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广东江门扶持政策加码力挺实体经济

中车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落户江门短短几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中车集团在广东省内投资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多、开发基础最好、条件最成熟的整车生产基地。

江门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对支持技术改造、吸引高层次人才、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亿美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高效电机项目,提出要打造江门的“特斯拉”;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正在鹤山建设1个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园,预计项目投资高达50亿元,占地面积超过2000亩……

今年上半年,多个先进制造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在江门掀起了新一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热潮。数据显示,近年来,江门共引进亿元以上装备制造项目85个、投资总额近400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该市新引进了一批投资额超1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A 筑巢引凤

4个万亩园区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走进中车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十几列CRH6车厢整齐地排列在总装车间。在该公司落户江门的短短几年间,这里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中车集团在广东省内投资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多、开发基础最好、条件最成熟的整车生产基地,中车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也成为目前华南地区唯一的城际动车组生产企业。

如何通过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与产业对接,推动江门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中车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所处的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正是江门发展装备制造的重要版图之一。通过推动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建设,江门为本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加速腾飞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源源动力。

随着大广海湾的开发不断深入,今后该区域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将进一步集聚。在江门未来的产业版图中,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有望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先进装备制造资源落地,助力江门打造完善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

去年5月,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创建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该合作区由此成为国家级平台。合作区接下来将加强与欧洲各国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等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打造国内一流的开发开放功能平台。

与其他两个国家级平台相比,创新示范区尤其强调的是“创新”。笔者获悉,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跳出江门国家高新区的范畴,构建以江门高新区为核心,统筹全市创新活跃区域的“1+6+N”创新格局,引领带动江门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江门进一步提出,要在继续提升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重点谋划推进4个“万亩园区”建设,即广海湾台山工业新城、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深圳—江门工业园、珠西化工集聚区等四个万亩级园区和江门“人才岛”。

笔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当前四大“万亩园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各园区在理顺工作机制、编制相关规划、整合土地资源、建设基础配套设施、招商引资方面进展顺利,成效初显。如,四大“万亩园区”当前已累计完成征地12255亩等。

其中,台山工业新城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未来将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装备、重卡及汽车零部件、金属制造产业等;广海湾园区将打造成为珠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此外,江门还积极探索与深圳共建“深圳—江门工业园”,力争引进更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资源。

招商引资

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

有了产业平台,如何引进更多产业项目?今年以来,为落实“工业立市”战略,江门紧抓“招商引资生命线”,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促进江门先进制造业发展。继出台“民营经济12条”“人才强市14条”等多条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后,日前该市再放大招,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

江门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政策为近年来江门在该领域中扶持力度最大的政策,分别从“吸引新投资”“鼓励再投资”“优化结构”“强化支撑”四大方面归纳了12条扶持措施,着力提升江门实体经济的存量、增量和质量。

该政策还明确,对落户的重大项目、知名企业、新认定的总部企业,最高给予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额度全额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奖励;对江门市大型骨干企业及后备骨干企业,给予加快发展奖励、管理团队奖励、兼并重组奖励和上档次奖励。

实际上,本次“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的出台,正是江门针对“珠西战略”实施精准招商,不断加大招商力度的最直观体现。据介绍,“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是在江门现行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创新对重大项目、总部项目、知名企业、增资扩产等的扶持办法,扶持力度为近年来最大。

此外,“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还对支持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降低企业成本、鼓励集约用地、吸引高层次人才、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此外,该政策明确指出,对现有先进制造企业一次性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或外资项目新增外商实缴注册资本达到一定数额的增资扩产项目,奖补总额不超过企业增资扩产固定资产投资。

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超奇认为,对目前已经在江门投资建厂的企业来说,江门出台的这项政策,对于企业增资扩产方面的鼓励与支持是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同时也是该政策相较于以往招商引资政策更全面、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C 项目落地

轨道交通产值同比增逾287%

在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宽敞的制造车间里,一排排车轴垒成一面面铁墙。从流水线下架后,这些车轴将被出口至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富华集团落户江门的首个项目,富华重工自2010年正式投产后,产业扩张的步伐一直未停歇。今年以来,继台山、新会之后,该公司又在鹤山市投资50亿元,建设一个占地2000亩的富华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园。

作为“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今年以来,江门引进的多个装备制造项目逐渐“开花结果”。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6月,该市新开工的装备制造项目达到14个,数量在“八市一区”中名列第三,计划总投资116.1亿元。此外,全市新投产项目也达到11个,数量在“八市一区”中排第四,预计产值将达到62.9亿元。

以今年的江门市重点项目为例,鹤山市辉隆机械有限公司包装专用设备项目、鹤山市宝华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输送设备项目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华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精密金属连接件项目、台山市天丞汽配有限公司汽车铝轮毂项目、广东永丰智威电气有限公司供配电设备生产项目等产业项目实现新开工建设。

