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南宁搭建“互联网+流通”发展平台

产品可通过电商平台进入社区、农村;“智慧农贸”市场让消费更便捷舒心……依托“互联网+流通”发展平台,便捷的生活慢慢成为现实。

据了解,《“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印发实施。广西将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契机,以电子商务发展为纽带,逐步搭建一个“互联网+流通”发展平台,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超过1400亿元。随着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和实体商业转型升级,“互联网+流通”带来的便捷将进一步惠及广大群众。

市场、商圈将更“智慧”

2016年广西安排专项资金开展“智慧农贸”市场建设试点,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市场、青山市场等11家农贸市场被列为建设试点。“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将为居民消费提供便利。《方案》明确,要对接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加快建立广西现代农贸市场体系。

广西还鼓励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城市体验式智慧商圈。据了解,目前南宁市兴宁区试点建设“智慧商场”正覆盖朝阳商圈主要零售区域,打造“全商圈免费Wi-Fi网络”“大数据智慧型O2O商场”以及“大数据公用数据池”,商圈内试点企业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方案》明确,广西将逐步完善智能交通引导、客流疏导、信息推送、移动支付、消费互动、物流配送、体验评价等功能,提升商圈内资源整合能力和消费集聚水平。另外,推动各类企业交易从现金支付、柜面支付转向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

市场商圈将更“智慧”,城市物流“速度”也要跟上来。今后,广西还将推动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项目建设,提升商贸物流、连锁经营企业仓储设施设备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鼓励开设“地方特色馆”

老友粉、柠檬鸭、马山黑山羊……这些极具特色的南宁土特产,如何迈开“走出去”的步伐,做到墙内开花,墙外也香?《方案》提出,鼓励地方农产品、手工艺品、老字号、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和旅游服务等特色商品在淘宝、京东等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地方特色馆”。

这意味着,南宁的本土特色产品可以效仿柳州袋装螺蛳粉走出广西的成功经验,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加快开设“地方特色馆”,抱团“走出去”,让南宁特色、广西特色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

与此相配套的是,广西将推动百货商场、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批发零售业务,发展全渠道、线上线下(O2O)、定制化营销模式,推动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家政等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发展线上线下、体验式消费等新兴业态,释放线上线下消费潜力。

电子商务进村屯、社区

如何让本地优质农产品“出得去”,便民商品、服务“进得来”?《方案》提出,要培育农村物流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商、品牌培育商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为主的各类市场主体,带动农产品批零市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建网上购销渠道,推动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产销对接。

同时,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交通通达体系建设,解决农村综合服务网络及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农村网络购物环境,逐步建立农村电商标准体系,推进农村电商人才培训。

电商不仅要扎根布点农村,还要加快进入社区的步伐。据介绍,广西将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构建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体系,提供购物、餐饮、医疗保健、家政、维修、缴费等便捷服务。鼓励社区便民直销点和各类生产、销售、服务企业通过社区服务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促进居民网上消费。力争到2020年,全区流通网点超过300万个。

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

中国—东盟信息港自提出以来,备受瞩目。《方案》明确,要按照中国—东盟信息港规划布局,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经贸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通关、检验检疫、物流、支付、旅游、会展等领域国际合作,搭建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信息对接、数据互换、标准互认的载体。

此外,还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通关、结算、电子数据交换等政府公共服务,吸引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发展,将广西建成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