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克山县仁发农业农机合作社铸合作先锋模范

克山县仁发农业农机合作社党委自成立以来,在组织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凝心聚力,成为推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而党员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大潮中,他们是真正的先锋模范。

筑堡垒聚人心 引领合作社逆境中崛起

仁发合作社组建之初,由于思路不清,机制不明,发展陷入困境,致使当年负债187万元,成员人心不稳要求退社,濒临瘫痪。而2011年春,仁发合作社建立了党组织,凝聚了人心,帮助合作社走出困境。

党组织成立后,通过调研集思广益,帮助合作社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完善了《章程》,提出了“保底分红”等农民带地入社七条承诺,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经过党组织的宣传,该村12组老党员吴德柱得知仁发合作社成立后,表示十分支持,他专程从内蒙古莫旗女儿家回屯,主动要求将自己的34亩土地入社。

吴德柱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合作社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本屯犹豫观望的26户农民纷纷将自己的土地共1092亩入社。当年,仁发合作社入社农民由7户迅速发展到307户,土地入社面积从1100亩扩大到1.5万亩。在合作社成立的第2年,也就是2010年,仁发合作社扭亏为盈,当年盈利1342万元。

建机制强保障 促进合作社健康运营

“党组织代表的是群众的根本利益,合作社要想发展的好,发展的稳,利益这块蛋糕必须切好。”仁发合作社党委书记卢玉文对党组织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仁发合作社党委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工作制度、理事会重大问题决策向党组织报告制度、党组织理事会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等48项制度。同时,经过调研,科学地提出了“一建议两通过三监督”的合作社运行机制。

机制的规范,使农民与合作社的利益协调一致,合作社的吸聚效应、共生效应显现。仁发合作社成立六年来,入社成员达到1014户,规模经营土地5.6万亩,入社农民亩均分红710元,比不入社农民亩增收400元。而土地入社后,农民成了“自由人”,合作社党委组织党员转移当地劳动力,让农民在地外增收。合作社党委还组织党员开展帮贫济困活动,党员带头融资148万元,解决了110户入社农民发展第二、三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户均增收1.8万元。

引航向拓领域 助推合作社跨越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合作社发展需要理清思路。做大做强合作社仅仅依靠种植业远远不够,合作社党委结合实际,提出只有延长产业链条,搞企业、上项目、打品牌,走产业化之路,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招商办企业。2015年9月,由仁发合作社牵头,联合县内7家合作社组建了黑龙江省仁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成功与荷兰阿里曼特公司签约,成立了“哈克仁发薯业”。总投资50亿元,新上马铃薯全粉、薯条和薯片加工3个大项目。年初又投资350万元与辽宁省阜新市马铃薯紫薯企业联合新上马铃薯快速繁育温室生产线。两个项目达产后,可带动全县马铃薯种植60万亩,合作社年增收7500万元以上,总收入1.2亿元,缴税3000万元,安置就业劳动力1200人。

——投资上项目。为了节省资源,提高收入,合作社党委向理事会提议,经成员代表大会表决,新上马铃薯繁育、玉米烘干、黄肉牛养殖等项目,促进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2015年,为合作社创收540万元,入社农民每户增收5325元。

——绿色打品牌。2015年,合作社党委协调理事会选定了2000亩土地作为绿色有机示范基地进行转换,全程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并配套建设了物联网监测追溯系统。在品牌建设上,创立了“龙哥”、“龙妹”品牌,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多家知名电商洽谈合作,推进了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线上销售,提高了绿色有机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几年来,在合作社党委的指引下,仁发合作社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党组织巩固、合作社发展、老百姓受益、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的目标,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富民强社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