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打造唐山实体经济升级版

原标题:夯实经济发展根基打造唐山实体经济升级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进入“十二五”中后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的新形势下,唐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迫切需要走出一条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路。

推进转型升级,核心是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实体经济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无论是打好“沿海”“京津”两张牌,还是培育九大增长点、抓“六增”,始终聚焦实体经济发力。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也得益于实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规上工业利润增长52.8%。

发力供给侧,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就是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三去”不是简单地减少供给,而是要推进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降”“一补”直指有效供给的增加,“降成本”才能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补短板”才能加强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

在去产能上,不折不扣地落实总书记“四个决不允许”要求,坚决去、主动去、去到位,促进企业瘦身健体,为新产业、新项目腾出了空间。近年来,累计化解炼钢产能3607万吨、炼铁产能1254万吨,钢铁企业已由58家减少到40家。

在去库存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科学谋划实施、稳步持续推进,让房地产业回归实体经济属性。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商品房库存1071.72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2.4个月,处于9至18个月的合理区间。

在去杠杆上,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引导金融机构提高金融资金使用效率,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控制和降低企业杠杆率。全市社会融资成本5.67%,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

在降成本上,确定减税降费等6方面29条具体措施,全力打好组合拳。今年上半年,累计减免增值税1.32亿元、所得税0.38亿元,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35项,降低小微企业费用0.53亿元。

在补短板上,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短板,为实体经济发展强基础、增动能。

明晰发展思路,扭住重点抓“两手”

一手抓新上项目、新增企业。新项目、新企业更加具有时代气息,更加符合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新项目投产,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19个、完成投资973.9亿元,分别增长32.4%和29.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7家,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4.8万户,带动促进了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680亿元的河钢乐亭生产基地、总投资596亿元的新华联合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总投资30亿元的航天国轩锂电池产业基地、总投资15亿元的津西钢板桩及超大型H钢产品升级等一批对全市乃至全省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支撑项目成功落地、开工建设,极大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

一手抓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老项目、老企业是新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稳定形态,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实施“企业登台阶计划”和质量兴市名牌战略,新增新三板及主板上市企业5家,总数达到44家。工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由2014年的29件增加到46件,年内新增省名牌产品50项。

遵化市通过引导停产半停产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利用闲置厂房加快发展,既解决了资源闲置问题,又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74家停产、半停产规上企业中,40家恢复生产,近30万平方米厂房得到重新利用,引进建设了中航工业纸蜂窝复合材料等75个重大产业项目,实现了“旧笼换新鸟”。

始建于1982年的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仅有2座倒焰炉、固定资产20万元的镇办小厂。近年来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产品革新、质量管控,发展成为年产900万件陶瓷产品、总资产超17亿元的大集团,并于今年4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搭建发展平台,让各类市场主体有用武之地

发展平台具有聚集产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的先天优势,是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温床”。我们充分发挥沿海有港、毗邻京津的独特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国家级试点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先后获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国家级试点,并通过试点争取国家在产业、创新、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拓展了空间、增添了动力。通过国家级试点的创建,唐山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12家,高新技术企业33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303家。工业机器人、锂电池、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6.6倍、21.6倍和52.2%。

临港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沿海有港的比较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企业发展,推动实体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发展向沿海开放带动转变。唐山港跻身全国沿海第三大港口,获批木材、粮食、肉牛等指定口岸资质,成为河北省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今年以来,唐山沿海地区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12个、完成投资541亿元,沿海增长极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发展。

开发区(园区)平台。突出抓好曹妃甸、高新、芦台、汉沽、海港等开发区的发展,对各个园区按照千亿元、500亿元、300亿元分类排队、梯次培育。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入园企业项目审批、招商引资、投融资、科技创新、要素供给等创优服务、创造条件。今年上半年,18家省级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同比分别增长23.3%、28.2%和32.9%。全市开发区共入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央企74家,主要经济指标占到全市的50%以上。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更好办事、更快发展

建立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于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让企业好办事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唐山取消、下放、调整81项市政府部门权力事项,各县(市、区)在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等领域,享有与设区市同样的发展管理权限。

学习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经验做法,落实限时办结制,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问题。全市审批事项由304项削减至149项,企业注册审批由跑8个部门、历时12个工作日变为只需1个窗口、1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9个开发区设立行政审批局,4月底已实现挂牌运行。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只要我们狠抓实体经济不放,就一定能在奋力争取“三个走在前列”、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建设国际化沿海强市的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