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阳府函〔2016〕1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国发〔2015〕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函〔2015〕298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创新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城乡流通网络,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

(一)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以创新开展“广货网上行”活动为抓手,整合生产、销售和第三方服务等全产业链资源,进一步拓展网络消费。支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居民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旅游、金融等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商务领域大数据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省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加快培育本土电子商务标杆企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和推动地方电商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联盟创立阳江市电子商务创业园、阳江市农产品电商物流园、阳江市跨境贸易电商物流园和阳江华科国际电商物流园,解决工业品和农产品销售难、运输难问题。加快推进电子发票应用,完善电子会计凭证管理配套措施。落实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完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管理。在控制风险基础上鼓励支付产品创新,营造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等支付服务主体平等竞争环境。

(二)大力推进商贸物流发展。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流通函〔2014〕790号)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引导物流企业采用国家标准或制订企业标准,力争三年内成为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继续执行市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市区现代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建设工作方案》,以托盘标准化及循环共用为切入点,培育标准化托盘运营服务商,初步建立托盘公共运营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珠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造一批跨区域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将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布局纳入城乡规划。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保障运送生鲜食品、主食制品、药品等车辆便利通行。落实允许符合标准的非机动快递车辆从事社区配送的政策。高标准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商贸物流园区和仓储企业转型升级,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信息平台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三)促进连锁经营发展。以电子商务、信息化及物流配送为依托,推进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连锁,引导发展自愿连锁。以提高连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连锁经营效率为核心,支持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开设连锁店,建设配送中心,加快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发展。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建设直采基地和信息系统,提升自愿连锁服务机构联合采购、统一分销、共同配送能力。引导便利店、综合服务社等业态进入社区和农村,规范和拓展代收费、代收货等便民服务功能。鼓励超市、便利店等场所依法依规发展便民餐点。

二、完善现代流通基础设施

(四)优化商业结构布局。加强商业网点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促进大型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加快构建农产品、工业品双向畅通的流通网络。制订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对纳入目录的项目给予优惠减免相关费用。一是建设中央商务区。以阳江市城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重点,以沃尔玛、广百、卜蜂莲花等大型商业项目布点阳江为契机,以滨海新区城南核心片区规划为载体,培育、引进符合我市产业政策和规划的城市综合体等商业集聚业态,引入百货公司、连锁超市、品牌专卖店、特色餐饮业、影剧院、高星级酒店、主体购物广场等生活性商贸项目,打造我市的中央商务区。二是建设金融服务功能区。依托阳江国际金融大厦,努力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进驻,打造金融服务功能区。三是建设高铁商务集聚区。利用高铁市区站落户阳江滨海新区的优势,结合交通站点重点发展商务休闲、主题餐饮、购物中心、休闲品牌,集商贸、餐饮、物流、快递等于一体,积极倡导体验式主题商业,打造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四是提升完善城中核心商圈。整合阳江市区新华路商业街、南恩路商业街-东风路、石湾路商业街、东门路商业区、文化广场商业区、雨田广场商业区和名扬广场商业区以及太傅路、河堤路、金鸡路商业带和石湾路与西平路之间的阳江专业特色街(4个专业街1个美食城)等商业服务功能区,利用各自优势,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形成功能完善的核心商业版块。五是深度开发城北、城东副中心商业服务功能区。以阳江五金刀剪商贸城、华科国际生活广场、益华购物广场和以市区毗邻阳东区域、正在建设的东汇城商汇中心为龙头,合理布局刀剪商贸、家居市场和物流中心,文化教育、酒店办公、商业娱乐综合区,主题商业、汽车销售、总部办公综合区、文化创意办公综合区,金融传媒办公综合区,打造城北、城东副中心商业服务功能区。六是积极推进各县(市、区)商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提升城市和农村零售业态,引导大润发、华科国际、新都汇、益华百货、新一佳、华润万佳、国美、苏宁等外来大型企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商业或跨国零售集团落户阳江,形成集物流配送、饮食、休闲娱乐、交通、通讯、金融和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商业发展模式。走“万村千乡”模式,重点引导和扶持江城商业集团、供销社、佳惠、阳春润华等企业向农村发展,提升农村的购物环境。