上述项目的落户,促进了江门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完善,未来有望形成产业集群的飞跃式发展。其中,备受各方关注的轨道交通产业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5.58亿元,同比增长287.38%;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2亿美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高效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项目;深圳市海目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江门投资15亿元,主要生产激光设备及新能源汽车电池设备。

春江水暖鸭先知。江门装备制造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还吸引了不少企业纷纷在该市进行产业布局。据统计,今年1—6月,江门新引进投资额超1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77.3亿元。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的项目有2个,分别是投资额为30亿元的华生电机产业城项目、投资额为11亿元的隆鑫高端机车项目。

随着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上半年,江门市装备制造业的各项数据“全线飘红”。其中,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投资额分别达到172.3亿元、142.3亿元,同比增长13.9%、13.3%,两项指标完成进度均在“八市一区”中排名第一。

■一线现场

中车广东公司日均生产一列动车

走进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站在高处往下看,明亮敞阔的总装车间里,十多辆车厢大致呈“U”字形排列,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组装每一个零件。

“目前,我们正在为广珠城际铁路生产一批CRH6—200动车组,前后一共要生产12列。中车广东公司有关责任人告诉笔者,这是中车广东公司今年的重大项目,亦是广东中车投产以来任务量最大、生产周期最短的项目。

迎来落户江门之后最大订单

2010年,中车正式落户江门新会,进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目前,这里已发展成为中国中车集团在广东省内投资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多、开发基础最好、条件最成熟的整车生产基地,中车广东公司也成为目前华南地区唯一的城际动车组生产企业。

中车广东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公司总装车间长330米、宽60米,面积接近2万平方米。目前总装车间启用了动车组一条流水生产线,分为前装和后装两个工区,每个台位负责特定的工序,完成后车辆运送至下一个工作台。“每个工作台每天都需要完成一辆车厢相应的组装任务,每天往前推动一辆车厢,以保持每天一辆动车组落车的生产效率。”

“目前,我们正在为广珠城际铁路生产一批CRH6—200动车组,前后一共要生产12列。其中7月已交付2列,8月底将交付3列,剩余7列还在紧张生产、装配和调试当中,计划9月将交付4列,10月交付最后的3列。”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CRH6—200型动车具备“快起快停、快速乘降、载客量大”的特点,更适合城际动车,一列CRH6—200型动车可载客1488人。该负责人介绍,这是中车广东公司今年的重大项目,亦是广东中车投产以来任务量最大、生产周期最短的项目。

在此基础上,江门依托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以广东中车为龙头加快布局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高端配套企业,着力打造一个全链条的产业集群。除了中车广东公司的1500亩土地外,还有5100亩留给相关配套企业。据介绍,目前落户于此的企业包括提供总装基础件的广润、以牵引设备见长的德国西门子、以制动设备闻名的克诺尔等世界轨道装备制造巨头。

站在中车园区往外看,一幢红色瓦顶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该处正是未来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届时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将在此交汇。

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未来中车广东公司还将上马动车修造项目。笔者在走访时发现,目前园区内还有大片未开发土地。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域属于二期厂房建设,已完成地皮处理,计划新建调试厂房、三四五级修造基地等。“中车广东公司除了新造城际动车组、地铁、有轨电车等整车,还规划了轨道车辆项目维修项目。”

全自动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

据中车广东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一辆列车的诞生需经五道大工序,包括车体组装、表面处理、总装、调试以及动调。“铝合金焊接技术是我们车体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符合欧洲标准。”其中,铝合金的焊接环节对厂房环境要求较高,要求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在65%以内,否则可能对车身成型、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列车生产中焊接所需要的劳动量极大,为此,中车广东公司引入全自动机器人设备,把所有参数设定好之后,焊接机械手将自动进行部件焊接,既节省劳动力,同时又加快了生产效率。车间负责人表示,“焊接之后还需进行开孔作业,此步骤对精准度要求极高,丝毫偏差都会对车身的受力造成极大影响,我们能够做到精确到毫米。”

车体组装完毕后,实际上相当于“毛坯房”,还需要进行装修。笔者看到,列车在表面处理厂房进行涂装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此后再被运入总装车间安装排气系统、制动系统等。

车间的一名工人告诉笔者,自动管路是其中一道比较重要的工序,相当于汽车的刹车系统。“从制造到交货,我们会对管路进行4次清洁,最后再检查一次,确保管路里没有堵塞物。”

总装完成后,列车将进入调试阶段,一般而言,CRH6动车组需要8至10天,地铁需要7天。车间负责人介绍,一个调试厂房最多可同时调试6列列车,最快一个星期可调试3—4列列车。

而在调试车间,车间有关负责人表示,车间可进行窄轨、标准轨、宽轨等多个基本轨道类型列车的调试。“厂房电压站能提供不同类型列车的电压输送,通过第三轨受电和接触网受电的列车亦可以在这里进行调试。”

笔者了解到,列车在厂房进行调试后,最后还需被迁移至户外的测试轨道上进行“动调”,若无问题即可交付。此后,通过外接的联络线,“落地”的列车可直接通过铁路输送到各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