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作出澄迈新贡献

原标题: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作出澄迈新贡献

10月12日,澄迈县“大研讨大行动”活动总结交流暨理论研讨会在澄迈县金江镇召开,会议强调,全县各级干部要不断把“大研讨大行动”引向深入、形成常态,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努力把“大研讨大行动”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澄迈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的强劲动力,要以“每天都从零开始”的工作态度,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作出澄迈新贡献。本报对部分参会人员发言予以摘登。

坚持边学边查边改

推动澄迈新改革新发展

中共澄迈县委书记吉兆民

今年6月以来,澄迈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找差距、明方向、见行动”的要求,广泛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经过100多天努力,取得良好的成效。

澄迈“大研讨大行动”取得的成效有: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思路、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澄迈的紧迫感和自信心。二是加快补长改革发展短板。成立了澄迈县规划委员会,将有助于提升全县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制定了《老城开发区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三是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以“每天都从零开始”的工作态度,坚持边研讨边行动,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今年1月至9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29亿元,同比增长9.8%。四是形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找准、找深、找透问题和差距,形成了208篇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推动澄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澄迈“大研讨大行动”能够取得上述成效,归功于:一是从更加长远、更为全局的视角,深入挖掘并扫除阻碍澄迈发展的思想、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澄迈县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学习研讨,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整改问题,有力推动了“大研讨大行动”扎实开展。三是全县社会各界各方面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大研究大讨论、思想大解放、发展大行动的良好氛围。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识好干部、培养好干部、用好好干部。坚持不懈加强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出台《中共澄迈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作出澄迈新贡献。

加快实施“双驱”发展战略

提升澄迈经济核心竞争力

澄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芳平

2016年9月,澄迈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双驱”发展战略。设立了1亿元“双驱”战略发展基金,出台了《澄迈县实施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等5项配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24家,在全省各市县中排名第二;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部委认定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充分发挥“双驱”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人才引进措施,推动“双驱”不断深入。一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引进人才的有效载体,促使项目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齐头并进,实现引项目和引才“双赢”。二是制定澄迈个性化人才措施。建立“候鸟型”人才服务联系平台,建立党委联系重点专家机制,继续推行“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活动,加大对本地人才培养力度。三是建设政府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人才顶层规划,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着力完善海南生态软件园人才服务措施和“一站式”人才服务超市。

二、加强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建设。一是加强校企合作。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澄迈县内技术学院开展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在创业创新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共赢众创空间。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为创客和创业团队、项目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实现众创空间与创业企业的合作共赢。同时,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校建设符合产业需求、创新行业共性技术的众创空间。三是加强孵化优势互补。鼓励社会力量依托我县现有孵化器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实现现有孵化器和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在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方面的优势互补,促进两者的深度合作,提高创业项目转化率和初创企业存活率。

三、健全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发挥人才工作积极性。一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制度,提高人才工资和福利待遇。二是强化“双驱”战略基金支撑人才的激励保障作用。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系列人才政策出台实施、建立澄迈县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积极融入“海澄文”一体化

站在更高层面推动澄迈新跨越新发展

中共澄迈县委副书记、县长司迺超

澄迈县委、县政府以“大研讨大行动”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切实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澄迈的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服务国际旅游岛和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光荣使命。

开展“大研讨大行动”以来,我们围绕“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建设开展了深入调研,主动与省相关部门、海口市沟通,协调一体化项目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大研讨大行动”,我们认识到,“海澄文”一体化建设在工作机制、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海口、澄迈、文昌三地一体化均衡发展步调不统一;三地一体化的交通联运体系亟待建立;三地资源没有有效整合起来,利用低效,等等。针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县将着重把握好区域协调和找准定位两个原则,重点推进六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三县两地”和“双驱”发展战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为推动“海澄文”一体化发展夯实基础。

二是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建议成立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总值、税收、固定资产分配体系,让3个市县对等地开展合作,实现共赢共融,充分调动海澄文三个市县的积极性。

三是优先推进一体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与海口市对接协调,推动海秀快速干道、南海大道等道路与澄迈道路深度融合;打通在澄迈与海口行政边界处的断头路;将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纳入海口城市轻轨规划建设范围;加快推进马村港集疏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大土地、海域岸线等资源整合力度。建议建立统一的基准地价体系,统筹区域土地供应价格,继续推进闲置土地清理,推进海岸线资源统一规划、开发、保护。

五是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推动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挂钩制度,在落实产业转移和飞地政策时应核算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并相应进行调剂。

六是加强区内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合作。继续推进教师、医生跨地区流动,借助海口人才资源优势带动提升区内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议制定人才“飞地”政策,允许澄迈引进的人才也可以在海口落户。加强区域内流动人口管理、犯罪案件联手侦办等方面的合作。

完善干部工作体制机制

提升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中共澄迈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琰春

