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中欧地方经贸合作渐成规模 开启互利合作新模式

8日举行的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投资贸易发展论坛现场,贵阳综合保税区与欧中企业联合会联合签署《瑞士(贵州)产业示范园投资代理协议书》,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瑞士、德国、奥地利、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知名商协会及企业代表参加。

“中欧地方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中欧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商务参赞余元堂在会上说,目前中欧园区的合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记者了解到,中国的青岛、宁波、南昌、徐州四个城市被列为中英地方经贸合作首批试点城市;深圳成立“中欧企业发展合作联盟”;太仓、沈阳、揭阳、四川、安徽等10余个对德合作园区全面推进,中德、中意、中法、中奥、中芬等生态园区对外合作不断拓展,中欧地方经贸合作可谓日臻成熟。

据不完全统计,中东欧16国在华累计投资超过12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累计投资超过80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IT、电信等领域。

余元堂介绍,商务部支持在中国各地建中德、中法、中印、中澳等特色的产业园区,比如青岛的中德产业园,依照德国的理念和标准建立的园区,并积极推动产城融合。

在余元堂看来,这些产业集群,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转型的支持点。以贵州为例,近年来贵州与欧洲合作不断加强,贵阳生态文明论坛期间共同举办四次中瑞分论坛,就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密切交流。

2017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共建瑞士(贵州)产业示范园签字仪式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举行。据贵阳海关统计,今年1到7月,贵州共有4家企业与瑞士有贸易往来,涉及23项商品,进出口总值为2483万人民币。

“希望同中国以及贵州建立更多的合作,包括医疗、教育、金融机构等方面。”欧中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伊利亚·艾斯申特博格说,他所在的协会容纳了来自欧洲和中国各地的企业,中欧双方可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找新的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