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三核”创新驱动打造科技顺德创新走廊

1月16日,《佛山市“一环创新圈”战略规划》正式发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顺德作为经济大区,肩负着佛山创新驱动主力的重任。

不久前召开的顺德区党代会和两会将建设科技顺德放在迈向现代化的首要位置,并提出要在禅南顺高端创新集聚区规划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快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争当大湾区协同创新主角。

作为建设科技顺德的一线部门,顺德区经济与科技促进局局长柯宇威受访时表示,将依托中德工业服务区、南方智谷、顺德高新区加快建设三大科技创新核心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产业集群,同时实施高企增量提质计划,争取实现国家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1 依托库卡、大疆打造智能制造千亿产业集群

在整个科技顺德的空间布局上,中德工业服务区、南方智谷、顺德高新区被寄予厚望,成为顺德三大片区创新资源集聚的三大支点,而三大平台又有各自分工,体现着不同定位、不同产业方向。

其中,中德工业服务区充分利用好北部片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主攻智能制造产业。今后将围绕库卡和大疆及其上下游企业,以及美的、隆深等本地成长型的机器人智造企业,形成智能制造完整产业链。“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在国内引领的千亿级先进产业集群。”顺德区经济与科技促进局局长柯宇威对此信心满满。

东部的南方智谷依托现有的北京科技大学、中大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碧桂园新能源汽车小镇项目,重点承载新能源、科技创新型企业。其中,由碧桂园引入的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研发、创新运营、前沿示范、创新创业等业态,在顺德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约25亿元,将于本周正式奠基启动。

而地处西南片区的顺德高新区则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军民融合产业,同时承载本地优质企业增资扩产、资本运作投资项目。目前万和、新宝、嘉腾、申菱等本土龙头企业已经争相在当地投资布局。

“希望依托这三个产业核心,打造顺德的创新走廊,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进行无缝对接。”柯宇威说。

2 每年投5亿元支持实体经济科技升级

建设科技顺德,今年的顺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计划利用财政投入15亿元支撑实体经济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柯宇威解释,15亿元资金是近三年合计数,平均每年出资5亿元,主要用在高企培育,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创新团队引进,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知识产权、异地科技孵化平台、科技创新券等方面。“投放的这些领域是区委区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范畴,与支持科技创新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要推进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是关键。近两年来,顺德抓住创新驱动的“牛鼻子”,高企培育数量上大幅提升。

2016年全区高企数量达到942家,几乎再翻一番。2017年顺德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数量达994家,第一批初评通过数298家。“接下来要从简单数量增加迈向质量提升,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例要提升。”柯宇威说。

此外,针对传统产业集聚的特点,顺德还将着力推动科技力量武装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柯宇威表示,今年将重点开展家具产业集群优化提升,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去。“目前顺德家电、机械装备超2000亿产业集群,今后家电要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机械装备朝国内一流产业集群迈进。”

3“金科产研”力争国家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在打造科技顺德的过程中,今年的顺德党代会报告提出了“金科产研”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尤其突出了研发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近几年,顺德在研发上的布局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包括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广东顺德西交大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10多个各类公共创新平台,这类平台吸引了一批专业人才集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

不过,柯宇威坦言,目前顺德的公共研发平台偏向理论研究比较多,与本地企业对接不足,缺乏市场化运作能力,研发项目与企业需求不是十分契合,也缺乏基金或投资资源链接的育成孵化体系。

“目前,顺德在一些前沿性、引领性研发平台的建设上远远落后于国内大城市,与东莞相比也落后。”柯宇威表示,接下来要通过与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建设科技园区,打通高校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与顺德产业对接落地的通道,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将在下周开园。“要力争在国家级创新平台上实现零的突破,希望有国内引领性的研发平台在顺德落地。”

企业样本

龙头企业深耕顺德 加码顺德科研力量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打造科技顺德之路上,一些企业早已悄然行动,以自身实践探索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本地机械装备龙头企业,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科研布局上动作频频。2016年邀请德国专家Dr.-Ing.Hans Wobbe加盟,担任伊之密的首席战略官。去年11月,伊之密德国研发中心在亚琛工业大学注册成立,并正筹备建设团队成员,同时,中心聘请了德国亚琛大学塑料加工研究所前首席工程师作技术顾问,预计明年3月份投入运行。

“目前公司科技投入占总营业额5%,在顺德企业平均数之上。”该公司副总经理余焯焜介绍,今年,伊之密计划在顺德大良五沙基地,投入5亿元,建设世界级创新中心,主要用于新产品和大型产品的测试、研发、交流,同时以客户为中心,形成集成技术的开发平台。

而在不远处,在大良五沙科盈工业园的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仍在潜心研发新一代产品。

科凯达机器人主要从事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研发、生产、推广及相关数据处理、故障诊断识别、故障排除工作,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化电力输变电系统故障识别与修复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背靠武汉大学的技术团队及清华大学的投资。

落户顺德已有3年多,然而在外界看来,科凯达显得有点“平静”。该公司董事长赵铸基坦言,从实验室中试产品到开发出市场通用产品过程比较艰难。“这三年来主要全力以赴做产品可靠性研究和迭代,投入超过8000万元。”

但正因为在科研上的沉得住气、厚积薄发,科凯达成为全球首个实现高压巡检机器人商业化生产的企业。2017年,科凯达的销售额大概1000万元左右,而今年单国内电力系统的业务收入就有4000万元。赵铸基预测,明后两年将是科凯达的业务爆发期。

“今年,我们还将与一家国际在数据处理、图像识别领域最顶尖科技公司的合作,联合开发一款机器人,可以应用在电力系统以外的行业。”赵铸基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潮流是打造科技顺德必须抓住重大机遇。

在赵铸基看来,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有其一定规律,需要给予一定时间,让其扎扎实实发展,最终一定能做出一定成绩。“高科技企业不一定要很多地、很多厂房,顺德有很好产业配套能力、多年来对实业的支持也形成了较好的经验,完全有实力建立起高水平的科技产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