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小微企业进园区 产业升级加速跑

两年前,还在301国道旁一间占地只有600米的小厂房内从事木材加工的刘辉怎么也不会想到,短短两年之后,他的小作坊将发展成在国内和俄罗斯都有自己的木材加工生产线,产品全部供应国内外名牌厂家的正规企业。

而这都有源于他当初所做的一个选择。

2014年底,刘辉的小厂进驻刚刚成立的绥芬河国林木业城。这样一个选择,使他的企业摆脱了以往缺资金、愁销路,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困境,借助国林木业城的资源和平台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由央企中林集团和绥芬河友谊木业投资25.5亿元合作建设的国林木业城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进口木材交易示范基地项目。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国林木业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林模式”,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入驻园区。

说起园区的好处,刘辉这样的企业代表最有感触:

小企业融资难?没关系,园区帮你贷;

小企业没有能力闯市场?没关系,园区有销售平台;

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没关系,园区帮你搞技术攻关。

从2014年至今,46家中小企业入驻国林木业城,借助央企中林集团的行业背景和木业城所搭建的服务平台,园区所产生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强大。

9月11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与会同志来到国林木业城木材交易中心,深深被这里的展品所吸引,深切感受到园区实现了从木材进口、生产加工再到产品出口“两头在外”的产业链条,为林业产业升级探索出一条新路。

政企“甜蜜”对接催化出不可思议的“国林速度”

所谓幸福,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国林木业城项目的顺利落户投产则源于绥芬河市与央企中林集团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后,一次恰到好处的共赢合作。

自龙江丝路带建设启动以来,绥芬河市成为黑龙江通欧达洋的重要枢纽。2013年,国务院批准绥芬河成为国家木材贮备加工交易示范基地,尤其在全国实施天保工程实施后,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中林集团看中绥芬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每年都会进口大量优质木材,希望在绥芬河建立一个木材生产加工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而这正与我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2014年,国林木业城开工建设,截至当年底,园区土建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并在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443万元。

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从一开始,风驰电掣般的国林速度就着实令人惊诧。

不过神奇的国林速度至今仍未停止。截至目前,国林木业城已经完成三期工程的约60%。

9月10日,当记者走进国林木业城,这里到处是紧张忙碌的生产景象。在制材区内,工人正将原木加工成木材。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加工出来的木材,主要供给木业城内企业。

108栋干燥窑是园区内颇为壮观的“景区”,技术人员介绍,园区的干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根据木材材种、厚度和水分等不同,木材干燥的时间也大不相同。阔叶类材种干燥周期较长,大概需要40天,针叶材大概五六天就可以出窑。

统计显示,2015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今年前8个月已经实现产值40亿元。目前园区与很多国内外知名厂家建立了长期联系。这里生产的地板、单板、指接材、优质板材、家具部件产品远销日本、荷兰、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

绥芬河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副主任王殿玉说:“如果说最初的选择是因为中林集团捕捉到了这桩生意的先机,那么国林木业城项目从一期到三期的快速发展,则是因为政府给了企业发展的信心,而企业又找准了市场的商机,双方的结合才碰撞出国木木业的高速发展。”

央企提供“保姆式”服务小微企业找到强力后盾

说起国林木业城的定位,副总经理陈广永告诉记者,园区突出服务于“小、特、精”企业。那些产品有独特性、有市场活力的中小企业乐于被园区吸纳。这也奠定了园区的基调,即综合性生产服务平台。

走进位于办公楼一楼的监控室,大屏幕上呈现着重点部位的情况,安全员、值班员24小时值守,安全这项头等大事有了保障,入驻企业不再用为繁琐的事务纠缠,可以专心投入生产。

在园区为企业提供的“保姆式”服务中,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只要提出来,国林木业城都会尽力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会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小企业发展最缺的往往是资金,尤其是木材行业,成本高,资金回笼周期拉长。国林木业城通过担保和区内企业联保的方式,与银行达成协议,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刘辉的北成木业有限公司在进入园区后,园区出面帮助他在哈尔滨银行贷款,购置新的生产设备,增加了刨切产品,还在俄罗斯上了两条原木生产线,生产规模比从前扩大了3~4倍。

在园区里,建设有9个存储仓库,以及产品展示厅、物流配送、电子交易等产业服务设施。如果某个园区内企业接到急需两车单板的订单,而他只有一车,通过园区内企业家微信群,在群里喊一声,谁家有相同的货再配一车,这样马上就可以发走,不至于丢掉紧急的订单。

有了央企的“金字招牌”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园区企业纷纷茁壮成长。“现在出去谈生意可跟过去不一样了,因为有国林木业城的央企背景,很多企业都很认可我们。”这是园区内不少业主的共同感觉。一些国内知名木材下游厂家的采购经理已经在园区内长期驻扎。还有几家俄罗斯企业也将板材发往园区,请园区为他们提供烘干、分拣、打包、发货服务。因为他们觉得比起其它企业,这里的可靠度更高。

