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1-10月份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效益总体运行平稳,三季度以来,受大气污染治理、环保整治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停产企业增多,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 一、全市工业效益总体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回落 1-10月,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96.0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二)工业利润增长趋于平稳 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7.3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同期水平。 (三)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 截止10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共有69家,同比减少8家。1-10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40.9亿元,同比下降9.1%。 二、支撑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六成行业收入实现增长 1-10月份,全市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62.2%,8个行业增速超过15%。重点行业中,农副食品、非金属、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四大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4.4%、6.5%、16.5%和27.4%,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08.6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9.9%,拉动全市收入增长3.8个百分点。 (二)高成长性产业占比提高 1-10月份,全市六大高成长性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39.4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41.9%,较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收入增长4.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4.4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53.6%,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9%,高于全市水平5.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利润增长6.6个百分点。 (三)产业集聚区拉动作用增强 1-10月份,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2.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65.8%,同比增长7.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12.4%,拉动全市收入增长4.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3.1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59.2%,同比增长1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对全市利润的贡献率达到101.7%,拉动全市利润增长8.0个百分点。 (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其他指标也明显改善。去杠杆方面,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48.5%,较三季度下降了0.2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02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44元,较三季度下降了0.08元。利润率同比明显上升,1-10月份,企业主营活动利润率达到4.89%,较去年同期上升0.45个百分点,较三季度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三、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重点行业效益不佳 1-10月份,全市电力热力、纺织、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利润下滑,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亏损增加,制约全市利润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10月份实现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69.9%,影响全市利润下降2.0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南阳市鸭河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受煤价上涨和电价下降影响,同比由盈转亏,对该行业利润下滑影响严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0月份行业累计亏损29.6亿元,同比增亏1.9亿元,影响全市利润下降1.3个百分点。重点企业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虽然今年油价有所回升,但是企业因增加稠油开采,开采需注蒸汽,成本增加。加之,企业7月份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3亿元,因此亏损增加。 (二)关停并转对全市工业效益影响深远 10月份,全市23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463家企业因为大气污染治理、环保整治、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关停并转造成10月当月数据为零,影响全市1-10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下降7.9个百分点,其中,淅川铝业一家企业就影响全市收入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由于上年基数逐月增加,这些企业对后两个月全市工业效益的影响会进一步扩大。 (三)去库存的压力依然较大 截止10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234.1亿元,同比增长41.2%,高于去年同期26.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6个百分点,企业去存货的压力依然非常大。同时,产成品平均周转天数为23.7天,较去年同期增加4.8天,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6天,可以看出,全市产成品存货周转速度明显慢于全省,流动性差,更易造成产品的积压和资金的占用。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推进,全市经济效益运行总体平稳,新旧产能加快转换,高成长产业占比提高,产业集聚贡献突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全市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下一阶段,我们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巩固目前经济平稳的发展态势,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