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写在2016贵州军民融合产业招商引资大会召开之际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报效祖国,全国各地大批的科研巨擘、知识精英、能工巧匠、热血青年奔赴贵州,将这块热土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三线建设基地。

50年后的今天,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等各界人士聚首贵州,聚焦军民融合产业,在军民融合的新时代产生新的共鸣。

军民融合这项大产业,今天为何从贵州发力?

望昔日——贵州三线企业所承担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看今天——半个世纪的积累和沉淀,贵州国防科技工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总产值始终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基本完成由比较单一的军工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逐步形成以航空、航发、航天、电子信息四大板块为主的国防工业体系,为贯彻执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军民携手,序幕已经拉开;深度融合,梦想正在实现。新时代新机遇,建功立业,请到贵州来!

到贵州来,得天时

此时的贵州,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正逢其时。

看外部大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发展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他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2012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和贵安新区,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

今年11月15日,贵州召开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大会,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分别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丰厚的政策优势叠加聚合,逐步转化为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看贵州本身发展,“勤练内功”日益强大。

“十二五”期间,贵州速度令人瞩目,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连续5年增速位居全国前3位。

数据的背后,折射出贵州外来投资发生了显著变化:

投资贵州的企业越来越多,已有高通、惠普、戴尔、IBM、华为、联想、富士康、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在贵州落户;

投资贵州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十二五”时期,贵州累计引进项目约1.2万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超过2.5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8.6倍;

投资贵州的领域越来越广,军民融合、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这些变化,有力地表明除了传统的能源、矿产和特色产业外,转型升级的贵州向各类投资者释放着朝气蓬勃的魅力。

到贵州来,居地利

今年珠海航展上,来自贵州的教练机、航天技术、尖端武器装备、航空发动机、大飞机配套和外贸转包产品赚足了眼球、订单和外汇。

到贵州投资兴业,占地利,源于这片高原上的军民融合产业正厚积薄发。

贵州军民融合产业布局合理,集聚度高,以航空、航发、航天、电子信息为主的国防科技工业集中在贵阳、遵义、安顺和贵安新区。参照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组长的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的做法,三市一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全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今年,我省成立了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员包括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大数据、冶金等企业,以及科研机构、院校、金融机构等161家单位,联盟将通过研究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有关事宜,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发挥推动政产学研金全产业链合作、帮助争取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任务、积极落实大数据发展战略、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军民融合产业协作平台等方面的作用。

至此,贵州党委、政府、企业间强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组织保障体系已经成型。

同时,贵州省成立1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将按市场化运作投向好的产业和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形成实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