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伊春市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坚决执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走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工业生产走出长达三年多负增长颓势,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工业经济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一、工业生产运行情况(一)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9月份,市场需求逐渐回暖,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工业生产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2073万元,同比增长19.2%,比1-8月份回升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升33.1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高16.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13个地市中排名第二位。(二)三大门类实现均衡增长。采矿业同比增长16.4%,制造业增长19.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8%,贡献率分别为4.4%、77.5%和18.1%,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8、14.9和3.5个百分点。(三)股份制工业贡献突出。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近90%,对工业整体走势影响较大,1-9月份,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比1-8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4个百分点。(四)大中型企业生产加快。在大型企业西钢集团强势增长的带动下,近3个月大中型企业生产增速逐月加快。1-9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26.3%,比1-6、1-7和1-8月份分别加快8.7、5.5和5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3个百分点,比1-8月份多拉动2.3个百分点。(五)非公有制工业活力增强。1-9月份,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1.5%,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份点。增加值同比增长26.6%,比1-8月份提高3.5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8.3%,比1-8月份提高5.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上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比1-8月份多拉动2.3个百分点。(六)行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各行业生产经营状况普遍改善,增速普遍回升。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23个大类行业中,1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60.8%,比同期提高27.5个百分点,其中8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家具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主导行业保持强劲增势,同比分别增长86.7、17.8、17.9和20.2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78%、18.1%、6.5%和4.8%,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3.5、1.2和0.9个百分点,带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增长。农副食品加工、酒和饮料制造、木材加工、医药、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主要行业虽然生产下降,但降幅普遍收窄。(七)企业生产普遍加速,龙头企业助推工业快速增长。受益于市场需求的逐步好转、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大部分工业企业产品订单增加、效益提升,生产持续回暖。1-9月份,全市9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61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6.3%,比同期扩大33.3个百分点。从增速看,34户企业增速在10%以上,12户在30%以上,4户在1倍以上,企业生产明显提速。产值排前三位的西钢集团、华能伊春热电、鹿鸣矿业3户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近70%,自年初以来企业生产始终保持“量价双升”、快速增长的态势,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1倍、27.6% 和57.7%,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2.8和0.9个百分点,是助推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八)市场需求持续回暖。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48122万元,同比增长87.5%,而同期下降15%。实现出口交货值22187万元,同比增长15.6%,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达101.7%,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产销衔接顺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1-9月份,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较比同期上涨22.3%,其中钢铁、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医药等我市主要行业分别上涨65.9%、29.1%、8.9%和11.8%,总体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九)工业发展后劲增强。今年以来,工业投资积极有所回升,扭转了2014年以来连续下降局面,实现高位增长。1-9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73003万元,同比增长54.3%,高于上年同期104.4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5.2%,比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强。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总体看,我市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向好。但也应看到,目前工业经济运行仍存在新旧动能转换偏慢、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新动能成长缓慢。以高技术、新兴行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新动能普遍规模小、层次低,且年初以来生产增速下滑、占比下降,不利于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月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4569万元,同比下降3.6%,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6%,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3530万元,同比增长5.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2.3%,比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不优。目前,我市工业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高耗能行业的拉动。1-9月份,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6.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工业增长20.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5.2%,比同期提高12.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始终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虽然在短期内拉动了工业增长,但从长远看,加重了工业结构优化调整负担。而我市重点培育的食品、医药、木材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受国家政策调整、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竞争力差等因素影响,依然延续了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影响了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是规模企业培育不足,新增动能支撑乏力。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户,比上年净减少14户,已经连续三年呈净减少状态,截止9月份还无新建投产企业入库。而上年新增的5户企业均为成长型的小型企业,仅实现增加值2585万元,占规模以工业的1.3%,并未拉动工业增长。由于新培育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少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支撑,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四是企业资金紧张,用工成本上升。据三季度对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的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33.3%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成为本季度生产经营中的首要问题,而货款回笼慢、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导致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另有28.2%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仅次于“资金紧张”问题。资金周转不足,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在影响企业收益的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按照市委市政府2017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全市工业经济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绿色化转型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一)持续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一是改造升级“老字号”。鼓励冶金建材、林产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产品升级,推动家具和木制品企业研发生产时尚环保产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优质、特色和高端化发展。二是深度开发“原字号”。加快建设中国森林食品之都、中国林都北药之乡。抓招商、建基地、上项目,提高产品产业规模和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培育壮大“新字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补齐工业总量偏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偏少、企业整体竞争力偏弱的发展短板,推动工业经济扩量升级、提质增效,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三)招商引资上项目。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瞄准五大产业,实施精准招商,以优势特色产业及产业链延伸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支撑性好的大项目。(四)加快培育壮大非公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加快转型、推动发展、增强活力的重要力量。完善落实支持政策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和民营经济创业园,推动民营企业“小上规、扩总量、增活力、快成长”,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五)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企业创新为主体,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落地更多高新技术成果,辐射带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不断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审核人:张永军签发:张永军 撰稿人:朱颖华 责任编辑: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