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佛山市:制造业大市的生态文明之路

佛山为期5年的“创森”工作迎来了收获。

10月10日,在2017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佛山荣获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会上表示,佛山将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佛山力量。

5年来,佛山累计投入86.15亿元用于森林城市建设,通过森林扩增、绿城飞花等举措向河涌、道路、乡村等拓展绿色空间。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60.35万亩,建有县级以上森林公园38个、县级以上湿地公园11个、公园绿地1043处、森林生态廊道956.4公里,其中超千亩以上生态公园达49个。林城相互衬托的美好愿景正在佛山变为现实。

作为一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1万亿元的制造业大市,佛山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背后,正是其坚持并行之有效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坚持以绿色提升城市品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传统产业革新,严守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的实践中,佛山着力统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下决心破解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命题。如今,以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目标,佛山正走上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创新增长道路。而“创森”开启的新一轮绿色升级,则让佛山踏上一个更高的城市发展起点。

回望“创森”路??工业大市的绿色探索

进入十月,地处岭南的佛山仍被片片绿意包围。高明云勇林场繁茂的树林覆盖着层层叠叠的山峦,蔓延成一片绿海;大良桂畔的绿树掩映与水中树影交织,一派清丽;佛山新城深浅不一、明暗各异的滨河景观带,沿河岸如画轴一般展开。

今天的佛山,已然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

建设森林城市,是加快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更是对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长达10年的绿化建设探索以及统筹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的肯定。

佛山多年前就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高水平的绿化工作。其中在2007年,佛山开启了“三年促变、绿地佛山”行动,加快一环生态廊道、主干道绿化景观以及公园绿地的建设与改造。也是这一年,佛山领导班子首次以集体植树作为拜年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以身作则将生态绿化理念更深入贯彻到实践中。

此后的佛山,绿地面积提升,生态景观林带扩大,并把“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收入囊中,绿化探索硕果累累。而更重要的是,这一切为佛山进行更高起点的生态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做足功课。

2013年,佛山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踏上了一条制造业大市守护并拓展森林生态空间的道路。

为破解城市建设强度大、生态用地紧张的局面,佛山明确提出“加大绿的力度,增加绿的面积,提升绿的质量,提高绿的水平”,以森林生态体系和绿色生态水网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森林绿化进城下乡、公园林带连线成片、“绿城飞花”等工程,积极向河涌、道路、乡村拓展绿化空间。

生态建设与景观塑造、森林资源管护与绿化提质增效等举措不断推动“创森”进展。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持续增加,更是让“创森”渐入佳境。

2016年,佛山进入“创森”攻坚期,出台了《佛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两年攻坚行动计划》,定下“2017年6月前完成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各项考核指标”的目标。

从森林生态体系到森林文化体系的完善,从水系绿化到珍贵用材林建设,随着一个个难题被攻克,受益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民群众。

最新统计显示,启动“创森”以来,佛山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019.35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由34.16%提升到36.3%。今年9月1日,鲁毅在迎接国家林业局调研组考察时表示,佛山高位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已使其从昔日烟尘弥漫的工业重镇蝶变为如今“城产人”融合发展的岭南生态绿城,实现从“浅绿”到“深绿”的发展。

发展新动力??“城产人”融合促城市蝶变

10年多的绿化努力与5年的“创森”探索,显著提升了佛山的城市“颜值”。然而改变远不止于此。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佛山5年来的实践证明,“创森”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还增强了城市竞争力。

随着“增绿”从理念到实践深入城市肌理,佛山从内到外均经历了一场城市发展形态的蝶变。包含“创森”在内的绿化生态打造,更是成为这座制造业大市驶入转型升级发展新轨道的绝佳契机。

2012年,佛山全面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投资超千亿元的近百个城市升级项目引领了一场全面变革。而生态环境和宜居城乡建设正是城市升级的核心工程之一。此外,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等“四化”的阶段性目标中,绿化更是被置于首位。

生态建设带来的城市转型升级红利不断被挖掘;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因此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去年6月,佛山城市治理大会宣告,佛山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城市引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会议提出,佛山必须站在高起点上谋划城市未来,从“产城人”融合向“城产人”融合转变,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会议还指出,要努力将佛山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引领的现代产业之城、城市功能完善的岭南品质之城、环境优美宜居的绿色生态之城、开放包容有序的和谐幸福之城。

与之相呼应的,是佛山加大力度推动城乡绿化向生态化、森林化、色彩化和景观化发展的努力,让生态建设勾勒出的高品质城市画卷进一步舒展。“创森”以来,全市新建森林公园12个、城市公园176处,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森林城市格局。

不仅是绿色的环境在完善,绿色的文化与产业效应也持续扩大。一系列绿化行动催生出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6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佛山,更增强了城市绿化的影响力和文化的渗透力。

同时,“创森”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飞跃。2016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204.9亿元,家具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全省第一。佛山生态旅游产值不断创出新高,2016年吸引游人共计4066万人次,总收入超过620亿元。

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核心——人也从这场绿色引领的城市升值中不断提升获得感。

绿化建设已连续多年成为群众满意度最高的项目,每年举办的“美丽佛山,一路向前”50公里徒步活动更是吸引着20多万名市民参与。调查显示,佛山市民对“创森”工作知晓率、支持率、满意度分别达到91.71%、97.87%、97.21%,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动的局面。

