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十二五”南阳高新区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阳高新区以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为重要机遇,坚持四位一体目标定位,在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中,加快产业集聚,实施创新驱动,工作亮点纷呈,较好地发挥了国家级高新区引领辐射作用,为三个南阳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注重产业集聚,形成了主业领头,辅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制定了《南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和《分集群年度计划》,成立了产业服务团队,每个服务团队由两名处级领导负责,配备4名服务专员,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整合提升,项目建设代办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一是主业领头。把培育装备制造业作为高新区的主导特色产业,制定激励政策,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龙头企业聚合作用,通过组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加强了产业链的完善壮大,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目前,防爆电气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接近百亿元。南阳国家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和国家火炬南阳防爆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已获得科技部批准;防爆消防车项目竣工,生产准入申报工作取得突破;防爆集团大型电机专业化生产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防爆研究所国家车辆特种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获批建设;河南省防爆电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组建。二是辅业并举。以南阳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光电产业逐步向中高端延伸。光电产业规模达28亿元。目前,华祥光电科技手机面板进入国内外市场,富士康智能电视、电子白板生产线建成投产,利达光电与浙江金龙机电合作建设超硬抗反射手机面板项目开始实施,光电孵化园三期投入使用,光电产业不断壮大。中南钻石大颗粒金刚石项目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东森医药物流、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龙腾、汇融、宛美物流等项目建成运营,以东森物流为代表的专业物流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南阳市电子商务创业基地正式挂牌,入驻电商100家、注册155家,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十二五末,全区四上企业268家,企业数量和规模呈较快上升趋势。

二、注重开放招商招大引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开放招商上,高新区不断创新招商机制,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实施驻点招商。制定《北上广招商行动计划》,成立华南、华东、华北三个招商分局,分别由一名处级领导带队,针对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按照产业图谱驻点招商。制定了《驻外招商管理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和奖励措施,实施招商人员双向选择,调动招商积极性。二是以商招商、以市场换项目。依托南阳防爆集团、华祥集团、南阳防研所、富士康等企业,利用装备制造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引进一批或一群光电、智能制造等产业化项目。同时,加快推进与碧水源、汉能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在探索以市场换项目上取得突破。三是完善招商项目选择制。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从国家专业技术协会、科技部门聘请专家,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按照是否具有核心技术、是否能够上市、是否具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基础条件方面制定评价标准,采取随机抽取、双盲评审的方式(隐匿项目单位、隐匿项目推介者),专家和项目单位相互回避和保密,对拟引进项目进行评审,把好项目准入关,确保入驻项目的质量。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共引进工业项目135个,完成投资236亿元。其中,2015年引进的总投资24亿元的浙江卧龙电气与防爆集团合作项目,投资19亿元的北京恒有源地能冷热一体化项目,投资15亿元的北京碧水源膜产品及高端净水器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关村领创空间项目,投资26亿元的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和重抓重推欧洲工业园项目目前已开工或准备开工。

项目建设上,高新区以项目为抓手,紧扣项目建设不放松。一是先后制定完善了《南阳国家高新区行政审批工作流程概览》、《南阳高新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南阳高新区重点项目服务代办制实施办法》、《高新区项目联审联批办公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建设承诺书》、《项目建设流程图》、《高新区重大项目建设三专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准入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二是按照在建项目促投产、成熟项目促开工、后续项目抓准备的要求,抓严、抓实、抓早,确保按照建设计划,批次推进;按照时间节点,加力加速,早日投产达效。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共施工项目135个,投产项目96个。特别是2015年重抓重推欧洲工业园项目,目前已做好园区规划选址,启动了园区详细规划(概念性)编制、起步区施工设计等工作;成立了南阳科创实业有限公司对园区实行公司化运营,人员已进入工作状态;完成了园区一期500亩土地勘边定界、土地组卷报批等工作;协调省、市农发行做好资金筹备等工作;加强与入驻企业对接,协调解决德国威尔博特塔机公司、淅减公司高铁减震器项目等企业入园相关事宜。预计明年1月开工建设。

三、注重创新驱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开展创新活动。全区6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共有研发机构67家,其中省级25个、国家级6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同时,依托骨干企业建立了检测中心、认证机构等涵盖主要技术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载装备标准化工作部、国家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为发挥高新区防爆电气产业集群优势,2014年,我们支持南阳防爆集团牵头组建了河南省防爆电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了创新要素的快速集聚,推动了区域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积极创造创新创业环境。先后出台了《南阳高新区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对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创业等,给予奖励和扶持。目前正加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力争在南阳高新区设立咨投公司子公司和区域合作基金子基金,改善创业融资环境。扩大企新创业平台。启动光电孵化园四期工程,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孵化功能。建设中关村科技园中小企业加速器,新增孵化面积35万平方米,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助推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其中一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年底竣工。启动创业大厦周边科技园项目,以高端写字楼为载体,新增科技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科技研发机构,提供公司办公场地,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整合创新资源。以中关村南阳科技产业园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平台。今年1月,南阳市与郑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郑州大学将在高新区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于南阳市产业发展,提供关键的技术开发、检验检测服务。目前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同时,深入实施与南阳师院、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的战略合作,联合多所高校,探讨建设大学科技园,营造创业苗圃和众创空间,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