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林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一种精神,照亮一群人的梦想,开启一座城市的未来。因修筑“人工天河”红旗渠而孕育的红旗渠精神让山城林州成为一座魅力四射的精神之城。站在新世纪的坐标上,红旗渠传人用心血和智慧续写着新的传奇,嬗变在这片红旗渠水滋润的热土上进行,让山城释放出灿烂的光华,舒展开美丽的画卷。

绿色发展高扬主旋律

“让林州市民和在外林州籍人士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谈及林州市产业发展的情况,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如是说。

“山水林州”!林州市市长王军把这幅书法作品挂在墙上,作为林州市产业发展的座右铭。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世界级山水文化(600234,股吧)名城,这是林州市的城市定位。显山露水,战略转型,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这是林州市的顶层设计。

林州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创新工程、建设研发中心、开展校企对接、打造知名品牌等举措,推动经济发展由“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由“创业型”向“创新型”提升。

林州重机(002535,股吧)集团被评为“第五批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和“河南省第六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在90%以上,其承担的矿用救生舱自主创新与产品结构调整项目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扶持。

林丰铝电“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通过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验收,成为我国铝电解工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产业化示范工程。

凤宝集团公司以电子玻纤生产为基础材料延伸产业链条,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电子级玻纤和1亿米电子布项目,填补了我省高端玻璃纤维材料的空白。

中农颖泰公司成为继林州重机集团之后林州又一家省博士后研发基地企业,并在安阳市成立了首家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红旗渠电器集团落户林州,与西门子、格兰仕等知名企业合作,做全球人的生意。目前,该集团已获得韩国、德国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认证。

国家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生物科技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孵化园、家电产业园、电动汽车产业园等园区蓄势待发,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彰显,形成了新的区域竞争力。

林州在经济发展中摸索出一条符合市情民意的好路子,跨入了多极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时代。以红旗渠精神立市,以生态文明为根基,以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路径,创新发展正在为林州市的新一轮发展积蓄强劲的推动力。

三色共舞合力美太行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红旗渠传人变身丹青手,取其中的三色调和,就把林滤山装扮得风生水起,美不胜收。

林州市形成了以“一红一绿一蓝”为主导的特色旅游产业,“一红”即红旗渠红色教育游,“一绿”是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游,“一蓝”为蓝天滑翔运动游,三色旅游交相辉映。

2011年以来,太行大峡谷景区已成为韩国游客赴中国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韩国游客量逐年攀升,今年将突破10万人次。太行大峡谷被韩国观光协会中央会评为“最受韩国游客喜爱的中国名山”,成为继张家界(000430,股吧)、黄山之后接待韩国游客最多的山岳型景区。中韩互动,让林州太行大峡谷走出国门,成为韩国游客心目中的“度假天堂”,并向全球的旅游聚焦点挺进。

近两年,林州旅游亮点频现:红旗渠纪念馆新馆建成并开馆迎客,太行大峡谷漂流、万泉湖景区中原第一高山水滑道盛大开放,冬季滑雪场南北呼应,太行天路安全升级改造项目基本完成,航空运动主题公园建成投运,林州市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市。林州旅游已实现“红”与“绿”、高山与流水、登山与滑雪、休闲与高空体验的完美结合。

三色旅游美太行,共同唱出了林州旅游的天籁之音。现在,林州市以此为底色,确定了创建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未来的林州将更富魅力。

大道通衢飞架太行山

受困于高山、峡谷的林州人对于路的渴望比周边地区更迫切,他们的心境比太行山峰更高峻,意志比太行山石更坚硬。

打破太行山的千年屏障,构筑三省交界的大道通衢,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这是林州市委、市政府挥出的大手笔。

2013年5月,林州至长治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实现晋冀鲁豫四省高速公路网的互连互通;晋豫鲁铁路通道重点控制性工程太行山隧道左右线全部贯通,全部工程将于年底竣工;鹤辉高速公路林州段将于年底竣工。总投资50亿元的林桐高速公路(林州段)建设工程签订合作意向,这条高速公路是石家庄至桐柏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将在林州市境内形成“双十字架”的高速公路格局。

晋豫鲁铁路通道通车后,林州西可上“煤海”淘金,东可达黄海看景。国家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因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而生出“两翼”,助其腾飞。

