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四大载体”成为河南发展主平台

如今的河南,助推工业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基于服务业增长的“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以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个发展载体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阵地、营造良好态势的重要平台。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2014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2.3%、53.3%;“两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5%,高出全省服务业投资增速35.1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64.3%、62.1%;“两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62.3%,占全省的17.2%;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401万人,新增49.2万人;“两区”从业人员82.1万人,新增8万人。

集聚区——

夯实河南工业基础

偃师三轮车——占据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培育了200多亿元的产业。

南召碳酸钙——南召县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企业已达60余家,年产能达到300万吨,在全国具有极强的美誉度,被誉为“中原钙都”。

这些都是我省实施集聚区建设的成果。

——发轫于2008年底的河南集聚区建设,是河南最精彩、最亮丽、最成功的实践。6年时间,河南18地市建设了180个集聚区,建成面积达1819平方公里,各个集聚区分别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声誉。

虞城钢卷尺、太康锅炉、伊川铝加工、柘城金刚石等一系列产业名片“名扬天下”,占据全国多数市场份额。

特别是2014年,全年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99.1亿元,同比增长26.2%,对全省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过50%,达到52.3%,对全省的增长贡献率达到74.3%;实现工业主营收入37968.1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56.8%,对全省的增长贡献率达到73.1%;从业人员达到401万人,新增53万人。

“两区建设”——

助推河南建设服务业大省

作为我省两区建设的典范,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在4.3平方公里的建成面积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5亿元,安排就业5.2万人,税收收入25.2亿元,特别是楼宇经济成为亮点,该区税收超千万级楼宇39栋、超亿元楼宇18栋,成为全省亮点。

作为拉动服务业的主平台,我省2012年开始有目的地建设、规划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街);2014年,省委、省政府又召开服务业大会和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工作会议,推动“两区”发展全年进入提速发展阶段。

据悉,截至目前,全省230家“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全部完成,总规划面积299平方公里;2014年,两区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1.8亿元,同比增长54%,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239亿元,增长62.3%。显示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由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以省辖市复合型城市新区为基础,体现城乡一体、产业融合、统筹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建设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具体实践,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省除信阳没有建立示范区、济源市正申请建立全域示范区外,还正式批准建立了16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集聚区建设大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进一步阐释了四个平台的关系,并强调,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不是“铁帽子”,不是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要严格考核评价,实行奖先策后、优胜劣汰,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发展好的专业园区可以晋级、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达不到产业集聚区门槛的要降级、取消有关政策待遇。

专家点评

当前,包括产业集聚区在内的“四个载体”建设,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阵地、营造良好态势的重要平台,经过数年发展,均产生良好效果,在3月31日至4月2日的河南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笔者和与会代表均感觉到,“四大载体”建设呈现出新的趋势:

产业方面,跨界融合成为趋势,“互联网+”成为时尚,新业态新模式在生根、发芽、壮大;载体层面,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内涵和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且联动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产城融合进入良性互动阶段;区域层面,产业集群的培育,体量越来越大,逐步形成市域乃至更大范围以产业链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招商层面,集聚式招商蔚然成风,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专题招商等逐渐成为必备技能。

四大载体的建设,不再只是蛮干胡干,而是依据科学原则,尊重市场规律,向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方面发展。(河南日报 李保平)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中国产业集聚区网创始人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