“大研讨大行动”活动中,澄迈县委组织部立足改革发展大局,通过调查研究找准制约干部工作瓶颈,力求破除影响我县干部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讨成果。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工作制度体系。经过认真梳理历年干部工作规范化文件,已经出台了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管理、干部调配、选拔任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对个别不适用的文件进行废止。

二是进一步树立了注重实绩、注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提拔了部分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结合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工作,将部分工作热情较高、业绩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或安排到重要岗位任职。

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对四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从优化成长路径、强化培养锻炼、完善选拔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四类干部能力素质,加强配备科级四类干部,活动开展以来,我县科级四类干部的比例明显提升。

四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干部的教育管理。依托各类培训班、打造澄迈干部大讲堂、借助澄迈党建微信公众号开办“空中党课”栏目,实现干部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全覆盖;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等,强化了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

下一阶段,我们计划从调整结构、培养锻炼、考核管理、激励保障等四个方面努力,进一步巩固研讨成果:

一是科学调整补充,改善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录大学毕业生为主,其他方式补充的方式,改善干部队伍年龄结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大配备四类干部的力度。

二是加强培养锻炼,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突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机制。

三是完善考核管理,提升干部工作热情。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差别化、合理化的考评体系,突出业绩考核中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制约要素分析;建议进一步完善干部退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是强化激励保障,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想方设法解决干部干事创业放不开手脚的问题,增添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

深化"大研讨大行动"活动

为建设美好新澄迈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澄迈县纪委、澄迈县监察局

根据省委、澄迈县委统一部署要求,澄迈县纪委监察局围绕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纪检监察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基层微腐败整治、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等课题开展大调研,形成了一批有意义的调研成果,提出如下建议措施:

一是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深化“两个责任”清单管理,重点是明确主体职责,明晰权责界限,确保清单无遗漏、能量化、可操作;完善“签字背书”制度,重点是对失职失责的责任人员必须予以追究,决不能以集体名义敷衍了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是明确“一案双查”的启动条件和实施程序。纪检监察机关要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重点是深化推动“三转”,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高纪律检查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准。

二是充分发挥文化涵养政治生态作用。以道德建设和坚定文化自信为抓手,注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加强廉政文化、爱心文化、国学文化建设,要求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示范者、诚信风尚引领者、公平正义维护者,重点是抓好“关键少数”。

三是要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引领政治生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忠诚干净担当”的选人用人标准。健全选拔程序,重点是探索创新干部“德”的考察办法,加大平时考察权重,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重点是让“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追究诬告者”成为政治常态。

四是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是严肃查处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惠农和扶贫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专项整治,重点是要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是探索建立协调制约机制。积极探索执纪监督与执纪审查部门分设,线索处置、执纪监督、执纪审查和案件审理“四权分离”协调制约机制。重点是强化派驻机构“探头”作用,主要职责是加强日常有效监督和发现问题,不再承担问题线索的初核、立案等,确保派驻机构“探头”精准、监督有力。

深化农口部门机构改革

提高“三农”工作行政效能

中共澄迈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为了深化农口部门机构改革,提高“三农”工作行政管理效能,在“大研讨大行动”活动中,我们针对农口部门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革思路和设想。

一、在现行管理体制机制下,澄迈县农口部门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各自为政、工作沟通协调不畅;二是职能交叉重叠导致工作互相推诿扯皮;三是涉农项目多头分散,项目效益得不到高效发挥;四是机构臃肿,年龄老化,学历不高,人浮于事;五是人才队伍结构断层,后备力量不足,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无法适应发展要求。

二、以改革为方向,优化农口部门体制机制新业态。

改革的基本原则为以职能划分为依据进行机构设置,实行行政事业职责分开,做到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各司其职,提高服务质量;在保证基本职能的前提下,把职能相近或交叉重叠的机构进行合并,精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使农口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改革的设想及建议。将列为农业收入统计口径和范围的职能单位并入县农委,成立大农委,由县分管领导兼任。原农口单位该并的并,该撤的撤;将改革前各农口部门内设的职能岗室分类整合;成立农业投资平台,负责全县涉农项目投资的建设管理及整合和组织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如由县农业投资平台整合利用全县撂荒土地资源,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以合作开发模式等盘活各类撂荒土地,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等。

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

探索行政体制机制创新

澄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全县经过两年多努力,完成了《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以下简称《总规》)编制。《总规》解决了各部门在“十二五”期间71项空间规划各自为战问题,成功调整17.5万余个图斑,解决了林规林地与土规耕地191平方公里重叠问题。

《总规》突出解决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厘清空间规划管理事权。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出台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理顺并明确住建、国土、林业、海洋等部门的空间规划管理事权,特别是设立园区的市县,必须厘清园区与县直部门的权责关系,以减少体制障碍,避免出现职责交叉。

