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自贸区搭上高铁打通经济内循环

郑徐一小步,米字一大步,枢纽一跨步。郑徐高铁今日终于开通,与刚刚批复的河南自贸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前后呼应。郑徐高铁把河南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穿成串,“坐上”高铁的自贸区,加速内循环,将成为河南自贸区成果向全国辐射的重要支撑、重要基础设施。

1

高铁架起自贸区之间的零距离交流通道

英国学者韦尔斯在《世界史》中写道:“战争(指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美国还没有通往太平洋的铁路;战争结束后,铁路像藤蔓一样铺展开来,把辽阔的美国连接成一个在精神与物质上都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进入速度经济时代后,这种经济和精神的统一体效应,发挥得越来越淋漓尽致。

在这一轮国家战略布局中,热度颇高的自贸区正逐渐成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重大制度变革、制度创新安排。国家意志的杠杆,正在撬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河南抓住了这一重要历史机遇。

今年8月31日,中央批复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包括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加上之前两批自贸区,我国自贸区总数达到11个。10天后,郑徐高铁开通运营,虽只有362公里,却首次让河南实现与国内众多自贸区快速相连。

之前,河南与广东、陕西、湖北已开通高铁,此次郑徐高铁开通后,河南自贸区的三个片区郑州、开封、洛阳,将首次打通至上海、天津、福建、辽宁、浙江5个自贸区的高铁快速通道。到2020年,郑万高铁开通后,河南自贸区还将打通与重庆、四川自贸区的连接。

“郑徐高铁这条断头路一打通,对于区域经济间尤其是各自贸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省政府参事郑泰森说,高铁架起自贸区经济之间的零距离交流通道,此次郑徐高铁的开通以及未来河南“米”字形高铁的建成,必将成为河南自贸区成果向全国辐射的重要支撑、重要基础设施。

2

河南自贸区定位仍打交通牌

在全国格局中,河南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首选应是交通区位优势。

根据批复,国家对河南自贸区的定位,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一看便知,自贸区定位凸显的仍是交通。“这由河南的区域位置决定,特别是郑州的区位优势明显。”省政府参事郑泰森指出,因为郑州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根据河南省政府之前下发的《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14—2020年)》,郑州将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形成京津冀地区经郑州至港澳地区,长三角地区经郑州至西北边境口岸,环渤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南地区乃至孟加拉湾、东南亚各国,东南沿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北内陆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

规划指出,在航空方面,以连通国内枢纽机场为重点,构建辐射全国的高效集疏通道。公路方面,在京港澳、连霍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107线、310线“双十字”国家公路网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功能。

“国家恰恰是看准了我们的优势,认可了我们的物流和综合交通在全国发展的地位。所以,我们更应该在‘一带一路’上提升我们的这种比较优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说。

3

通过航空实现外循环坐上高铁加速内循环

发展交通,从来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承载、延伸出的其他功能,更为重要。

某种意义上说,交通运输从来都是一种战略资源。重要交通工具的发展可以改变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国内的自贸区犹如一粒粒珍珠,串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发挥更大效应。而高铁,无疑是很好的黏合剂,实现快速到达。“只有不断加强内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才能真正启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内循环。”郑泰森说,自贸区不仅要通过航空实现顺畅的外循环,也要通过高铁打通内循环。河南自贸区定位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就是要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互联互通。

郑泰森说,郑徐高铁的开通以及未来河南米字形高铁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相当一部分的区域经济的内循环彻底打通。这必将改变区域经济格局,拉动产业大转移,还能够调整区域经济圈各板块之间产业的关联配套和资源配置,提升和优化区域经济圈的经济聚合力,培育沿线城市新型产业带。

郑泰森说,河南自贸区定位综合交通枢纽,其内涵丰富。“交通便利能带来什么?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新兴交通运输方式,如高铁、高速公路和航空组合起来的快速交通体系,既有一种交通方式的优势,又有集成的综合优势。”

“国家的高铁规划更重视强化城市群之间的连接。”郑泰森认为,郑州“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可实现江淮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太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直接连接,拓宽交流合作渠道,扩大内陆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群及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交流范围。

4

自贸区中间地带中小城市有机遇更有挑战

在各自贸区广阔的中间地带,存有大量中小城市,它们不一定直接受益于自贸区带来的红利,但是,却可以通过高铁的便利,享受到自贸区内外溢而出的各种政策和经济利益。不过,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认为,高铁对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是挑战。

经验表明,高铁的开通迫使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包括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劳动力转移等;对于大城市来说,由于本身发展具有成熟的市场环境,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高铁影响突出表现为城市发展的聚集效应大于通道效应。对于沿线中小城市来说,由于自身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高速铁路开通后有可能使地方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劳动力等向发达地区或者城市进行转移,使中小城市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那么,郑徐高铁开通后,沿线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呢?

谷建全建议,高铁沿线中小城市发展首先应该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与区域其他板块错位发展,其次放大本地比较优势,找准本地最具优势的产业发展方向,从传统产业发展的“大而全”走向区域经济精细化分工的“专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