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南宁打造金融业发展新格局

近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南宁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期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面向“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全市“三区二圈多点”的金融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金融开放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金融发展规模、质量、环境等方面达到西部领先水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服务作用进一步增强。

重点区域

强化三大聚集区建设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和支柱产业。《规划》根据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和现有金融业的区位特征,以重点金融功能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及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以金融聚集区为核心、金融特色圈为支撑、金融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三区二圈多点”的协同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三大集聚区各有侧重。在金湖金融中心集聚区方面,南宁市将推进金湖广场金融商务区提档升级,引导金融产业向商务楼宇聚集,巩固提升民族大道两翼、金湖广场周边银行机构总部聚集优势。延伸金融产业辐射范围,在周边区域形成商业、居住等金融街扩展功能区和辐射区。完善金融核心区服务功能,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发展与金融业配套的培训、商务、会展等业态,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总部入驻,并使之成为区域金融机构聚集中心、金融交易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财富管理中心。

在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集聚区方面,今后将加快推进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建设,重点推进交通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太平保险等金融保险企业总部楼宇建设。积极利用中国—东盟信息港开发建设,加紧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推进已入驻项目二次招商,促进已入驻项目引进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知名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引进跨境金融合作、产权交易、小微金融等金融类项目和企业力度,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金融软件外包企业进驻,引导金融监管机构入驻,形成专业化、特色化的国际金融功能区。

在东盟商务区互联网金融集聚区方面,今后要以中国—东盟商务区为中心,以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为载体,培育壮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商金融等,打造互联网金融集聚区。汇集国内及东盟地区的“互联网+”要素、金融服务资源,搭建互联网金融产业服务平台,营造互联网金融发展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集聚,打造金融产品网络销售、电商金融、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等相关金融服务功能完备的区域性国际互联网金融中心。

优化布局

培育二圈带动多点发展

《规划》还提出要培育高新区—经开区科技金融圈、青秀—兴宁区股权产权及金融资产交易金融圈等二圈,带动城市组团金融服务集聚点和县域金融服务集聚点等多点发展。

一方面,充分发挥南宁高新区、经开区政策叠加、毗邻空港、产业集聚优势,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深化科技资源、金融要素配置改革。鼓励培育发展私募证券基金、私募商品(期货)基金、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吸引融资租赁、交易平台等非银行新型金融机构和企业集聚,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项目、创客创业资源和金融资本高效对接的“资本谷”,形成以科技金融为核心功能的产业金融创新圈。

另一方面,在青秀区、兴宁区现有各类交易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整合、创新,构建区域最具影响的股权、产权交易平台、金融资产和保险保单交易平台、金融软件服务交易平台,加快发展黄金交易中心,健全区域产权、股权及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尽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特色化集聚效应,努力建成区域范围内最具活力的要素市场集聚地之一。

从多点上看,在主城区、新城区实施重点功能区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南宁市组团发展规划,在兴宁、西乡塘、江南、良庆、邕宁、武鸣城区组团的商圈、产业园区拓展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区,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信贷保险、财富管理等机构和市场,满足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及理财的需要;拓展提升县城金融服务集聚空间,积极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加快县域网点布设和延伸,健全农村社区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全覆盖的金融服务网络。

活力增强

力争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50亿元左右

《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还将建设中国—东盟金融信息服务基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等五大平台,实施“金融人才高地工程”“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工程”“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三大基础工程,努力将南宁打造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金融枢纽、面向东盟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围绕“一带一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要求,未来五年的南宁市金融业将迎来多个可喜的变化——

●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活力明显增强

力争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50亿元左右,金融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3%左右、占服务业比重达22%以上,主要金融指标年递增率居于广西各市前列。力争信贷资金增速高于全区1—2个百分点。保费收入达249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5%左右。债券市场累计融资力争突破2500亿元;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达到50家,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累计股票融资规模力争达450亿元;3000家以上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多层次、多行业、多品种的要素市场基本建成。

●金融机构种类齐全,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机构入驻南宁,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发展。银行机构数量接近40家,保险机构数量突破40家,证券分公司、证券营业部、期货营业部数量分别突破20家、60家、25家,力争5年新增5—10块新金融牌照,门类齐全、机构聚集、经营稳健、独具特色的全牌照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地方金融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新三板和四板市场“南宁板块”快速形成,股权投资基金、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发展。

●金融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金融改革创新成果显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离岸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进出境消费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结算、保税物流结算等各项指标居于区域前列;外债规模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南宁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例达三分之一以上,国际金融结算量大幅提高。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性融资中心和结算中心。

●金融生态环境优良,金融竞争软实力大幅提升

地方金融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创新环境明显改善,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创新发展的新金融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政府、高校和产业合作互动平台功能不断延伸,金融产学研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健全,金融竞争软实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