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金沙县鼓场街道服务社区群众亮出实招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金沙县鼓场街道把农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解决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载体,不断拓展社区的服务功能,着力在诚心服务社区群众上亮实招、出实效,切实用行动快、工作实、效果好的工作姿态解决好社区群众的急事、难事、杂事。

  “急”事不拖不等 群众需求就是命令“幸好有这张便民连心卡,不用亲自跑到社区办公室,一个电话打过去,他们(社区干部)就来帮忙把我这急事给解决了。”鼓场街道红岩社区一组村民杨玉林回忆起社区干部帮助自己解决了漏水的紧急状况,对社区干部务实的工作作风竖起了大拇指。

  6月5日上午,杨玉林发现自己的房屋地沟水满,给房屋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又找不到是什么原因,着急的他突然想起了社区干部发放的便民连心卡上有社区干部的联系方式,于是,他试着拨打了社区主任万光会的电话,反映了他的“急事”,没想到万光会主任立即赶到了现场,帮助查找出水沟堵塞的原因后,又召集了居民立即进行清除,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

  “这可怎么办?”6月2日,鼓场街道太极社区平桥四组组长艾如江在组织通村公路建设中,突患食管破裂,病情严重,急需转遵义医学院救治,由于没有钱前往治疗,家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先救人要紧!”社区党支部得知该情况后,立即作出指示,并为其筹措了1万元的治疗费,使其顺利转院进行治疗。

  一张张薄薄的便民连心卡,承载着社区干部厚重的民意期待,架起了干群的“连心桥”。

  一个个温暖人心的紧急资助,展示出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筑起了党群的“暖心巢”。

  鼓场街道各社区按照急事急办的原则,把群众的需求当作命令,不拖不等,认真为群众办理各种急事,不断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纷纷赞誉。

  “难”事不畏其艰 为民解困就是天职去年的一场暴雨淋垮了杨兴碧家唯一的一间房子,由于没钱新建,简单的修补还是抵挡不住那危房的漏风漏雨。

  “最怕的就是下雨天,房屋到处在漏水,家里摆满了集雨的盆盆罐罐。”在鼓场街道黎明社区洋溪沟组,今年61岁的村民杨兴碧回忆起过去那段艰难的日子,至今记忆犹新。

  丈夫早逝,外出多年的儿子又不争气,让这个原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得知杨兴碧家的这个情况后,今年6月,黎明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正琼主动与开明同心城业主协调帮扶事宜,并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捐款。通过努力,共为杨兴碧家筹集到3万多元的建房资金。同时还积极动员当地的村民义务为杨兴碧家修新房。

  “我能够修得起这个房子,还得感谢社区梁支书的帮忙,解决了资金难题,还发动当地的村民义务为我修房子。否则,我哪有能力修嘛。”看着自己快要修好的3间房屋,在杨兴碧的心里,深怀着对党、对干部、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在鼓场街道大定社区,石粉厂与当地群众间的矛盾积累了多年,造成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群众时有上访、企业不安心发展的恶性局面。金沙县委组织部下派党支书曾朝勇积极配合鼓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带领社区支委的同志,通过深入走访群众,走访企业,找准发展与稳定的平衡点,实行“双边谈判”,积极帮助化解矿群矛盾,把原来和企业“叫板”、扬言“坐炮口”的68户群众,逐步缩小到25户,再缩小到0户,终于把这个多年都难啃的“硬骨头”啃掉了,使群众与企业实现了双赢的局面,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像这样得到妥善解决群众“难事”的事情,数不胜数……群众有难,社区来帮。鼓场街道各社区领导干部把为民解困当作是自己的“天职”,经常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不畏其艰,不畏其难,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杂”事不厌其烦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工作先不先进,不光是看挂在显眼处的匾牌和奖状有多少;群众满不满意,才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在社区干部培训会上,鼓场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王禹要求社区领导干部要立足于自身工作实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社区群众的大事小事通通抓好抓实。

  “你家大的个娃娃已到办理身份证的年龄,请拿好户口薄,带着他尽快到城东派出所去办理。”8月4日,在鼓场街道红岩社区,党支部副支书张维学不厌其烦地一户一户电话通知本社区已满16周岁的家庭前往城中派出所办理居民身份证。

  “我们集体的抽水泵损坏了,水池又漏水。”今年7月份,鼓场街道太极社区红卫二组群众向社区反映道。

  为了不影响村民们的日常用水,接到群众反映后,太极社区通过多次向上级进行汇报,最终帮助协调到了维修资金,很快就让红卫二组的群众恢复了正常用水。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走实党的群众路线,鼓场街道社区干部把社区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从电话通知群众办理身份证、协调资金解决群众饮水问题等小事做起,着力解决好社区群众的实际问题,切实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让广大群众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