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黑龙江双鸭山 着力创建“绿色食品产业聚集区”

集贤县黑龙江臻美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众筹产品、众筹土地销售稻花香米、有机鸭稻米5000斤,其中鸭稻米每斤达到41元;

宝清县和平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建销售网站,销售绿色富晒大米2000斤,每斤30元;

饶河县中顺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实体销售的基础上于2016年6月在天猫网成立了中顺净水食品旗舰店,目前已在天猫网上销售有机大米、糙米等近10吨;

饶河县益民谷物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以来利用微信平台开微店,已销售大米、糙米20余吨,农民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据测算,以大米为例,种植绿色有机食品与普通产品相比,农民户均增收达2.5万元……

这份可以长长列下去的靓丽的成绩单,映射出双鸭山市绿色食品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

去年以来,双鸭山市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以创建“绿色食品产业聚集区”为切入点,高标准创建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产品的品牌价值。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有机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33.8万亩,获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个数52个,认证的品种有大米、玉米、面粉、豆油、食用菌、杂粮杂豆、果蔬、葡萄酒、蜂产品,“同鑫”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益香禾”、“彩川”等8个商标被授予黑龙江省著名商标,“饶河大米”、“宝清红小豆”等10个产品分别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农业部授予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达到28家,年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55万吨,实现总产值19.07亿元。

据了解,今年,双鸭山市重点围绕农业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标准,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和优化产品认证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2017年,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争取扩大到135万亩,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0个。严格执行产品准入准出制度,扩大检测的覆盖面,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三品一标”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全市将加强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习惯,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控制农药化学的施用量。通过举办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训班,把标准下发到每个农户,让农民充分了解和掌握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标准,帮助指导农民在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农事操作、加工生产、包装储运和质量追溯等环节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强对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制定投入品管理办法、基地管理办法,实现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全部建立生产档案,基地要有种植户清单、地块编号,从整地到销售全过程要有翔实记录。建立投入品使用登记台账,农药化肥等投入品采购、发放、使用有专人记录,定期进行检查。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基地建设,提高基地建设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扩大绿色食品认证规模。依托该市资源优势,结合各县区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扩大该市有机食品基地认证规模和产品认证总量,改变该市绿色食品初级产品认证比重过大的局面。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依托粮食、果蔬、林下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绿色食品,特别是开发儿童营养食品、老年营养食品、妇女保健食品等营养健康类绿色食品,不断提升绿色食品的内在价值。在稳定绿色食品粮食作物认证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开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实现绿色食品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

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管体系,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认证申报程序,实行县——市——省逐级审查上报程序,提高产品的延续性和产品续展率。加强认证后的监管,严格执行产品准入准出制度,企业在产品上市前委托省市专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三品一标”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依托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或自建网络平台,把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活动全部录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管。

深入开展市场营销工作,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销售额。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把更多优质的绿色农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产品的品牌价值。利用互联网促营销,参加展会促营销,做强品牌促营销,积极搭建政府、企业联动的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平台,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叫响一批绿色有机食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