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打造多民族形态新园区

艺立方手信文化产业园(以下简称艺立方)于2014年底开园,园区运营方深圳市艺立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平台商、运营商、资本商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企业,自开园以来,艺立方已连续多届成为深圳文博会、创意十二月的专项活动点,并成为2017年文博会新晋分会场。成功举办“工笔随心·墨绘鹏城”大型公益活动、“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博览交易节等系列大型文化品牌活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打造地方“文化前沿综合体”

艺立方立足于深圳西部,拥有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发达的经济基础,在深圳市提出地方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时,开创性地提出将园区打造成地方“文化前沿综合体”。

自开园以来,艺立方园区广泛汇集全国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资源、本土文化资源等,在文博会期间及后文博会时期,常态化扎根于深圳;在深圳建立集地方文化展示推广、企业资本服务、人才交流服务、地方旅游推介、项目招商推介、文创产品研发与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前沿综合体平台,引领地方文化“走出去”。

2014年,艺立方向贵州呈递《“1+N+1”前沿文化综合体》项目方案,在贵州省委宣传部和贵州省文改办支持下,选定凯里市组作为创新试点城市,同时,针对企业的《文化产业共生体》合作方案出台,并与凯里市众企业进行路演,获得一众企业认可。2015年创意十二月期间,艺立方携手凯里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共同举办“凯里市苗族非遗文化展”,引进20家由凯里市文产办推荐的地方优秀文化企业、非遗企业入驻园区。园区模式首例“凯里试点”成功落地。深圳市艺立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禹深认为:“‘凯里试点’的成功证明了在深圳前沿城市建立地方‘文化前沿综合体’理论的可行性。”

成立两年来,艺立方借助深圳前沿窗口城市的区位优势,致力于以一个“贵州模式”,带动全国各省、市、地区建立众多“地方文化前沿综合体”平台,在深圳形成文化产业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

完成从“凯里试点”到“贵州模式”的跨越发展

2016年文博会期间,由宝安区政府引进的“多彩贵州非遗村”正式落户于艺立方,并引进由贵州省各级地方政府推荐的50余家优秀民族文化企业入驻园区。至此,艺立方共引进7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共形成贵州农特馆、苗药馆、刺绣馆、蜡染馆、银饰馆等八大线下实体非遗文化展馆。

2017年,艺立方正式成为深圳文博会分会场,为进一步推进“多彩贵州非遗村”项目合作,再度携手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改文产办开展“多彩贵州·绽放鹏城”非遗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此次活动共引进142家参展、入驻企业,引进贵州茅台、董酒、都匀毛尖、马尾绣等一批知名企业参展,开展了“非遗文化体验展”“非遗美食品鉴汇”“旅游推介论坛”“贵州省扶贫成果展”“民族文化展演”等多项系列活动。通过实践再次证明艺立方园区模式的可复制性、包容性及产业的扩张性,三年文博会之路,艺立方从2015年的27万成交额到2017年的1200万成交额,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实现从“凯里试点”到“贵州模式”的跨越发展;从20家文化企业入驻到如今的7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从贵州一省到江西、广西、河北等多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与评价,其产业模式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产业价值已初现端倪,可以说,“文化前沿综合体”模式是深圳文博会及后文博会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化及创新,满足了文化产业创新的综合性需求。

力争实现年销售上百亿元

谈起接下来的发展规划,赵禹深告诉记者:“艺立方一直秉承‘京东+宜家‘(垂直电商运营+自有品牌线下直营)运营模式,强力铸造艺立方文化产品的‘品质+品牌’内涵,构建平台型销售模式。未来,艺立方将紧密围绕海量产品汇集、海量产品设计、海量产品销售‘三个海量’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后台运营系统,包含物流、仓储、设计、生产、检验、销售体系,预计在3-5年内,实现年销售上百亿元的产品销售额。”

赵禹深表示:“不久,我们将开展贵州特色产品(文化+农业、文化+旅游)进社区、地方文化进社区等。目前我们已和万科集团建立有效联系,预计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将联动深圳万科开展产品进社区相关活动。我们还有推动企业定制以及电商平台建设等计划,可以说我们要做的、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赵禹深认为艺立方未来将呈现井喷式发展,作为一个蓄势待发的传统民族文化的聚集、传承、发扬地,未来的艺立方将成为集文化、旅游、购物、娱乐、会展、餐饮等为一体的新园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