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三江县调整乡村产业结构 推动侗乡发展

新年伊始,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秀村组织群众开展大扫除和植树活动,让这座中国传统村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近年来,三江县大力进行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扶贫+旅游+产业+生态+民俗”的模式,打造宜居、宜游、宜购的侗寨升级版,推动了侗乡的发展。

侗寨建设留住美丽乡愁

随着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大,不少乡村的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人遗忘,然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却另有一番景象:寨子依山傍水,吊脚木楼鳞次栉比;田间茶园,采茶声、耕牛的叫声奏响了田园曲;鼓楼前,主客手拉手,唱着歌,跳起多耶舞……这一幅幅画面,正是三江多举措保护民族特色村寨促进经济发展取得的实效:既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集中、原生态保存完好的地区,被誉为“世界桥楼之乡”。198座风雨桥、228座鼓楼,分别保存在全县的167个村(社区)的510个村屯中。目前保存较好的古村寨有200个,其中高秀村、高友村等9个村屯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2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面对城镇化发展和村寨防火改造,三江村寨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并如何留住美丽乡愁?2015年10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民族文化遗产有了“保护神”。2008年至2014年,三江完成以水改、电改、灶改、寨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开辟了少数民族村寨“消防带”。冠小百家宴就是在寨改中发展侗族文化饮食产业,寨子被列为三江风情旅游接待点,年创收超过200多万元。

该县在实施民族传统民居的抢救和保护中,找到了两全的途径。

丰富文化内涵彰显特色

“我们要搭好特色舞台,让游客留恋侗乡,醉在侗乡。”1月5日,该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奖补的方式鼓励各村寨组建芦笙、侗族大歌等文艺表演队,发挥“百节之乡”的优势,通过山歌比赛、文艺汇演、芦笙和刺绣比赛等大型活动,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游客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三江在加大村寨保护的同时,也加大投入挖掘民族传统特色,丰富群众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升级版。去年,完善全县167个村寨文化广场、戏台等“七个一”建设,新建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村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形成了以县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生态庭院文化户多功能文体活动室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文化网络。目前,全县有业余文艺队307支、山歌队121支、龙舟队12支、龙狮队17支、芦笙队270支、侗族大歌队282支,去年共演出1401场次,观众人数达302多万人次。众多小舞台,构成了特色村寨发展的大舞台。

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这个屯不错,门前流水潺潺,吊脚木楼错落有致,石板路干净古朴,乡村旅游业很有特色!”1月2日,在三江县良口乡南寨村良力屯,来宾女游客兰娟告诉笔者。她与当地群众唱耶歌、跳芦笙舞,乐在其中。近几年来,三江有不少村庄像良力屯这样,通过整合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扶贫资金,将乡村旅游工作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紧密相结合,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了环境,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目前,高秀村、高友村和布央村的停车场已经完成平整,正在加紧硬化。高秀村的旅游厕所也正在建设,6月就可以投入使用。”1月6日,正在林溪镇高秀村督查旅游厕所建设进度的县旅游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该县正加大工作力度尽快让旅游扶贫项目落地,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去年,三江将高秀村等具有侗族特色的9个贫困村列为旅游扶贫示范村,统一规划、改建民宿、建设旅游停车场等,推动其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

优良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传统村落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为三江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先决条件。去年,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全县旅游驶上了快车道,全县旅游总人数达699.78万人次,社会旅游总收入达42.6亿元,同比增长38%和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