迈上新里程??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

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不是终点,而是佛山踏上更高水平绿色发展道路的新起点。

9月底,佛山市委常委会会议对《佛山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佛山市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城市生态绿心群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审议。

会议提出,佛山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走好佛山特色的工业城市生态文明之路。佛山要把城市生态休闲绿化公园串点成面,形成绿道+绿网的高水平绿化体系,并整合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海桑基鱼塘田园公园资源,打造佛山国家生态公园。

佛山还将大力实施城市生态绿心群建设工程、森林小镇建设工程、“三旧”改造增绿工程、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一批1000亩以上的城市生态绿化公园,力争2022年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9.33%,把佛山打造成为山、水、林、田、湖、文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生态文明城市。

走绿色发展之路,佛山步伐不断加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佛山将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场会议上,佛山还部署了一系列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会议提出,佛山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规划建设禅南顺高端创新集聚区,促进“一环创新圈”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全面对接。

创新驱动与绿色生态,已经成为佛山发展道路上紧密结合的两大支点。今年以来,佛山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势头良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保持高速增速,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为了进一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佛山不仅正在进一步加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站在广佛同城化建设等维度,积极提升自身在大湾区范围内的生态优势,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

近日正式印发的《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宣布将广佛区域建设成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的宏伟蓝图。《规划》还将建设绿色低碳的区域生态环境作为广佛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出,要共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打造广佛城市绿心,共建富有岭南特色的城市门户绿地景观。《规划》还专门部署了重点森林公园、建设精品绿道线路等六项“十三五”时期广佛同城化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佛山发力人文生态建设

建“近悦远来”的理想城市

绿色发展道路正为佛山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全面而综合的利好。不仅是自然环境,佛山的人文生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9月,佛山召开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到,佛山将要打造的创新集聚区是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的国家级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佛山的“创森”过程中,人文生态的塑造同样是一大重点。以佛山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标识试点工作为例,其将生态标识作为展示森林城市建设、城市特色和历史人文的窗口,推动森林文化渗透到社区、乡村、校园、企业。

以各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依托,佛山还成功打造茶花节、桃花节、百合花文化节等14项森林文化品牌。同时,开展环佛山绿色骑行、“绿城飞花”诗歌大赛等系列活动,佛山建成生态科普示范基地34个;以全民植树绿化活动为载体,累计组织900多万人次参加认种认养、建设主题林等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种植各类树木1050万株,爱绿护绿意识在越来越多的佛山市民心中扎根。

除了促成“创森”与市民的互动,佛山在推动产业与绿化、高楼大厦和小桥流水共存的平衡中,通过产城人景高度融合,不仅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进驻,收获了经济效益,还呈现出处处见绿、四季开花的美景,提升了居住者和工作者的信心,增强了城市绿化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和文化的渗透力,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理想城市。

链接

佛山“创森”大事记

2007年

佛山领导班子首开义务植树拜年的传统,种植义务植树主题林活动加速兴起。同时,佛山开启了“三年促变、绿地佛山”行动,以更系统的规划引领绿化建设。围绕进一步完善“2+5”组团绿地系统和扩大城市绿地总量的目标,佛山加快一环生态廊道、主干道绿化景观以及公园绿地的建设与改造。

2009年

佛山积极推动广佛林业建设同城化进程。广州、佛山两市林业局在广州市正式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城市林业同城化建设与发展合作协议》。广佛两地林业绿化的发展重点在构建一体的林业绿化生态体系、联动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等四大领域加强合作。

2012年

佛山全面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组团中心提升、生态环境和宜居城乡建设等6大工程,实施近百个相关市级城市升级项目,并圆满完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2013年

佛山在绿色生态构建的顶层设计与引导方面,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并与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时,佛山起草了《关于开展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佛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等5份林业相关的配套实施意见。

2015年

佛山开启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把佛山建成“绿色宜居创新宜业的幸福城市和现代化特大城市”纳入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计划目标。佛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领导多次带队调研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森”工作。

2016年

《佛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两年攻坚行动计划》印发,提出2016至2017年开展全面攻坚,2017年6月前完成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各项考核指标,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实施森林城市建设五大主题行动:湿地汇锦、森林扩增、乡村叠翠、绿城飞花、森动传城。

数读

7019.35公顷

启动“创森”以来,全市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019.35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由34.16%提升到36.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8.73%提升到40.98%;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37平方米提升到14.67平方米

310天

2016年,佛山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占有效天数比例为84.7%,较2013年提高17.1%

758.82公里

“创森”以来,新建东平水道、潭州水道、顺德水道及广佛高速、广三高速、广珠西线高速等生态景观林带758.82公里,与1600公里绿道串联成网

313个

佛山整体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乡村森林家园313个、完成乡村绿化美化提升211个,形成了山水与乡愁相融、绿化与文化兼修的生态美丽新农村景象

2486公顷

佛山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林分改造2486公顷、新增生态公益林3001公顷。森林的持续提质增效,也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全市现有野生脊椎动物235种、野生维管植物103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