(五)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抓住阳江融入珠中江经济圈的机遇,发挥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路网的组合功能,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中心、专业市场以及全国性和区域性配送中心。重点抓好城北农产品物流园区、粤运物流城、中国物流、三七物流、农垦物流、阳江港物流园区、阳江国际汽车商贸城、城南海(水)产品物流基地、阳西供销物流园以及五金刀剪、汽车、建材、烟草、成品油、天然气等物流仓储项目的规划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和扶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着力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

(六)促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发挥各地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进专业市场和市场集群升级改造,支持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对城区商品批发市场异地搬迁改造,政府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执行可采取协议出让的方式安排商品批发市场用地的政策。鼓励商品交易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和信息化应用,拓展商品展示营销、研发设计、品牌孵化、检测回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商务服务等功能。以阳江汇达公用型保税仓和华南城通物流仓储基地为基础,重点培育建设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构建“国际采购-进口-销售”一体化现代交易平台。以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商贸城、华科国际家居建材交易广场、阳江市海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拓展商品市场对外贸易功能,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辐射面广的内外贸结合市场。加强批发市场周边道路、停车位、公交停靠站点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优化客货运交通组织,切实解决批发市场物流配送难的问题。

(七)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产地集配中心、标准化冷库、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藏车辆购置更新、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平台建设。争取于三年内建成肉类蔬菜从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较完整的食品监管信息网络,初步实现肉菜流通闭环监管和来源可追溯、去向可索证、责任可追究。全面推进农超、农餐对接,推进农产品直采直购,完善产销衔接体系。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投资经营,做好公益性批发市场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培育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优惠政策。争取我市水产品、肉禽和蔬菜集中报关权,解决农产品经基地生产、采收、运输、口岸分类、报检、报关、香港市场分销等环节时间较长、损耗较大、质量下降等问题,解决我市农产品大规模向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出口难题。推动我市猪肉生产企业争取获得国家和省政府冻猪肉政府收储资质,解决农户卖猪难问题,稳定猪肉市场价格。以嘉吉粮油、羽威饲料等农产品进口企业为核心,创建阳江进口农产品交易中心,调节优化我市农产品结构。

(八)加快居民生活服务行业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规划标准,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0%的政策。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设公益性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加快培育一批龙头家政服务企业,健全养老护小型家政服务人员培训体系,扩大家政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完善餐饮行业标准体系,研究制定《阳江菜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等地方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加快生活性服务业“营改增”步伐,积极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

(九)推进绿色循环消费设施建设。鼓励商业企业运用绿色低碳节能设备设施,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在具备条件的商业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夹层玻璃光伏组件等新材料产品应用,培育一批集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市场、商场和饭店。支持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商品生产企业(基地)对接,推广绿色低碳采购,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倡导绿色消费。逐步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规划布局,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加快升级改造,推进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

三、深化内贸流通支撑体系建设

(十)创新内贸流通管理体系。健全内贸流通行政管理的权力清单、部门的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建立适应大流通、大市场发展需要的流通管理体制。推动流通行业协会改革,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充分发挥其连接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作用。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专业批发市场、零售、会展、生活服务业等传统流通领域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商贸物流、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新型流通管理体制,深化监管方式改革,形成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带动全市流通业改革创新。筹备成立阳江市商业联合会,鼓励商贸流通企业抱团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引导优势流通企业采取参股、控股、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落实国家和省推进国有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有关政策,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制重组,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流通企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对商贸企业综合授信额度。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在东南亚、非洲、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产品种养基地,在欧洲、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营销基地和售后服务网络,鼓励物流企业、货代企业和大型流通企业建立海外仓。研究制定我市促进转口贸易发展政策,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发展转口贸易。各县(市、区)要建立重点流通企业台账服务制度,对促进地区消费贡献突出、营业额排名前列的批发市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企业,采取挂点联系和“一企一策”等方式,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十二)推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函〔2014〕919号),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平台优势开展贸易洽谈、展览展销、采购对接、购物促销、电子商务等服务。积极推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至2018年底,争取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优质的咨询和推广服务。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开发符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完善小微商贸流通企业融资环境。

