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德保:10种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百色新闻网德保8月7日讯(通讯员?农进欢?许宜撬)?今年以来,德保县围绕“村产业全覆盖,村集体有收入,贫困户得实惠”目标,探索“实体带动、借势发展、服务创收、资源开发、土地营运”等10种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为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体带动模式。结合“产业富民”活动,支持村集体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特色产业区域品牌,因地制宜发展脐橙、山楂、桑蚕等“三个十万”工程产业和其它“短平快”产业项目,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如:东凌镇陇桥村引进红谷养殖龙头企业,建设登向养猪场,将100万扶持资金入股黑猪养殖合作社,引领困难群众饲养母猪300头,预计出栏黑猪仔6000头,总产值120万元,村集体按比例抽成,促进了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双赢。

借势发展模式。把握“两广”对口协作帮扶的发展机遇,以南山区帮扶资金支持贫困村成立合作社为契机,合作社以帮扶资金、流转的土地等入股公司,达成合作利益分成协议。如:将深圳市财政资金500万元入股健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股金的形式捆绑都安乡凌雷村、农棋村298户贫困户,入股后的头3年公司给予捆绑的贫困户每户股金分红1500元/年;4-10年每户贫困户股金分红3500元/年。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和提供服务平台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合作社每年按照比例资金支付给村集体,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的互利共赢。

服务创收模式。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各村具有产量优势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成立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采取“党组织+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开展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加工等服务,为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以有偿服务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如:马隘镇排留村利用桑蚕产业优势,成立蚕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小蚕共育项目资金75万元,建成年产2000张小蚕共育室、农耕设备、高压喷撒消毒设备。村“两委”将小蚕共育室承包给合作社经营收取费用;合作社用机械设备统一砍伐收取费用,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

资源开发模式。合理开发村集体土地、山林、水面、荒坡等资源,利用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移民搬迁等新增归属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自营、租赁、流转和入股等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足荣镇农豆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流转50亩土地,建设10亩鱼塘发展清水养鱼、养鸭和立体养猪,开发休闲垂钓业;用40亩土地,种植桃花、油菜花、格桑花等,建成一个全年有水、四季有花,集休闲、垂钓、采摘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力争年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土地运营模式。引导村级组织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或集体荒山、林地、河道等,通过流转的方式集中起来,统一出租、经营。如:荣华乡上河村利用集体河道及荒山坡地入股麻鸭养殖合作社,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000元。

农旅结合模式。引导区位优势明显的村,依托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通过村集体领办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等经营实体,开发农家乐、美丽乡村等旅游经营项目。如:城关镇那温村依托农村田园景观,发动98名村民带头自筹资金500万元,组建那温村旅游开发合作社,吸纳该村43户贫困户参与劳务,129个贫困人口纳入“贷资入股”帮扶项目中,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同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万元。

村企合作模式。立足资源优势,利用集体土地,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强优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土地租赁、土地作价入股、资金入股、参与经营管理等形式,从中收取租金、管理费、服务费或股金分红。如:城关镇那造村通过引进扬翔集团建设一个黑猪养殖小区,村集体收取小区场地租赁费2万元。

物业租赁模式。村集体利用村留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兴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物业,通过盘活资产,采取统购统建或单独购买等方式在城镇、工业园区等地购建物业,通过物业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城关镇兴安社区靠出租集体所有的仓库、门面等获得集体经济收入19万元。

村社共建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供销社合作共建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基地、电子商务服务点等社会化服务平台,联营互惠,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全方位优质服务,在合作经营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燕峒乡那布村依托百色红谷养殖有限公司,由村“两委”将县财政扶持村集体发展基金50万元入股到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按入股资金的7%分红给村集体,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2017年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3.5万元。

公司管理模式。条件成熟的村,鼓励探索成立便民服务公司,利用村集体经济扶持发展基金和村集体自筹资金注资入股便民服务公司,通过公司经营管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县已成立22家便民服务公司,通过公司规范运营管理,有效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