二是建立完善规划督查管理体制。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业务指导,提高村镇管理人员的巡查执法能力,以规划管理所为乡镇规划督察主要责任部门,分级分片分区进行统筹管理,落实责任管理。加强与综合执法局的督察联系,利用“多规合一”数据管理平台,对全县违章建设进行实时监控,特别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管控,提高规划督查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项目审批协同管理。以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三减少”,审批速度、审批效率和办事效率“三提升”为目标,全面梳理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采用取消、前置与后置的方式,优化审批程序,充分利用“多规合一”数据管理平台,各部门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同步行政审批,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促进项目早落地。

四是实施监控考核制度。推动行政审批从“严进、松管、轻罚”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对《总规》运行管理全过程实施在线实时监控,促进监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每年由监察部门对各级各部门建设项目落实“规划控制线”的情况进行检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推动监控责任的落实。

做大做强桥头地瓜“王牌产业”

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得实惠

澄迈县桥头镇

近年来,桥头地瓜已闻名海内外,目前已售往北京、上海、加拿大等市场,在地瓜产业带动下,2016年桥头镇共实现11户57人脱贫。当前,在“桥头地瓜”产业发展越来越快的市场形势下,应做大做强桥头地瓜“王牌产业”。

一是以推动地瓜结构优化创新促进农民增收。气候、地理位置和富硒土壤是“桥头地瓜”发展的最大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再做大做强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大棚设施农业等周期不长的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以推销地瓜经营模式创新促进农民增收。规模产生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以“桥头地瓜”王牌产业为依托,与农户建立起多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机制,产生效益按比例进行年底分红。

三是以推广地瓜种苗种植方式创新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的“桥头地瓜”产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我镇“桥头地瓜”种植面积2.4万亩,参与种植户1680户。为了扩大影响和增加效益,要进一步推广“桥头地瓜”种苗繁殖基地、产品加工园区、冷藏库、产品集散市场等地瓜种植体系配套建设,为“桥头地瓜”生产提供完备的产运销一条龙服务。

四是以推进地瓜服务体系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健全地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加强和充实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确保地瓜推广、种苗疫病防控、地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职能有效履行,为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地瓜种植科技服务和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就业能力,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同时要加大对“桥头地瓜”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由县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问责、奖励,放大财政资金的作用和效益。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激发园区加快发展新活力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找差距、明方向、见行动”的要求,深入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活动,着力破除制约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凭借精简高效的机构设置和相对高授权的体制优势,为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园区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的适应能力,进一步释放发展新活力,建议如下:

一、深化管理机制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一是随着规模提升、面积扩大,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承担的社会事务日趋繁重。建议强化园区经济发展职能,弱化社会事务职能,澄迈县相关部门和属地镇政府应更多的承担征地拆迁、社会矛盾调处等社会事务;二是随着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均衡日益凸显,属地镇政府要加快解决村庄与产业发展的矛盾,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转变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三是赋予园区综合执法职能,整合各部门执法职能,成立“综合执法局”,变分散执法为集中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二、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催生改革发展红利。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内设部门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在承接办理县级授权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仍未能做到审批不出园区。建议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将工业项目涉及到的审批权限充分下放开发区,做到审批不出园区;将极简审批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到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三、深化用人体制改革,释放创新发展新动能。目前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对自主引进人才,尚未建立薪酬激励、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建议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自筹聘用人员企业化管理考核机制,吸引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进入园区,参与到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中去。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助力互联网产业千亿目标

海南生态软件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淳至

“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开展以来,海南生态软件园紧紧围绕全省互联网产业“十三五”末实现1000亿元收入的目标,组队到新加坡及国内发展势头最好的杭州、成都、深圳、武汉等地园区进行交流探讨,与腾讯、百度、华为等龙头企业和标杆企业进行深度沟通,找准差距和问题,研讨思路和对策,于7月底制定了《海南生态软件园超常规发展行动计划》,为园区加速发展明确了方向、绘就了蓝图。

海南生态软件园经历过去8年的探寻和摸索,已经建成100万平方米物理空间,入园企业突破2000家,今年1月至8月入库税收达8.12亿元,同比增长47.83%,园区2.0框架已经形成,五个100亿级项目已经签约正在实施落地。

软件园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一、龙头企业引进、标杆企业培养与产业相匹配的规模性人才导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如何化解;二、全国各地区软件产业选择的差异不大,海南比较优势不明显,产业生态系统如何完善;三、海南现有人才资源储备不足以支撑互联网产业千亿目标,如何破解中高端人才缺乏的瓶颈。

针对瓶颈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探索设立新经济模式先行先试试验区,引进国际资本的风投和创投企业。

二是充分利用国内移动互联网过度竞争激发的挤出效应,吸引国内移动互联网产品企业入园集聚,力争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产品出海的新基地。

三是充分利用华为等国内骨干信息技术企业在海外的网络和大数据建设规模优势,集聚建设大数据备份中心。

四是成立国际人才特区。

五是参照爱尔兰“知识发展盒”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互联网产业发展特别税负区。

本版策划/禾呈周序克

文/沉着陈超禾呈周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