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1-10月新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有升

今年以来,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有升。 一、全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工业增加值稳中有升,全省位次明显前移 2017年1-10月,新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与全省增速对比,我市增速高于全省增速(8.0%)0.6个百分点;从增速在全省位次看,我市增速位于许昌9.5%、三门峡9.2%、焦作9.1%、济源9%、驻马店8.8%,洛阳8.7%之后,居全省第7位,比去年全年提升5位。 (二)超七成行业实现增长,六类行业支撑较强 全市(以下数据均不含长垣)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的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占行业总数的76.5%,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9.26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带动作用最为显著。这6个行业分别累计增长15.2%、10.6%、10.7%、164.6%、13.2%和14.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合计贡献率达61.7%,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87、0.74、0.72、0.71和0.7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5.24个百分点。 分企业看,六大行业中拉动作用尤为明显的企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中豫飞重工累计增长14.9%,拉动全市增长0.45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增长18.6%,拉动全市增长0.34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中新乡县刘庄农工商联合社累计增长6.5%,拉动全市增长0.23个百分点;家具制造业中河南金祥动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增长255.2%,拉动全市增长0.7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中新乡市长城机械有限公司累计增长25.3%,拉动全市增长0.22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中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增长11.7%,拉动全市增长0.15个百分点。 (三)工业产品生产平稳,七成产品同比增长 全市20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56种产品产量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占产品总数的76.1%。其中:化学纤维23万吨,同比增长24.4%;汽车配件2417.1万件,同比增长28.4%;锂离子电池11232.4万只,同比增长586.2%;起重机309.3万吨,同比增长1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8.4%,这表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四)非公有制经济增速放缓,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显著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4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81.6%,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78.4%。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6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18.4%,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21.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77.5%,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78.5%。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5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22.5%,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21.5%。 (五)两高产业拉动显著,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 全市高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全市高耗能行业增速有所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较去年同期(3.6%)回落1.6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3.9%)回落1.9个百分点。 (六)县域发展两极分化,当月累计增速均差异较大 全市分地区工业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从10月当月看,增速较低的为:卫滨区-2.3%,辉县市3.4%,新乡县4.5%;增速较高的为:原阳县25.6%,平原新区22.8%,牧野区18.8%。县区间最大相差27.9个百分点。从10月累计看,增速较低的为:新乡县1%,辉县市4.1%,高新区10.2%;增速较高的为:原阳县23%,卫辉市18.8%,卫滨区16.5%,县区间最大相差22个百分点。 增速较高的三个县区中,原阳县拉动作用较强的企业主要为河南金祥动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增长255.2%,拉动全市增长0.7个百分点,原阳县景田实业有限公司累计增长149.4%,拉动全市增长0.31个百分点;卫辉市拉动作用较强的企业主要为卫辉市豫北化工有限公司累计增长98.7%,拉动全市增长0.1个百分点;卫滨区拉动作用较强的企业主要为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增长60.4%,拉动全市增长0.34个百分点。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总体呈现了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下阶段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较快增长,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关注。 (一)新建企业贡献不足,急需新生力量入库补充 截止到目前,全市新建企业有17家,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4%,贡献率低于全省(11.1%)7.1个百分点,贡献率居全省第13位;新建企业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36个百分点,拉动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0.54个百分点,拉动点居全省第13位。从新建企业数量和贡献拉动情况看,全市新建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现状仍未改变,亟需引起重视。 (二)用电指标匹配性较好,增值税增速位次相对靠后 目前,省统计局使用全社会用电量当月增速、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速、工业增值税累计增速三项指标作为依据,综合评审各地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所占权重分别为35%、35%、30%。从各指标运行趋势看,10月全社会用电量当月增速10.2%,较上月提高3个百分点;10月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速9.6%,与上月持平;10月工业增值税(含长垣)累计增速17.3%,较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从各指标增速位次看,全社会用电量当月增速居全省第5位,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速居全省第5位,工业增值税累计增速居全省第12位,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位次相比,工业增值税增速位次较为靠后。 (三)两项资金占比有所提高,部分企业融资依然困难 从两项资金占比情况看,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43.7%,高于上半年(42.8%)0.9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41.8%)1.9个百分点,且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全市11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9.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有18.8%的企业认为2017年融资成本高于2016年。企业两项资金占比提高,流动资金占比相对减少,加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三、对促进全市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企业入库工作,增强工业发展支撑 新入库企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全市新入库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拉动作用持续偏弱,亟需加强重视,重点加以关注。目前,2017年度第一批入库工作已经开始,第二批也将于下月开始。各县区要抓住这两次入库机会,采取措施,做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对于尚未达标的成长性企业,要作为第二梯队拟入库企业进行培育,在其符合条件后尽快指导入库。另外,新企业源于新项目,因此项目建设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继续引进一批适合各地发展的重点项目,加快工业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项目跟踪推进力度,缩短项目建设投产周期,及时把新项目落地建成新企业并纳入统计,为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生力量。 (二)要加强沟通协调,提高相关指标数据质量 从工业增加值增速评估指标看,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增速指标匹配性较好,但是工业增值税增速位居全省12位,位次相对靠后,无法更好地为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及位次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议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和监测工业增值税指标的运行情况,电力部门也要继续关注、监测好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情况,通过多部门配合协作,进一步提升相关指标数据质量,以利于更好地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三)要抓好对口帮扶,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小微企业的冲击较大,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了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对接帮扶,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强化融资协调,积极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生产经营融资瓶颈。要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主动简政放权,减少小微企业经营成本。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培训,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构建区域性交流平台,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打开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