国林初尝“试水”成果“三链融合”探索林业产业升级

走进林木业城内的鑫麟木业,8000多平米的厂房内,工人们紧张工作。这是一家对外出口的木材加工企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地板主要出口荷兰、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质量符合欧盟认证体系。而他们是2015年搬进国林木业城的,选择进入园区的是因为这里相关配套产品比较集中,很多原料的进口厂子就在木材厂500米左右,不出园区就可以采购到很多原料。省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放到生产上以及市场开拓上。

一根进口原木从进入园区开始,可以在这里形成从资源落地加工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条。国林木业城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链的“三链融合”,为推动我省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国林木业园区,很多工人都是来自林区。一位正在分拣木材的大姐告诉记者,她是从吉林白山林场过来的,原来在林场时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到这里工作后,每月工资都能达到3000多元。在整个园区目前有2000多名成熟的林业技术工人。很多都来自林区,停伐后,园区为他们再就业提供了岗位。

央企中林集团已经将绥芬河国林木业城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的先行试点。谈起未来的目标,企业负责人说,希望在未来能够实现海陆统筹、南北相济、境内外互动的业务框架,打造中俄木材全产业服务链。而对林业大省黑龙江来说,国林木业城项目是对我省商业林禁伐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行的一次科学探索实践。

“探秘”中俄云仓

中俄云仓,看字眼感觉很是“高大上”。实际上,还真是“高大上”。

中俄云仓,坐落于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别名,中国绥芬河跨境电商监管中心。

中俄云仓“来头不小”,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航天信息股份公司建设,总投资1.6亿元,占地2.5万平方米。

中俄云仓是全国首个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2015年10月中俄云仓监管仓投入运营,实现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三台联动”,为电商企业提供从交易到报关、报检、结汇、退税和物流配送的供应链全程服务。自投入运营以来,电商包裹出口完成687万件。

中俄云仓这个钢结构建筑外表看起来与一般大型仓库并无区别,可是它与传统仓储却有诸多不同,中俄云仓并非只有单一的储存功能,而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基于智能仓储物流与贸易融资服务相结合的集成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借助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将中国和俄罗斯的产品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金融机构等节点进行整合,提供线上备货、线下融资及仓储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工程,因为借助互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所以被称之为“云仓”。

具体实施这一项目的航天丝路(黑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浩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为中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专业化、立体化、全方位、快捷高效、规范经营,集跨境支付、通关、物流、仓储、结汇、退税、金融于一体的中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记者看到,中俄云仓整个仓内总共分为五个区域,依次为待处理区、查验区、拆包区、封发区、待发区。在待处理区内,码放着一批打包完成的跨境电商包裹。这些待处理区的包裹很快被送到了查验区。通过查验区内云计算智能物流监管系统的同屏对比系统,以及仓储管理系统,包裹内的商品是否与提前预报的商品一致,马上就能够得以分辨。随后,问题商品会进入拆包区,由海关工作人员对问题包裹进行拆包查验,并且全程视频监控,采集信息图像。没有问题的商品则来到封发区,工作人员对商品进行细分、封装后,处理完毕的包裹全部来到待发区,来自俄罗斯的车辆已经在封发区等候,工作人员把包裹依次装车后,这些来自国内电商平台的商品,就运出国境送往俄罗斯消费者手中。

在中俄云仓,电商所销售的商品是通过“三台并联”送到境外消费者手中的。工作人员为记者介绍了云仓是如何通过“三台并联”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企业首先要在公共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上进行注册,完成注册后,企业要在海关将所销售的商品在平台上进行商品备案。完成前期准备后,可通过在三大平台上数据的层层传递,完成电子订单、物流运单以及支付清单的数据申报,三大平台间数据共享,省去了层层申报过程。申报完成的货物运送到中俄云仓海关监管中心后,海关在监管场所中通过物流分拣系统以及同屏比对的机器,将三大平台产生的数据单比对后生成的清单信息与实货进行核验,如果两者不匹配就说明这个电商包裹是有问题的,如果两者匹配则可以在平台进行清单核放。”

据介绍,中俄国际邮政开通时,云仓内货物日处理量平均在2000件以上,单日峰值可达10000件左右。

现在,航天丝路(黑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巨狐、俄通收、畅达、俄速通等电商和物流公司纷纷“进驻”。今年8月23日,一辆俄罗斯籍快件监管车辆在绥芬河口岸出境。这是跨境电子商务货物首次采用快件监管车辆进行运输,标志着我省又辟建了一条新的跨境电商出口通道。这辆俄罗斯籍快件监管车辆共装载出口货物35个包裹,为俄罗斯公民通过我国电商网站购买,主要包括手表、手机、音响等电子产品和裙子、衬衫等纺织品。绥芬河市畅达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峰源说:“以往通过国际邮路运输方式从货物报关到运输到莫斯科需要14~20天,快件物流新方式的开通,仅需4~7天,极大地缩短了时间,节省了成本。”