(十三)推动商品与文化创新发展。加强对内贸流通领域传统技艺的保护,支持本土文化创新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商品流通。鼓励商品文化创意和设计创新,支持消费类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以创意设计增加消费品文化附加值。提升商业设施的文化内涵,引导流通企业在商品陈列、商场装饰、环境营造等方面突出创意特色,增加商业设施和商业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

四、实施扩内需、促消费工程

(十四)继续办好全市消费促进月活动。依托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市县联动,每年举办不少于30场消费促进活动,各地至少在当地举办2场规模较大的促销展销活动。鼓励创新促销方式,支持“商文结合”“商旅结合”“商娱结合”“商展结合”。拓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信息消费等。公安、消防、城管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流通企业举办各类促销活动。

(十五)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模式创新。加快推动高新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引导生产企业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促进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积极促进汽车消费,开展汽车销售、维修、置换等联展促销活动,研究制定鼓励性的新能源汽车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补助政策。鼓励“网下体验、网上下单”或“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相结合的新型消费模式。支持发展信用消费,鼓励竞争,改善电子支付环境。加强银商合作,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

(十六)深入拓展阳货内销市场系列活动。举办网上展销活动,拓宽阳货销售模式,加强阳货内销平台建设,拓展内销渠道,提高内销市场占有率;依托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商贸城为阳货营销据点,不定期举办五金、刀剪、日用品、服装箱包鞋帽、文化艺术等类型展览会、订货会,定期组织企业赴省外建设阳货营销中心;鼓励商协会组织行业企业建立品牌营销联盟,到省外设立“阳货”品牌联盟展示体验店,抱团开拓国内市场;继续办好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树立省内名牌展览旗号。

(十七)建立和完善商贸流通业统计监测体系。做好消费指标分析,加强信息、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等领域的消费情况分析。充实样本企业数量,优化样本企业结构,拓展稳定的统计数据来源。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引导,提高市场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五、切实改善营商环境

(十八)降低流通企业营商成本。继续实施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行动计划,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完善公示制度,加大对违规收费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推进工商用水同网同价政策全面实施。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落实跨地区经营企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规范银行卡业务市场,促进收单机构合规经营,切实落实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相关规定。

(十九)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和行业垄断。着力破除市场壁垒,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排除、限定竞争等内容的规定,不得限定或变相限定单位或个人经营、购买、使用指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开展专项清理工作,重点整治设置地区封锁、阻碍商品自由流通等行为,取消针对外地企业、产品和服务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规定歧视性价格等行为。

(二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减少执法层次,实现市场监管与执法重心下移。根据不同层级政府事权和职责,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大力推行在线监管、信用监管、溯源监管等现代监管模式,重点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监管。完善网络商品的监督抽查、风险监测、源头追溯、质量担保、损害赔偿、联合办案等制度,依法惩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举报投诉办理和违法行为曝光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二十一)加快商务信用建设。深入开展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试点,整合公安、工商、税务、质监、金融、卫生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全市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物流企业建立基于诚信交易单数、纠纷处理等指标为基础的信用等级评价,引导零售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消费体验评价。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具备信誉搜索、同类对比等功能的综合评价,鼓励行业组织开展以信用记录为基础的第三方专业评价。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完善国内贸易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依法发布失信企业“黑名单”。加大诚信兴商宣传力度,继续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百城万店无假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正版正货承诺等活动,发挥商务诚信建设重点推进单位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营造诚信文化氛围。

(二十二)强化政策引导。设立阳江市内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扩内需促消费、现代物流业发展、农贸市场转型升级、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特色街区建设、绿色循环消费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