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十八大以来贵州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带动战略,努力探索工业经济发展新路,奋力克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节能降耗压力增大等困难,主动适应新常态、谋划新思路、化解新矛盾,工业经济实现总量扩大、结构趋优、效益改善、动能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一、主要特征(一)突破——总量规模实现突破。1.企业显著增加。近年来,全省工业系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兴建标准厂房,努力改善营商环境,重点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贵州新建投产,拉动全省工业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11家,比2012年底净增3009家,年均净增600余家。在新入规企业快速增加带动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列全国第21位,比2012年前移4位。2.总量明显扩大。近年来,全省多项工业指标实现较大突破,做大总量目标成效显现。一是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32亿元,较2012年增加1977亿元,实现4年翻一番;二是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突破万亿元后,2016年达到12616亿元,4年接近翻一番;三是资产总额在2013年突破万亿元后,继续较快扩大,2016年达到143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于2016年突破万亿元,达到11172亿元;利税总额1625亿元,比2012年净增453亿元。(二)快速——发展速度稳定靠前。在全国经济新常态下,全省工业经济增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连续5年高于全国、西部,同比增速稳定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左右,增速在全国的排位稳定保持在前3位左右。(三)激活——发展活力有效激发。1.非公有经济占据半壁江山。通过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和“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活力有效激活,实力不断壮大。2012-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8.5%、41.2%、48.8%、51.9%、54.9%,2017年1-8月提升到56.2%;实现的利税占比也在不断提升,2012-2016年分别为36%、42.8%、41.2%、42.7%、46.2%。2.出口势头强劲。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全省工业企业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2014-2016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3%、16.7%、28.7%,2017年1-8月达到37.5%。(四)向好——结构与效益逐步向好。1. 行业覆盖面扩大、产品日益丰富。近年来,通过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一批天然气开采、合成纤维制造、电车生产等企业相继在贵州建厂投产,填补省内空白,全省工业行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有效延伸,同时带来产品种类的扩大,医疗仪器设备、太阳能热水器、北斗卫星设备等一批高技术含量产品,纯苯、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家用烘烤箱、冷冻蔬菜等生活消费类产品在我省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17年7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41个大类行业实现全覆盖、201个中类行业覆盖面为87.6%,分别比2012年末提高7.3个和11.5个百分点;在统工业产品覆盖面为56.1%,比2012年末提高11.5个百分点。表1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覆盖面(%)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7月末大类行业覆盖面92.7 97.6 100.0 100.0 100.0 100.0 中类行业覆盖面76.1 80.1 84.1 83.1 85.6 87.6 在统产品覆盖面44.6 48.0 45.7 49.2 55.2 56.1 2.制造业成为主要拉动力量。全省坚持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提升,占到全省三分之二;对全省工业的贡献也稳步提升,2016年达到81.1%,比2012年提高19.4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酒行业在2015年取代煤炭行业成为全省第一大工业行业。3.装备制造发展迅猛。按照“以重大技改项目为突破,以主机带动为重点,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矿产业装备、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等技术及产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百亿元开始加速,2016年为381.93亿元,4年时间接近翻两番;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提升,2012-2016年分别为5.2%、6.1%、6.1%、7.6%、9.5%,已发展成为全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4.新兴产业助推转型。以贵州益佰、信邦制药、贵州百灵为代表的苗族医药产业和以富士康、以晴光电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对全省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全省医药、电子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仅有53亿、14亿元,2016年分别达到126.57亿元、93.38亿元,4年时间分别翻了一番和接近三番。其中,电子产业对全省工业的贡献作用突出,2012-2016年分别为1.2%、1.3%、1.0%、6.7%和9.6%。5.效益水平有所改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能源产品价格的回升,全省工业企业效益水平有所改善。2016年的利税总额达到1625亿元,相当于2012年的139%;产销率稳步提高,2012-2016年分别为95%、94.8%、95.2%、96.4%和97.5%;企业亏损面逐年下降,2012-2016年分别为27.3%、24.2%、20.1%、19.5%和14.6%;债务风险有所缓解,2012-2016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9%、65.2%、63.7%、63.5%和63.4%。