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市政协就推动哈尔滨市文创产业加速发展建言献策

文化既是软实力更是硬资源。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活力突显、逆势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动力,贯穿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引领着各行业的创新进步。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哈尔滨市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联合市民进和道外区政协,先后赴苏州、杭州学习,深入南岗区、平房区开展调研,并召开专题议政协商会议,编写了《关于“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专题议政协商会议情况报告》,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现状

发展态势强劲、特色鲜明、魅力独特、市场潜力巨大

但部分瓶颈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委员们认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哈尔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产业上涨乏力、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常态下,却呈现出发展态势强劲、特色鲜明、魅力独特、市场潜力巨大的突出特点。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先后投资约200亿元,推进了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建成冰雪大世界、平房动漫游戏基地、松雷原创音乐剧基地、太阳岛景区、同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5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哈尔滨新媒体动漫产业园区、哈尔滨伏尔加庄园、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等19个省级示范园区基地。

近年来,哈尔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物联网、云计算、文化博览、多媒体技术等新文化业态取得新进展。以广告服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和专业设计服务等为主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较快,2014年实现增加值5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高于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增速。此外,哈尔滨市还积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的良好机遇,结合“中国云谷”和国家现代服务业新媒体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了云计算等现代高端服务产业。

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5年,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92.84亿元增加到360.32亿元,年平均增速达到23%,高于同期哈尔滨市GDP平均10%的增长速度,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由2008年的3.3%上升到2015年的6.3%,在全省稳居“龙头”地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哈尔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

尽管发展势头较好,但与其他副省级城市比较,哈尔滨文化创意产业总量和产业增加值仍然比较靠后,一些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例如创意创新元素不足,整体资源开发还不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孵化和服务能力还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够;文化体制改革不够深透,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增强;政府和社会力量对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此外,高端文化人才匮乏、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都束缚着文化创意要素活力的释放,影响着哈尔滨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议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构建文化产业大格局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

委员们认为,哈尔滨市有突出的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应效仿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和杭州市“3+1”发展模式(一、二、三产业加文化创意产业),切实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优先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顶层谋划,把“文化强市”作为重要战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精心谋划,大力扶持。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文化创意企业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无论初创阶段、发展阶段,还是壮大阶段,都需要政府的培育和扶持。因此,创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实施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是当务之急。

委员们建议,应学习杭州市的做法,在市级层面成立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市和县(市)设立相当于当地正局级的全额事业单位“文创办”;应学习深圳市的做法,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一系列完善的法规政策,切实强化政策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文化宏观管理职能。同时,应深化文化类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市级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实现“零审批”,推动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从注重微观管理向加强宏观管理转变。

注入创意创新要素构建文化产业大格局

委员们认为,应重新评估冰雪之城和“音乐之城”的商业价值,围绕这两条主线不断增加创意元素,增强创新能力,深挖潜能、占领高地。可效仿芬兰打造圣诞老人故乡的经验,通过讲好“哈尔滨故事”,运用层出不穷的创意和高科技手段,打造冰雪产业航母。应强化音乐产业化意识,建立国家级音乐产业园区,抓好品牌开发、视听拓展、新人新作、演出经营等一系列衍生运作。应将音乐与冰雪有机结合、互为依托,使“冰城夏都”实至名归。

文化创意的注入与融合,将使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定位更加清晰,使机制、政策、人才、资金更加着力倾斜,使冰雪魅力和音乐意韵交相辉映,让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无可复制、大放异彩。

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委员们认为,哈尔滨市科技资源实力雄厚,应效仿深圳市的做法,认定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科技在文创产业中的应用,积极争取国家文化科技创新专项工程相关优惠政策,推动文化科技企业这种新模式、新业态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创新金融服务壮大文化创意企业主体

应在市本级和各区、县(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采取奖励补贴、项目配套资助和风险投资等手段引导文创企业发展。应引导设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机构,从根本上解决文创企业融资难问题。应针对初创和成长阶段的文创企业,制定孵化和培育机制;对有实力的文创企业推动其上市(挂牌)交易;支持文创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抓住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的契机,引进一批实力强、行业首位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落户哈尔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最活跃的元素

文化创意产业是“高人”相谋、“大家”共事,需要既懂经济又懂文化,还要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哈尔滨市应制定有关文创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和政策,健全人才选用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分配和激励制度,允许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入股企业。应尽快搭建文化创意人才和项目引进对接平台,向全球招贤纳士,重点引进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设计、文化经营、文化经纪领军型人才,对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的人才和团队,给予项目资金和办公用房补助等优惠条件。

