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稳中求进,雪城“赶考”工业全面振兴

盛夏七月,全面反映雪城工业运行速度与质量的“半年报”火热出炉: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6.5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4位。

盘点我市上半年工业经济所取得的成绩,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初以来,面对国内经济增速向“L”型换档的新形势,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委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推进“九增行动”及“七个要增量”,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为全市稳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新项目建设和老企业改造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二产结构持续优化,我市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雪城“赶考”工业全面振兴步伐坚定、前途光明。

稳中有进:产业指标稳定增长

回首上半年,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等诸多困难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坚定信心保增长、促发展,工业经济运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好成绩。

分析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时,市工信委副主任才清林表示,城区工业持续向好、县域工业整体运行平稳、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骨干企业速度效益整体提升等因素共同支撑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

年初以来,我市着力打造工业结构合理、产业协调配套、经济相互支持的良性发展格局。上半年,我市城区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5亿元,扭转了下滑局面,其中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成为引领全市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全市县域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1亿元,实现了同步增长。

上半年工业经济持续升温,骨干重点企业起到了“压舱石”作用。全市50户骨干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9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首控石油”上半年产值突破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处于停产状态;“桦林佳通”优化产品结构,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7.8%,扭转了不利局面。

重点行业情况也是新常态下判断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的重要指标。上半年,林木林纸、食品加工、煤化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建材、生物医药六个重点监控行业全部实现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310亿元、同比增长9%。

此外,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10.1亿度、同比增长2.9%,大工业用电量增长11.2%,改变了连续两年多负增长局面;全市铁路货运量完成71.4万吨、同比增长23%。这两项被经济学界称为“克强指数”的指标,再度印证了我市工业平稳增长的态势。

提质增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上半年,全市工业战线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升级工程”,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推动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工业产品向中高端延伸、企业向中高端升级、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牡丹江工业经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培育壮大“新字号”,打造新的增长点。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2.6%、17.4%、7.4%,均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平均增速。

改造升级“老字号”,打造产业新优势。相关部门综合施策,引导工业企业积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提升竞争力。年初以来,我市通过实施《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方案》,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在关键共性领域和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桦林佳通”通过工业自动化及节能改造项目淘汰了落后产能,引进全钢成型机,日产全钢胎增长到4000条,产品附加值较以往大幅增加。同时,上半年全市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4%,4家企业争取到大用户直供电政策,市开发区水价调整全面落实,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发展。

此外,我市工业企业还持续调整市场结构,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恒丰纸业”由于受国内禁烟和限价等因素影响,销售市场受阻。今年,企业另辟蹊径,借助我市沿边开放优势,强化国际市场渠道,着力扩大出口,拉动企业产销量同步增长。

趋势向好: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盛夏时节,在牡丹江新安石油钻采工具配件厂,正式投产的平衡式静密封带压作业装置生产线上,一片紧张有序的生产场景。

与以往项目不同的是,静密封带压作业机采用程序控制全电集成操作方式,率先实现了相关设备的国产化,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在传统产业不景气的市场下,“新安石油”凭借“独家利器”得以笑傲江湖。

组织石墨企业加入中国石墨产业发展联盟,重点打造“欧地希”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宁安粮油”大型湿法超细玉米生全粉成套设备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一大批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成为牡丹江创新驱动发展的精彩缩影,让人对未来我市工业发展充满期许。

映射我市工业美好前景的还有不断夯实的产业项目基础。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4%,占比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重点推进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3个,总投资21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2亿元,其中26个列入“省双百”的项目均实现开复工。牡丹江烟厂、珍宝药业、恒丰纸业纸机研发、桦林佳通工业自动化等项目开工建设;百威啤酒异地新建、富通空调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等项目加快建设;富兴地毯、中鼎牧业、黑宝药业熊胆粉产业链升级扩能等一批项目将建成投产,未来都将成为支撑工业经济持续上升的新增长点。

下一步,我市工业领域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相关要求,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作出超前布局,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牡丹江行动”和牡丹江“互联网+工业”行动,推动我市工业由2.0向4.0梯次转型。

相关部门还将加强服务保障,推动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全力促进投产项目达产达效,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积极谋划一批工业大项目,培育工业接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