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自然保护区,天高云淡、鱼鸟欢悦。而谁能料想,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棵树都已被“数据化”,成为了“草海云”的一部分。
草海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拥有物种1900多种,是长江上游、乌蒙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中国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2016年,贵州获批建设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省上下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后发赶超和产业创新的战略引擎,“远在天边”的大数据为当地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随着草海大数据监测管理体系的逐步建成,草海湿地水文、环境、气象和生物等全覆盖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将为提高草海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率提供支撑。
威宁县长兼“云长”陈波认为,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草海云建设,进行草海云管理、云治理,最终可以实现草海山青、水秀、景美三大目标。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景亚萍介绍,贵州省成立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省长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大数据“云长制”,各市州、直属部门一把手就是这个“云”的云长,对本地本部门大数据发展工作负责。
2017年上半年,贵州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0.37亿元,对工业增长贡献率首次突破两位数,成为仅次于白酒和电力的全省工业第三大增长点。
贵州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数据内容中心”。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南方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行;华为全球私有云数据中心、腾讯全球核心数据中心、中科曙光和华芯通共建的大型超算中心开工建设;苹果公司与贵州省政府达成合作协议,投资10亿美元在贵安新区建设iCloud中国运营项目主数据中心。
此外,阿里巴巴、思科、现代汽车等公司的产业基地都将在贵州落地,基于大数据面向中国及全球提供服务。
景亚萍说,贵州还积极开放政府大数据。税务数据的开放提高了银行对小型企业的征信评估效率,大大缩短了放款时间;民航数据的开放催生了“飞常准”等为乘客提供精准航班信息服务的软件。
贵州本土唯一的“独角兽”企业货车帮,通过搭建公路物流网信息平台,为全国370万货车司机和63万货主提供综合服务,截至5月已完成3.7亿美元的融资。
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会员达到2000家,流通交易规模累计达到3亿元以上,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12个省区设有大数据交易服务分中心。全省已创建大数据科研机构28个,成立创业孵化和投资机构23家。
“大数据引发了‘贵漂’热,吸引了‘孔雀西南飞’,助力贵州经济发展。”景亚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