同时,应对哈尔滨市培养输出的文化名人进行统计备案,吸引他们回流家乡,带动人才队伍提档升级。此外,应与在哈高校合作设立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建立订单式多层次多专业并举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

委员建言

讲好哈尔滨和黑土地故事

慈元忠

既应不断提升已有文化品牌的品质,使之向纵深发展,也应打造培育新亮点、新品牌。把哈尔滨和黑土地的历史、风情、民俗和时代变革发展中风起云涌的故事,转化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打造《印象哈尔滨》,产生像《闯关东》《白鹿原》那样影响深广的影视作品,把冰雪节培育成一场盛大的冰雪嘉年华;让中俄博览会等会展经济注入更多的文创元素;让从哈尔滨走出去的文艺明星为家乡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所贡献;形成更大的文化产业链;让所有文化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老哈尔滨城市建筑风格独特,饱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应通过艺术设计和生态修复、匠艺美化的修补改善,使新老建筑和谐共存,以重塑城市空间的文明价值和文化价值。

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产业

王同兴

从历史上看,哈尔滨市的工艺美术生产企业较集中,生产品种较全,传统技艺人员较多,是我省工艺美术产品的综合性重点产区,产品占我省工艺美术产品品种的60%左右。

目前,工艺美术正逢盛世兴业的难得机遇,处于黄金发展期,也是我市工艺美术行业自身的转型期,即包括经营体制的转型、产品的转型及生产形式上的转型,以适应经济国际化、文化多元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新情况、新形式的挑战。只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存在问题,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技艺优势,瞄准“一带一路”的建设和省、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精神,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精准发力,砥砺奋进,取得工艺美术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努力,做大做强我市的工艺美术产业。

搭建文化金融合作平台

潘洋

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融资的难题。文化金融合作既是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创新转型的重要方向。应共同加强文化科技、文化金融产品开发推广。创新融资手段,加大力度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建议成立文化投资银行,也可在哈尔滨银行旗下建立文化分行。应建立政府对文化产业支持的政策导向,制定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并举;建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用于对文化产业项目开发与发展的扶持;出台有关政策,对获得风险投资和进入资本市场给予扶持,促进文化产业企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文化产业链,进行集约经营,引导资金流向。

将创意创新设计与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

杜兆群常山

创意与创新设计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黑龙江省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早,为全国著名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高水平工业设计人才,但工业设计服务产业发展并不是十分理想,与我省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合力。建议加快创意与创新设计平台建设,汇集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各方面的力量,成立创意与创新设计相关组织。在不同的应用领域、行业,遴选典型产品或系统,进行创意与创新设计研究,以事实说明创意与创新设计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新产品、品牌构建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示范案例,以点带面,尽快辐射到其他行业、企业及相关产品与服务,促进创意与创新设计与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我省的全面振兴。

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果树学

西城红场艺术港由红场美术馆领衔的融合当代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国际艺术交流集群组成。由于艺术活动的公益性,所以在运营经费上目前只能依靠西城红场商业提供有限补贴,经费十分紧张,希望能够在文化基金等方面给予补贴。艺术港已经具备了文化旅游的基本功能,希望在旅游政策上给予倾斜。目前,西城红场艺术港计划以红场美术馆为主体举办国际性文化艺术节和当代艺术双年展,希望能够整合全市艺术资源,使之办成全市规模的全民的艺术活动。建议按照布局合理、特色定位和互动发展的原则,完善已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进一步统筹规划,建设对全市文化产业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园区(基地),发挥园区(基地)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市的影响力,以区域带动整体,使哈尔滨市文化园区建设有序发展。

打造“哈尔滨俄人街”

陈凤跃

建议在中央大街基础上,拟在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附近)或南岗区(铁路黄房子区域),择址新辟建一条俄罗斯艺术风情一条街——“俄人街”。实现经营、管理、表演、街头艺人均为俄罗斯专业人员,打造原汁原叶的俄罗斯视觉、表演、美术及杂技等荟萃于一地的俄罗斯风情文化饮食“俄人街”。应以兴建俄罗斯文化产业园为定位,在产业投资政策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哈尔滨新区的招商模式,以俄罗斯特有的文化艺术资源为载体,以优惠的产业政策,吸引俄罗斯多种文化艺术元素聚集。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招才引艺,吸引俄罗斯艺术家、文化艺术品经营者和餐饮文化向一条街聚集,逐步营造浓厚的俄罗斯文化氛围和特色鲜明的异域艺术,形成在国内及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餐饮示范基地和哈市新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