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4毛钱/个的椰棕也进口 海南椰子产业转型路在何方?

遭遇原材料依赖进口、外地企业抢占市场、岛内企业恶性竞争等困境

海南椰子产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我的椰棕椰糠加工厂原材料,几乎都来自于外地!靠着椰乡这么大的资源,尴尬吗?”“仅广东地区的椰子汁产值就超过了200亿元,而岛内的企业却在恶性竞争中求生存,尴尬吗?”……

近日,一场在文昌市低调上演的椰子产业界“头脑风暴”,抛出了一个个令在场业内人士都颇感尴尬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市面上椰子加工类产品的不断丰富,看似蓬勃发展的海南椰子产业实则陷入了尴尬境地:加工原材料依赖进口、岛外企业大规模抢占市场、岛内椰子加工企业同质化严重、业内缺乏行业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被摆上台面。

原料:4毛钱/个的椰棕也靠进口

建议:产业集聚建椰子产业园

靠近文昌市会文镇的文昌腾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占地虽只有30亩,却将这些看起来是“废料”的椰棕椰糠发挥到极致。“椰子全身都是宝。”公司总经理林明存笑道,在他的厂区里,收购来的椰棕椰糠正被分门别类,用于加工成椰棕床垫、有机肥等目前市场上的抢手货。

但在这样的“变废为宝”产业链中,林明存也不得不面对一种尴尬:连椰棕椰糠竟然也依赖于岛外进口。

“在椰子遍植的东郊镇,被丢弃的椰棕椰糠,4毛钱一个的收购价都难觅稳定货源。”林明存坦言。事实上,不仅是林明存的企业,在椰子半海南的文昌,小到家庭作坊、大到龙头企业,原材料都非常依赖进口。在这样的局面下,甚至流出了“海南椰子不适合加工”的不实传言。

“据统计,海南每年出产的椰子2.5亿个,但都是嫩果。”海南椰果产业协会秘书长曾建军表示,作为水果销售、出口以及餐饮业加工,是海南椰子的主要出路,较高的利润也让农户习惯短期采摘,椰果的确未达到批量加工标准。

另据了解,对于岛内的加工企业而言,岛内椰子数量无法填补需求,加工企业纷纷选择岛外进口,得以延续产业发展。

“岛内规模化种植的椰子比较少,我们也着力推广了一些科研新品种,但还没较好效果。”中国热带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椰子研究室主任范海阔说,文昌在几年前已着手改变这样的局面,通过加大宣传规模化种植力度,逐步引导农户科学种植。

同时,岛内企业也需转变思维,从原产地往加工地,乃至椰子产业园区的方向发展。范海阔认为,通过产业集聚提升加工水准,改变过去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模式,用技术革新形成竞争力,形成一个根植海南,辐射岛外的椰子加工、物流、交易平台,能够将产业发展推往更高层次。

市场:椰子汁产值远远落后广东

建议:企业更应看中存活率

包括范海阔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都清楚看到,目前岛内的加工企业大部分工艺以及加工水平较低,在岛外难以形成竞争力,而岛内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

“椰子产业范围太广,若仅就知名度最高的椰子汁而言,目前做得最大的却是广东。”曾建军坦言,在珠三角地区聚集起来的60多家椰子汁厂家,创造了超过200亿元的年产值,远超省内。

“相比岛外,岛内诸多椰子汁厂家还在忙于竞争。”范海阔说,别看目前市面上椰子汁越来越多,实则品质参差不齐。“我们卖10块,就有人卖9块,然后通过降低原浆比例获利。”海南岛屿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压低价格的恶性竞争,正破坏着产业生态。

“与椰子树种植的道理一样,企业应该更看重‘存活率’,而非‘种植率’。”范海阔说,椰子汁产业的发展,仅仅是整个椰子产业的缩影。

“在当下园区化发展的趋势下,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应该被整合起来。”曾建军认为,当下正在文昌龙楼镇加快推进的春光椰子产业园就是个很好的尝试,园区化发展不仅能将分散的企业力量整合,还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形成目前椰子产业急缺的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严重缺失影响发展

建议:企业抱团共同应对

“做了快3年电商销售,亏了近两年,是我的产品不行吗?”海南星光椰壳活性炭厂负责人刘树华一句话,问倒了不少人。事实上,由星光出品的椰壳活性炭在业内一直享有赞誉,但在电商平台,高品质带来的高售价,不少消费者都不愿意买单。

叫好不叫座,反映了市场的混乱,也折射出行业标准的缺失。“一包便宜的活性炭,吸附能力不强,却也打着椰壳活性炭的招牌,没人管。”从事电商多年的海南云橙电商负责人周彦认为,标准缺失短期内打压的是售价,长期发展则将摧毁整个行业。

“假冒伪劣多,因为大家有各自的标准,可以钻的空子太多。”曾建军说,东南亚国家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对于各种椰子类加工品都有了严格定义,从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失的。

据悉,如同乳制品,国家已有了严格的产品标准和管理条例,但椰子类加工品相对小众,国家层面无法出台相关措施。“这就需要企业自身结成同盟,共同应对。”范海阔说。

此外,曾建军以及海南椰果产业协会还正致力于“文昌椰子”地理标志申请,目前已经呈报至农业部,一旦获准,将能够为本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当下,我省椰子产业发展道阻且长,但化尴尬为动力,也不失为自我救赎的最好方式。

长不大的椰子产业

据统计,海南每年出产的椰子2.5亿个,但都是嫩果,未达到批量加工标准。

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聚集起来的60多家椰子汁厂家,创造了超过200亿元的年产值,远超省内。

行业标准缺失,短期内打压售价,长期影响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