5年时间,投资109亿元,这是林州境内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为行路难画上休止符,让脚步和胸怀驭风行九州四海,这是红旗渠传人的胆识和气魄。

“大交通建设打破了太行山的千古屏障,林州在交通上由交通末梢向三省门户转变,在区位上由省际边缘向区域中心转变,在发展上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包容转变,一个内畅外连、畅通东西、接南纳北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加速形成,为林州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这是林州市市长王军的感言。

民生工程温暖千万家“我们正准备结婚呢,到时候您一定要来喝我们的喜酒啊!我们牵手成功得感谢你们今年七夕举办的相亲大会。”12月12日,阳光帅气的林州小伙儿李小龙牵着恋人程婷的手走在山城林州的街道上,碰到了共青团林州市委书记关永贞,笑得阳光灿烂。

李小龙说的七夕相亲大会是林州市首届“官办”相亲大会,由共青团林州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有1100余名单身青年男女报名参加,3对青年男女当场牵手,很多有缘有情人互留了信息。

共青团林州市委书记关永贞介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林州市领导到山区农村调研,发现部分山区男青年找对象难,决定在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设法帮助山区青年找对象。今年七夕节我们就举办了首届相亲大会,今后会继续举办,为单身青年搭建一个持久的交友平台。”

“是政府救了俺闺女菲菲的命,让我们全家都有了希望!”12月10日,林州市临淇镇临淇村的妇女栗志梅说林州市领导对她家有“大恩大德”。

原来,她年幼的女儿菲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和丈夫四处为女儿治病,花掉了所有的积蓄,但没有效果,一家人陷入了绝望中。该市民政干部在“访贫问苦解民忧”活动中发现,像菲菲这样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数不少。林州市领导获悉情况后决定设法帮助这些孩子解除病痛。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医院决定免费为林州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做手术,市政府和部分慈善组织承担部分治疗费用。今年,菲菲等18名患儿首批赴北京做手术,手术全部成功。

农村人口向城区集中,城市扩容,孩子入学难一度成为林州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更是林州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听到的民声。林州市把它提高到民生工程的高度去解决。今年,该市放宽了落户和招生条件,实施了多项便民措施,明确取消一切不合理前置条件,凭购房发 票即可落户入学。今年9月初,8520名中小学生在城区学校顺利入学,城区中小学招生比往年新增2420人,新增户籍人口4940人。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就是民生,就是解民忧、除民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福祉。

“机井水我们早喝上了,好几家农家乐明年开春要开业迎宾,这都是郑书记住农户带来的福利!”11月26日,在太行山深处的林州石板岩乡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77岁的谷相周老人看着水龙头里流出的清水,非让镇干部给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捎句感谢话。

城郊乡石楼村党支部书记岳玉香告诉记者,市长王军住农户后,红旗渠一干渠沿线装了80多盏太阳能路灯,又协调水利部门帮助村里解决了吃水难题,老百姓经常念叨呢。

其实,市委书记、市长的行动只是林州市县级领导干部开展的“下乡入户住农家”活动的一个缩影。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市39名县级领导干部定期下乡,自带行李被褥入住农户家中,听取群众意见,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在活动中,他们深入思考建立和完善干部下基层的长效机制。今年7月中旬,全面启动了“万人包万户”扶贫活动。

“万人包万户”,即林州全市39名县级领导、114个市直单位、24万名党员干部职工分包全市73个贫困村1.2万个贫困户。扶贫特别强调精准,有针对性,旨在拔穷根铺富路。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不脱贫,不脱钩。这是林州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又一重要实践。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永远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用脚步丈量民生,用真情温暖民心,用行动诠释宗旨,活动无穷期,服务无极限,精神永传承。

“林州有山有水有精神,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蓝天、阳光和空气,更感受到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和民生情怀,此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一行11月中旬考察林州后由衷感叹。

林州是一匹只争朝夕的骏马。依山向洋看世界,敢揽日月出太行,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红旗渠传人有这种胸襟和气魄,一座美丽的城市正在太行山上崛起,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谈到未来的发展目标,郑中华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讲述着他的理想:“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我们将把红旗渠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以当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情壮志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踏实作风,续写‘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篇章。我们今天提出的以‘产业提升、城乡统筹、生态和谐、民生幸福、精神传承’为主要内容的‘美太行’就是要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舒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