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振兴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要做到持之以恒转方式调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集中精力在“五个要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工业振兴发展新道路。本文结合鸡西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情况,深度剖析鸡西“五头五尾”发展现状、运行困难、发展优势及发展建议,为推动鸡西工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促进鸡西工业转型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按照“五头五尾”行业划分标准(初步归类)分类,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没涉猎“油头化尾”、“农头工尾”方面,所以本文仅从“三头三尾”方面分析。一、“三头三尾”总体运行情况2017年鸡西“三头三尾”规模以上工业共有49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4.5%。1-10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为54.1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完成工业增加值为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8.4%。(一)“煤头电尾”方面我市“煤头电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10%。其中涉及火力发电行业企业有8户、涉及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有8户。1-10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9.9亿元,同比下降3.4%。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减少5.6%。(二)“煤头化尾”方面我市“煤头化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户,所属炼焦行业。1-10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为4.2亿元,同比增长186.7%。完成工业增加值395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5.2%。(三)“粮头食尾”方面我市“粮头食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37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33.6%。按行业划分标准分类,其中所属行业谷物磨制有31户企业、牲畜屠宰有1户企业、豆制品制造有1户企业、乳制品制造有1户企业、啤酒制造有1户企业、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有1户企业、其他未列明农副食品加工有1户企业。1-10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为30.1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工业增加值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减少8.7%。二、“三头三尾”运行特点 (一)从产品产量来看:“三头三尾”下游主要产品有6种,其中5种产品产量呈上升趋势。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形势逐渐转好、产品需求不断加大,企业生产随之扩大,产品产量同比增加。(二)从增加值、增速情况来看:我市“三头三尾”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而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18.4%,贡献率也为负向拉动。究其原因:一是“煤头电尾”方面,由于煤炭价格上涨,企业中间成本增加,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市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导致增加值、附加值偏低;二是“粮头食尾”方面,我市“粮头食尾”企业中,83.8%的企业为大米加工企业,这类企业只进行大米初级加工,产品链条短,仅通过加工费收入获得利润,企业附加值低、利润少,谷物磨制行业增加值率低,导致总产值高、增加值低。三是“煤头化尾”方面工业增加值呈现正增长,增速为85.2%,但由于产值小、基数少,对全市增加值贡献薄弱。不过,通过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我市推进供给侧改革已初显成效,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市场需求逐步体现,焦炭市场转好,行业增加值率由0转正,对全市增加值贡献能力初显。(三)从经济效益指标来看:(四)“三头三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随着市场转好,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1-10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利税9940万元,同比增长3%,亏损企业23户,同比下降14.8%,亏损企业亏损额1.1亿元,同比增长56.4%。 (五)从经济运行效率来看:2016年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分析情况:“煤头电尾”方面,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在80%以上,处于正常区间,企业发挥生产能力较为充分、经济发展质量较好;“煤头化尾”方面,2016年企业产能利用率在20%,到2017年第三季度企业产能利用率为40%,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发展形势有所转好,但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还需深入推进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粮头食尾”方面,企业生产能力平均不足50%,尤其大米加工企业多属家庭式作坊,在新粮上市季节就近收购,成本低、效益高、加工产能过剩,导致出现稻强米弱现象。三、存在的问题(一)企业规模多为小型、微型,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成长难度大。在49户“三头三尾”规模以上企业中,73.5%的企业规模属于小型、微型企业,中型企业有11户,大型企业仅有2户,这2户大型企业主营业务活动也不属于省局对于“五头五尾”的行业划分标准,仅其他业务活动涉及。尤其在“粮头食尾”方面,只有3户企业规模为中型企业,其他企业规模均为小型、微型,这也反映出“粮头食尾”在完成增加值小、增速低的部分原因。小微型企业存在管理体制先天不足,自身发展难度大、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资金短缺、科技型人才匮乏等问题,势必会影响行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好“头”“尾”大文章。 (二)“煤头化尾”、“粮头食尾”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在“煤头化尾”方面,我市目前仅有1户规模以上焦炭企业,下游产品匮乏,仅有焦炭产品产量。企业在炼焦过程中会产生煤气,煤气也是“煤头化尾”的下游产品之一,但企业在重视煤气生产上有所欠缺,在依托焦炭产品,形成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条还是空白。在“粮头食尾”方面,我市优质鸡西大米、非转基因大豆油闻名全国,产品产量也同比增加,但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大部分处于初级加工,在精深加工产业链上还未形成优质产品、发挥品牌效应。(三)“农头工尾”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从源头产品产量来看,2016年我市大豆产量为11.5万吨,玉米产量为147.9万吨,但在玉米加工、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的方面的企业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农区发展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 (四)我市“三头三尾”行业创收低,煤炭行业仍是主力军。我市“三头三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市的44.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32.8%,实现利税占全市的3.8%,利润总额占全市的2.5%,亏损企业亏损额占全市的68.4%。其中“煤头电尾”亏损企业亏损额占全市的53.7%。“煤头电尾”规模以上企业创收低、亏损面大负向拉动“三头三尾”企业经济增长,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煤价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二是企业供热量、发电量减少,企业收入减少;三是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值税税率调整,从今年下半年供热企业增值税从13%下调至11%,导致税金减少。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47.9%,利润总额占全市的56.9%,煤炭行业在创收增效方面仍占据半壁江山。四、发展优势从资源角度来看:我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城市之一,为黑龙江四大煤城之首,煤炭资源丰富,煤种较齐全。截止到2016年煤炭保有资源储量64亿吨。其中焦煤保有资源储量21.3亿吨,占资源总储量的36%左右;褐煤15.8亿吨,占资源总储量的26.7%;气煤8.1亿吨,占资源总储量的13.7%。2016年规模以上原煤产量达1297万吨,具有以煤炭资源为源头、大力开发煤炭下游产业链条的潜力。从地域优势角度来看:我市处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粮食作物丰富。2016年实有耕地面积728.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0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273.5万吨。其中玉米产量为147.9万吨,占总产量的54.1%;水稻产量为111.6万吨,占总产量的40.8%;大豆产量11.5万吨,占总产量的4.2%;其他农作物占总产量的0.9%。我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源头产品,在依托优势资源,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深度开发“原字号”上具有优势。在抓好“五头五尾”、做好“头尾融合”,推动鸡西经济大发展上将大有作为。五、措施及建议做好“头”、“尾”大文章,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鸡西工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带动鸡西新一轮经济发展,破除资源陷阱,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就要头尾结合,打造完整产业链条,让质优量足的“原字号”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一)实现建链、补链、増链,推动精深加工发展在“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方面,依靠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要新建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发展大米深加工、玉米深加工、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推广面对南方市场大米再加工米线、米粉等产品、有序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品,推动农业由单一种植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经济发展。在“煤头电尾”、“煤头化尾”方面,要解决大头小尾问题,推动煤炭、焦炭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补足煤气产业链条,延伸煤焦油产业链条,推动“煤电、煤化、煤气产业一体化发展,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向中高端产品转变、加快煤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二)发挥品牌效应,做大做强“五头五尾”要充分发挥黑土地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深入挖掘“原字号”优势,聚焦升级“食尾”、“工尾”,打出鸡西农产品品牌。抓好农产品质量,把头做精,坚持从上游向中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把尾做细,推动企业强强联合,通过技术创新、扩大规模、推广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打造名、优、特农产品品牌。(三)顺势创新,推动传统行业触网“传统行业+互联网”模式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机融合,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推动传统行业触网不仅拓宽市场空间、降低交易成本,也使传统产业实现了触“电”升级。目前,煤海交易网已经实现一站式交易平台,为煤炭企业广开销路,促进煤炭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农产品+互联网”不仅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还可以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获取先进技术信息,提升农业加工产品质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四)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原字号”企业升级“五头五尾”企业需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和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对接,从而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