2017年三季度新乡市全市上报劳动工资的“四上”单位2642家,全部从业人员52660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1713人,同比下降2.2%。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8865元,位列全省第10位,与二季度位次持平;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6.9%,增幅位列全省第6位,较二季度上升4位。 一、四上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呈现“一升一降”态势 (一)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提升 三季度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886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88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2904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840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分行业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平均工资增幅较高,分别增长了53.2%、22%和13.9%。 (二)从业人员人数明显下降 全市“四上”单位期末人员从业人数526604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1713人,同比下降2.2%。其中,在岗职工期末人数484924人,比上年同期减少6013人,同比下降1.2%;劳务派遣期末人数1633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015人,同比下降11%;其他从业人数2535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685人,同比下降12.7%。分行业来看,从业人员下降人数最多的主要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这四个行业的人数占新乡市从业人员总人数的85%,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4.2%。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乡市平均工资持续增长,在全省位次较2016年第三季度有所提高,但从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中也看到一些隐忧。 (一)从业人员下降 导致从业人员第三季度下降主要有三种原因 第一,关停产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新乡市三季度未报送报表的企业有134家,大部分企业未报的原因是“停产停业和当年关闭”,上报企业的减少直接导致从业人员人数的下降。 第二,电业系统数据被整体从市级剥离。从三季度开始,新乡市所有的电业系统由省电业局统一上报。去年三季度,新乡市共有8家供电企业,从业人员为6582人,由于这季度的统一删除导致新乡市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数降幅达到60%,直接影响到2017年劳动工资年报统计数据,并且预期将持续波及到2018年第二季度劳动工资数据。 第三,环保限产影响严重。从业人员减少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由于从去年冬季开始,新乡市空气污染严重,政府对造纸、化肥生产等重污染企业进行了力度空前的停业整改,经过将近一年的恢复,一部分被环保限产企业在整改后缓慢恢复开工,但被限产的情况依然存在。还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关闭不再生产。新乡市的重污染企业从业人数占新乡市总从业人数的15%以上,预期到2017年年底我市从业人数增幅仍不容乐观。 (二)工资增长稳中有忧 第一,个别大中型企业上报平均工资数据走低。比如,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从业人员有2999人,但工资比去年同期下降20%,对新乡市工资增长影响很大,该企业据查经营状况仅能维持,企业效益日益下降;华电渠东发电有限公司从业人员有320人,虽然营业收入持续增加,但工资却比去年同期下降11.3%,经查主要是由于国资委对其进行工资调控,整个系统工资整体下调的原因。县区影响最大的是新乡县,由于大多数为化工造纸企业,受环保限产影响较大,例如新乡市信谊燃料化工有限公司这季度8月份开始基本停止生产,只给工人发基本工资,平均工资比上年同期下降50%。 第二,企业劳动工资统计重视程度不够。从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来看,虽然要求企业有专门的统计人员来定期上报报表,市统计局也定期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培训、督导,但由于仍有部分企业对劳动工资统计重视程度不够,加之企业人员有限且流动性大,统计人员指标理解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造成工资上报的偏差。 (三)平均工资行业、地区间差距过大 第一,行业差距大。新乡市国民经济19个行业门类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资水平仍稳居各行业之首,达到71271元;第二位是采矿业,达到50166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第三位,为45986元。工资水平最低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19575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3.6倍,两个行业平均工资绝对差距为51696元,差距比上年缩小629元,但依然巨大。 第二,地区间差距大。新乡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工资水平也具有明显差距。三季度,经开区、牧野区、红旗区、高新区、新乡县和延津县6个县(市)区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33742元、33727元、33027元、31585元、29780元和29235元;其余各县(市)区平均工资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凤泉区最低,为21393元。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相差12349元,差距较上年扩大325元。 三、促进工资稳定增长的建议 (一)加快经济增长,落实各项创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新乡市工业企业、建筑业、服务业缺少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少且整体规模不大,针对新乡市带头企业,建议对其开展调研,从政府的层面对其今后发展进行剖析,以便有效助其转型改制,发挥中大型企业的带头作用。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体制机制,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在税费征收、金融贷款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便利,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另一方面政府要寻找优质大型企业落户新乡,带动就业和工资的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持续增长是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要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建材、有色、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吸纳更多就业人口。 (二)加强统计培训,深入企业调研,多措施提高劳动工资数据质量。针对统计中存在的困难,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劳资统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充分利用各专业年报会的机会,传达上级劳资年报会议精神,使单位统计人员会填、会审、会报,真正做到理解指标意义,保证上报过程顺畅。其次深入企业调研,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再次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为年报劳动工资数据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三) 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区域发展,缩小行业、地区间工资差距。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实现各行业间公平竞争,让不合常规的收入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逐渐消除。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缩小区域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时有更多的获得感。 新常态下,要树立全新的战略思维,着力打破区域经济分割的行政区经济,促进形成联系密切、利益共享的经济区经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加强对低收入地区的持续投资力度,促进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促使地区间工资水平从非均衡性向均衡性方向发展。 虽然三季度新乡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实现稳步增长,但全市工资水平(28865元)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530元)。劳动工资的高低直接参与GDP核算,并影响着城镇化率的评估以及产业集聚区的星级评定。随着2017年劳动工资年报统计的即将开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劳动工资统计的培训和监督检查,把国家和省局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真正从源头上提高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