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前三季度三门峡市规上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

.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 0.9451389in 1.01875in 0.9451389in 1.0236111in;}.p1{text-align:center;hyphenate:auto;font-family:SimSun;font-size:16px;}.p2{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SimSun;font-size:16px;}.p3{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SimSun;font-size:16px;}.p4{text-indent:0.3888889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SimSun;font-size:16px;}.p5{text-indent:0.39027777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SimSun;font-size:16px;}.p6{text-indent:0.39027777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SimSun;font-size:16px;}.s1{font-weight:bold;}p{font-family:SimSun;font-size:16px;} 关于印发《河南省统计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前三季度,三门峡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等特点,为全市经济稳步发展增添了动力。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状况 (一)发展提速,营业收入增速位次居前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6.37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比1-8月提高2.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10亿元,同比增长40.6%,增速比1-8月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较1-8月前移3位。 (二)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传统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9.1%、78.9%、74.4%、169.0%和139.0%。其中: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达26.1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9.5%,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63.8%,是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利好驱动,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良性发展 在全市经济稳步向好的利好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呈良性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6.12亿元,同比增长20.3%,比1-8月提高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市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7.49亿元,同比增长24.1%,比1-8月提高0.7个百分点。 (四)投入加大,服务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部分现代服务业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1.4%,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1.3%,教育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8.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7%。与科研、互联网、教育、文化等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为服务业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龙头企业少,企业竞争力不强 全市20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有1家,中型企业18家,其他均为小微企业。目前仅有13家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卫生、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等行业。24个行业大类中仅有8个行业单位数超过10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社会工作、其他服务业分别只有1家。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户均规模为3222万元,其中营业收入超过全市户均水平的只有26家,有近九成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较少,缺乏有效竞争力。 (二)传统服务业增速低,部分重点领域服务业成长慢 一是传统行业单位数多,增速低。前三季度,全市道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单位67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的32.5%,营业收入13.9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21.1%,增长速度仅为5.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低位运行。全市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2.25亿元,同比增长1.4%,低于全市平均增速19.6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5%;全市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12.47亿元,同比增长2.4%,低于全市平均增速18.6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8%。 (三)县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区增长乏力 前三季度,从单位数看,湖滨区和渑池县单位数较多,均超过40家,两地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9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单位数的45.6%;从营业收入总量看,开发区、湖滨区营业收入总量较大,两地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9.3%,总量最小的为卢氏县,营业收入仅有3883万元;从营业收入增速看,增速最高的是湖滨区,增长69.0%,增速最低的是开发区,下降15.2%。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态势整体向好,为全年服务业稳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市要以打造“五彩三门峡”为目标,使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将旅游和康养相结合,利用全市资源、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继续加大信息产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的发展;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服务业领军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发挥服务业领军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和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快重点领域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