二、存在的问题(一)新增企业生命力不强。一是存活期短。2012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由于关闭、停产、注销等原因退出统计调查范围的企业共1202家,占2017年9月末企业数的21.8%。其中,入规纳统后又退库的384家,占入规纳统企业数的9.2%,即9.2%的企业在库存活期低于4年。二是增速明显回落。新增企业除第一年实现较快增长外,随后年份均回落到个位数以下,不仅低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且部分年份出现负增长。如2012年的新增企业,2013年实现37.1%的高速增长,但2014年快速回落到仅增长9.5%,2016年和2017年1-7月则分别增长-3.5%和-4.3%。(二)传统行业支撑力减弱。受市场需求疲软、行业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全省煤炭、电力、卷烟等传统重点行业发展持续低迷。煤炭行业虽然2016年煤炭产品价格回升对行业发展有所拉动,但持续性和保电煤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发展受限的态势仍将延续。行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两位数增长逐年回落,2014-2015年仅有个位数,2016年为-0.9%,2017年1-8月继续下滑为-5.5%;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23%下降到2016年的16.7%,2017年1-8月为18.3%。电力行业受市场需求疲软、电力体制改革、2016年电煤价格上涨等因素“多面夹击”,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主营业务收入5年时间基本没有增长,2012-2016年分别为1102亿元、1168亿元、1270亿元、1300亿元、1223亿元;另一方面,亏损不断加大,2012-2016年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分别为8.97亿元、12.12亿元、17亿元、21.02亿元、27亿元;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14.4%下降为2016年的10.5%。烟草行业受计划指令生产和控烟政策等因素影响,整体发展将长期保持低迷。2012-2016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05亿元、339亿元、360亿元、375亿元、343亿元;利润持续萎缩,分别为42亿元、45亿元、45亿元、39亿元、29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速2015-2016连续两年负增长,分别为-2.3%和-8.9%;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12%下降为2016年的7%。三大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12年的49.4%下降到2016年的34.2%;净增的增加值也逐年减少,2012-2016年,三大行业净增增加值合计分别为186.09亿元、181.43亿元、145.23亿元、105.16亿元和15.26亿元。(三)新兴产业推动力尚弱。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占比仍然较低,整体实力尚弱。2016年,医药和电子行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仅5.5%,净增的增加值两个行业合计仅相当于茅台集团当年的净增量;8个行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业净增的增加值也仅相当于酒类行业净增额的81.5%,同时,2016年的净增额较2015年仅增加13亿元。(四)重点企业贡献力下降。大中型工业企业作为我省工业骨干力量,在工业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面对经济“新常态”,生产经营持续低迷,贡献下降。2012-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3.7%、73.7%、69.4%、60.2%、53.7%,其中,大型国有企业的比重已由2012年的40.4%下降为2016年的16.9%;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明显下降,2012-2016年分别为62.6%、50.8%、50%、40.7%、22.2%;实现利税总额占全省比重也在下滑,2012-2016年分别为83.7%、80.6%、78.2%、76.1%、76.6%。三、2018年工业经济展望201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将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带来的挑战有增无减,同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日益凸显。从行业发展看,有利方面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受益于各项政策支撑和新入规企业的拉动,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酒、食品等消费类行业可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酒行业在茅台集团的拉动下,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有色行业得益于产业扶持、用电成本下降等有利条件,呈现平稳回升态势。不利方面包括,煤炭行业生产积极性仍然不高;电力行业因市场需求保持稳定,价格处于下降通道,发展速度将趋于平缓;烟草行业的生产计划量有可能再被压缩调减;建材行业作为全省第五大工业行业,受投资增速回落、产能过剩等影响,增速明显回落。总体看,全国经济将在一段时期继续呈现新常态运行特征,工业增速将在一段时期内稳定在6%左右。贵州自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来,工业经济以“赶”为第一任务,经过五年高于全国、高于西部的持续快速发展,总量不断积累,2016年突破4000亿元。按照历史经验和经济发展规律,总量越大增速越将趋于平稳,2015年全省工业增速回落到10%增长线以下,截至2017年1-8月,工业累计增速基本处于9.0%-9.9%区间,工业经济呈现出从高速区间转向中高速区间运行的趋势。未来五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贵州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山地公园省,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企业将逐步退出,工业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加大“转”的步伐,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全国和西部,但与全国、西部的增速线将逐步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