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北部高纬寒地的黑龙江塔河县农业乡村,多年来农民们只能种植适应本地气候的大豆和小麦。记者日前走访发现,针对这里天寒但面积较大、土质肥沃,加之工业污染较轻,农药、化肥用量少等优越条件,该地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指导下,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绿色食品和“旅游+农业”,把原本只能“靠天吃饭”的寒地农业,探索出一条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经济新业态。
做大豆文章打造高寒农业产业链
近日,生活在黑龙江塔河县依西肯乡的村民们,高兴地开着农用机械把今年收获的大豆送到他们自己成立起来的大豆榨油厂。依西肯乡负责大豆收购的工作人员刘福生告诉记者,自从今年用1.65元的价格收购大豆开始,每天早上4点就陆续有农户送大豆了。
塔河县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豆榨油厂厂长毕玉忠说,要是加工厂机械正常运转,完全可以把依西肯乡种植的大豆全部“吃完”。
据依西肯乡乡长杨伟才介绍,这里有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纬度最高的野生大豆保护基地,所以种植大豆就成了依西肯乡农业生产的优势。但是受地域限制,多年来只是靠卖大豆,经济效益低不说,还因外地压低价格收购大大挫伤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依西肯乡先是对塔河县农业局设立的500亩野生大豆保护基地实行严格保护,然后又引导农民成立自己的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成立了大豆榨油厂。这样,就可以让有一定实力的农户对大豆油剩余物,也就是豆粕进行加工。杨伟才向大豆榨油厂内一栋正在铺设地面的车间指了指说,那就是加工大豆粕的车间。“等到来年9月份,大豆有机食品得到认证后,就可以利用创建的‘九肴膳典’绿色有机非转基因大豆这个特色品牌,让豆粕产品走向市场。到那时,人人都有事干了。特别是年轻人,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抓旅游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与依西肯乡相同,开库康乡管辖的两个村也只能种大豆和小麦。所不同的是,开库康借助塔河县举办的自行车挑战赛,在乡政府所在地开库康村建立了黑龙广场、月亮湾、黑龙洞等多个旅游景点。
据塔河县农林局局长郭宝福介绍,开库康乡利用发展旅游的契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然后再把绿色蔬菜、禽蛋等农副产品销售给游客,让农户增加收入。
在开库康乡马伦村,记者看到塔河县为马伦村新添置的垃圾箱已经全部到位。马伦村村支部书记史桂春介绍说,马伦村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有当年清朝康熙年间修建的废弃船坞,有日本开拓团侵华遗址,其中包括养马场、渔场、古树和水井依然保留着原貌。
据塔河县文体局副局长夏静介绍,马伦是个典型的自给自足纯农业村,也是界江文化和闯关东文化的典型地域。下一步,会先把那些古树木和有历史的水井保护起来,然后再积极寻找旅游文化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形成以“旅游+农业”的文化旅游名村,盘活全村经济。
据塔河县旅游局梁宝君介绍说,生态游就要保持原味,下一步,会在开库康乡建设精品民宿区,房屋外部以木刻楞为主体,内部体现美式乡村别墅装修风格。针对塔河县无霜期较短的实际情况,县旅游局会确保旅游黄金时期为游客提供界江游览,捕鱼、采摘体验,并且全力打破旅游淡季,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极力满足游客冬季出游需求。
做大产业规模化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
据了解,自从2014年全面停止国有林砍伐后,塔河县传统的木材优势一下子清零。原料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塔河县绿色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于皋说,到2016年底,塔河县规模化菌包厂由原来的52家下降至27家。另外还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和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在于皋看来,只有确立产业发展重点、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市场建设,才能实现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
为此,针对塔河县野生大豆分布在黑龙江沿岸和黑龙江的支流呼玛河两岸,以及野生大豆蛋白含量比较高,具有耐低温、抗病性、耐药性和早熟等特点,杨伟才透露,依西肯乡明年打算在黑龙江上一个约5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建立野生大豆保护基地,实行封闭管理保护起来,并加快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使绿色有机食品合作社真正实现农技成果转化。
史桂春说,县里正在为村里筹划安装动力电。如果动力电安装完毕,村里马上就会帮助农民合作社成立一个小麦加工厂。到那时,就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