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大新:发力供给侧 做好农业“加减”法

□ 记者 陈文圣 特约通讯员 黄德明

今年全国两会后,大新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新要求、新部署、新举措,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

以市场为导向:减少香蕉园,增加“双高”基地

在大新县雷平镇振兴社区怀阳村婆定屯,机耕地、推土机“突突突”地在宽阔的地片上来回穿梭,各司其责开展降坡、耕地、开行等作业,将4000多亩香蕉园改作“双高”基地。

“我们公司采取的做法是甘蔗良种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目标是今年甘蔗单产量达8吨以上。”站在甘蔗地头,来自玉林市博白县的承包商周庆生说。

接着,周庆生粗略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种一亩“双高”甘蔗的成本,租金、化肥、管理等三项加起来,成本大约在3000元左右;收入方面,以单产量8吨计算,按今年原料蔗入厂价每吨500元计算,扣去成本后,每亩纯收入1000元,4000亩就是400万元。第二年,甘蔗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就提高了。

为什么把香蕉园改成“双高”基地?

大新县糖业办主任农建宽这样解释:“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前年,香蕉价格高,不少人一哄而上种香蕉。去年,香蕉价格下跌,不仅承包商亏损,农民也跟着遭殃,连租金也拿不到。一味跟风,高效生态特色现代农业何时能够实现?这几年来,蔗糖价格不仅相对稳定,而且有政府的扶持。所以,种甘蔗风险相对减少。况且,加快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有利于解决分户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有利于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有利于研发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大新县雷平镇振兴社区怀阳村村委会副主任农世荣告诉记者,过去,外地老板来承包土地种香蕉,由于亏本,租金、工钱等都无法兑现给农民。现在,老板来承包土地种甘蔗,农民不仅有土地租金收入,还能返聘帮老板打工,一份土地得到双份收入。

记者从大新县糖业办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该县共有5000多亩香蕉园改作“双高”基地。

以科技为引领:减少传统产业,增加特色农业

午后的阳光照射在狭窄的山谷里,把正在山谷里收摘龙须菜苗的许民生照得一脸通红。寂静的山谷里,不知名的鸟儿在欢快地鸣叫,仿佛许民生心里在唱着动听的歌谣。

“这几天,布泉那边的老板天天催着我把龙须菜送过去。一公斤能卖到30块钱,还供不应求。想不到这小小的野菜也能赚大钱。”说话时,许民生一脸灿烂。

今年58岁的许民生是大新县福隆乡五兆村陇榜屯村民小组长,是该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4年,许民生随同福隆乡党委政府组织的特色农业考察团到桃城镇宝新村考察时获知,龙须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酒家、饭店的高档菜肴。回来后,他利用自家的山地种植一亩龙须菜。2016年龙须菜开始有了收成,一亩地收入50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今年许民生又扩种了2亩地。在许民生的带动下,如今,仅19户人家的陇榜屯家家户户种上了一亩以上的龙须菜。

“过去种一亩玉米,一年两造的收入才800多元。现在种一亩的龙须菜,第三年就能收入5000元,而且种一年能收摘好多年,产量也逐年增多。”谈起龙须菜的种植,今年55岁的陇榜屯村民黄兆民深有感触,“种龙须菜是个轻手活,不费多大力气,只要手脚能动,一个老年人一年可以管理3亩以上。”

在大新县,像陇榜屯这样喜发龙须菜财的村屯约有50多个,龙须菜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大新县地处老少边穷山区,人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脱贫任务重,生态脆弱。如何既让百姓富,又保生态美,考验着大新人的智慧。近年来,在确保粮食生产和“双高”甘蔗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新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建立了德天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区,以科技为引领,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阳光玫瑰、台湾凤梨释迦、金都一号火龙果等种植前景好、市场经济效益高的水果品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大新县适当减少玉米、木薯等作物种植面积8000多亩,增加阳光玫瑰、台湾凤梨释迦、金都一号火龙果以及龙须菜等特色农业面积6000多亩。

当前,大新县正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培育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力争实现每个乡(镇)建成一个以上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群众意愿为导向:减少“巴掌地”,增加“大块地”

在大新县宝圩乡尚艺村陇汤屯,村民小组长农忠民站在自家的三层楼顶上,远眺村前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双高”甘蔗地,一脸笑容。

“原来,从一个块‘巴掌地’走到另一块‘巴掌地’,得花费不少时间。实行了‘小块拼大块’后,十几块零散地拼成了一大块,耕作方便多了,既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又能增产增效。”农忠民说。

2016年,尚艺村委干部动员陇汤屯群众实行土地“小拼大”搞“双高”,村民们开始不同意,大家都认为,这样做会打乱了老祖宗的地,坏了规矩。同时,搞“双高”行距太宽,既浪费土地又减少产量。后来,村委干部连续召开了6次群众大会,经过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开导,才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当年,陇汤屯的“双高”甘蔗产量由四五吨提高到七八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大新县“小块并大块”面积增加10万多亩。

“以往耕种收割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要雇专门的农机手。但是地块小,而且分散,机械不好操作。”榄圩乡正隆村委副主任卢金说,“现在每家每户的地都集中在一起,农机可以开到地头,劳动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况且,‘小块并大块’后,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得到整平,水渠和小路得到复垦,有效耕地面积不减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