随着“云仓”越来越接“地气”,这里,也注定会是越来越红火。

李大成有个“小目标”

在绥芬河,满大街除了俄文牌匾和宣传招牌,又新添了很多电子屏和巨大的路牌广告,它们承载的内容为“跨境电商”——绥易通、俄优选、俄品汇、俄优特、俄速通、俄通收等等,昭示着这里是一片跨境电商的热土。

李大成无疑是绥芬河跨境电商中的佼佼者。2012年起步,至今,他的巨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全球速卖通上开了22家跨境网店,每月几千单,商品远销巴西、阿根廷、美国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李大成不愿谈销售收入,怕“影响不好”。不过,很多人都知道他“玩”跨境电商取得“大成功”。

在绥芬河中俄云仓备货区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服装、玩具、鞋帽等商品,工作人员说,那全是“巨狐”的货,订单来了就往俄罗斯发。李大成说,他的货,一半销往俄罗斯,剩下的销往世界各地,商品涵盖服装、鞋帽、轻纺产品等十多类上千种。

李大成的巨狐公司在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电商大厦二楼,30平方米左右的屋内显得有些凌乱,屋上方挂着两列“万国旗”,似乎在告诉人们李大成“胸怀世界”。各种服装样品摆满了桌上椅上,工作人员忙着拍照、写商品说明,然后这些服装就出现在网店的网页上,等待着国外买家点击。

李大成的这些网店页面有俄文的、有英文的,还有葡萄牙文的。除了在“速卖通”这个平台开了二十多家店,李大成自己的公司也建起了电商平台“俄优选”,专门销售俄货。

和很多人一样,李大成也是先干实体后做电商的。43岁的他高中毕业后,从老家呼兰来到绥芬河,做边贸生意,一做就是近20年。那些年,也挣了不少钱,都是辛苦钱。

随着国内电商巨头们的崛起,跨境电商的概念慢慢走近了李大成的视野。“自己是做实体贸易的,2011年,电商非常火爆,当时就有了危机感,人们每天对逛网上商城乐此不疲,乐趣十足,给了自己做跨境电商的启发。”

李大成始终觉得自己应该坚持转型,从传统的交易模式转移到线上交易,从每天提货送货到每天看网页点鼠标,“我看到的是一种趋势,2011年的时候决定转型,就一直非常坚信。”

2012年,李大成听了一场讲解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全球速卖通的讲座后,毅然决定转做跨境电商。他把实体商铺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埋头研究跨境电商。从一点不会开始,甚至在电脑上还简单的“复制、粘贴”都不会用。慢慢地,熬过来了。

转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转型创业最大的难题是商家的不认可,现实物流问题也让李大成倍感烦恼。

时间和坚持是制胜法宝,李大成表示,“这几年下来,跨境电商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公司业绩也随之攀升。”

李大成认为不能过度依赖俄罗斯市场,要敢于开发其他海外市场。近两年,卢布的持续贬值伴随着俄罗斯购买力的下降,一度影响到实体商户的销售业绩。然而,对李大成来说,跨境电子商务之路,却让他在无形中规避了一场危机,仍能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巨狐科技公司已经形成了产品研发、物流销售、出口退税一些列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成为口岸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典范。

李大成的办公桌上摆着三本书,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他还在网上购买了培训课程,每天认真研习。他心里有个“小目标”:他的巨狐科技要成为上市公司。“知道更新的太快,不学习肯定是不行了,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不能只停留上做生意这个层面上,要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有一份责任感”。

今年6月,巨狐科技在哈尔滨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李大成在开展资本运作方面开启了全新尝试。他说,跨境电商将是他一生的事业,巨狐科技要做大做强。甚至,他期望打造百年电商企业,创出国际品牌影响力。在李大成看来,只要有市场消费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他心目中的跨境电商的未来一定会是不可限量的。

手记

绥芬河版“速度与激情”正上演

国林木业城是绥芬河“进口抓落地”的典范。让一根进口原木,在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内形成资源落地加工的一条完整产业链条。据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在绥芬河本地分流的部分,每天通过国林木业城物流体系运往全国各地的俄罗斯原木深加工产品,就有15辆货车,每车装载40多吨。

两年多前的2014年4月,国林木业城兴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了国林速度。两年多前,国林木业城还是一片大工地的景象。时光飞逝,转眼间,国林木业城现在俨然一个漂亮的小镇。现如今,国林木业城内配套设施完善,园区内企业资源共享,企业生产如鱼得水,发展充满活力。用一些木业企业负责人的话说,在国林木业城办厂,省心、省事。

时间是最公正的考官,时间匆匆过去,国林木业城不负众望,成为边合区项目答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许此时,俄罗斯的木材,正带着中国工人的细腻、稳重穿过大洋,镶嵌在欧洲人的卧室里,客厅中……同时也以独特的风格和过硬的质量叫响了绥芬河的品牌,让世界知道:在中国东北边陲有个地方叫绥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