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配套完善洛南城区,以完善功能、有序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严格落实规划,把握开发强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宜业的乐园、宜居的家园。

如何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按照《关于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市将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以社区级为基础,市、区级设施衔接配套的综合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共建共享的协调机制。

建设海绵城市 让城市回归自然

近日,我市已成功入选省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虽然是刚入选为试点城市,但早在2010年前后,我市已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如同海绵一样,能积蓄雨水并进入自然水循环,调节生态环境,这就是海绵城市理念。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我市使用透水人行道板砖,对中州路、凯旋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进行人行道改造。2015年,我市运用透水铺装工艺,对丽春西路、太原路、武汉路、珠江路、西苑路进行人行道改造。此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人工湖、地面停车场施工时使用了多孔砖,市内一些公园采用鹅卵石路、透水混凝土树穴等。

《指导意见》提出,要对中心城区及其周边自然水体、生态廊道、自然景观、大型绿地等区域进行海绵化治理和修复,推动58.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各县城也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省、市下达的综合管廊试点、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按海绵型生态水系、海绵型公园与绿地、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和海绵型建筑与小区4类,每类至少确定一个示范项目,年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县城1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统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根据我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到2019年,我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到2020年,我市现行标准下的31.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在嵩县木植街乡坪地村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从过去破旧的老房子搬进面貌一新的安置房,开始了他们的美好新生活。该村第一书记席珂飞说: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有些路桥项目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而无法实施。

《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共建共享的协调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将紧邻城镇地区的乡村纳入城市服务网络。

按照规划,我市将加快推行城乡能源、交通、通信、水利、流通、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的统一布局和建设。未来几年,中心城区要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等大力推进全长100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布局、合理确定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的三级架构体系;中心镇排水、热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提升综合承载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结合现实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健全公共服务设施 增进民生福祉

家住伊滨区的市民李超英说,虽然伊滨区中心区域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只有零星的几家商店,没有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和娱乐场所。

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市所有社区都将有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直接或协助提供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

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是我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基础设施协调同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形成以社区级为基础,市、区级设施衔接配套的综合基础设施服务体系。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便利店,加快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警务、邮政等设施建设,落实好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