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十大品牌助南海桂城构筑文化高地

刚刚过去的2017年,从5月开始,南海桂城几乎每个月份都有重磅文化活动推出。从国际纪录片剧场、高雅艺术演出,到音乐节、城市徒步等,涵盖高雅、流行、亲子等多领域的文化活动将市民的周末“塞”得满满。

近年来,包括城市马拉松比赛、音乐节等过去专属于一线城市的文化活动在二三线城市兴起、风靡,有观点指出,这背后包含有地方政府对打造城市品牌、促进招商引资的诉求。而纵观全国,借助文化活动成功重塑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去年7月,桂城发布《“悠历桂城 文化悦民”——桂城街道文化体育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培育“千灯湖创客音乐节”“剧院丽影”等十大文化活动品牌,“以文化品牌推广城市形象”。就在这一年,连续举办多年的千灯湖音乐节悄然更名升级为“佛山千灯湖音乐节”,在这背后,也蕴藏了桂城将其文化品牌推广至更高层面的“野心”。

2017年,千灯湖音乐节更名升级为“佛山千灯湖音乐节”,首度引入原创乐队争霸赛。 资料图片

几乎每月都有重磅文化活动

不久前,一场以红色革命历程为题材的书画联展在桂城美术馆开幕,知名艺术家洪涛、李小如、封伟民等携作品亮相。这场将持续至1月8日的展览,是桂城美术馆策划的年度艺术展览。

桂城美术馆去年8月正式开馆,计划每年引进十场省级以上优质艺术展。开馆之际,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副局长蔡楚茹曾表示,在千灯湖中轴线寸土寸金之地,开放一个完全免费、公益性质的艺术展馆,是政府真正重视文化和接地气的体现。

桂城街道的大街小巷里,一些变化悄然发生着——32个社区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基地”;在小学、企业或是社区,38座自助图书馆接连挺立;平洲文化中心也迎来了升级,一层新增“国际纪录片剧场”,二层桂城历史文化馆即将开放,五层粤剧艺术馆别具特色。

桂城文化站站长林健勤介绍,2017年桂城仅在文化载体的建设上,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而关注“文化桂城”微信公众号的市民们发现,从5月开始,几乎每个月份桂城都有重磅文化活动推出。

5月,桂城与中国国际纪录片节合作,引入佛山首个国际纪录片剧场,放映了包括90年老电影、中国早期无声经典之作《盘丝洞》、口碑纪实电影《生门》等18部影片;6月,2017千灯湖音乐节拉开序幕,启动珠三角原创乐队争霸赛;6月底,桂城“剧院丽影”高雅艺术惠民工程正式启动,每月呈上一省级以上舞台艺术演出;8月,桂城美术馆开馆,2017首届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开展;11月,桂城夜间城市定向活动举行,3000多名广佛市民参与;12月,乐高LEGO欢乐行“悠历桂城·乐行三山”,吸引2000多人次参与。

在令人应接不暇的启动仪式之间,还穿插有“叠滘龙舟漂移”、桂城百村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其中,“叠滘龙舟漂移”以特色民俗一路登上端午期间多家省级媒体的头条,并被央视报道。

“过去一年中,桂城的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数量多、覆盖人群广。”谈及2017年桂城文化活动的成效,林健勤总结道。

桂城夜间城市定向作为“悠历桂城”十大品牌活动之一,每年吸引超过3000广佛人群参与其中。资料图片

政府补贴降低高雅艺术演出票价

在南海,文化建设已渗透到其三大片区的建设中,初步形成了东部“潮涌灯湖”广佛都市文化高地、中部“动感狮城”现代产业文化高地、西部“文翰樵山”岭南文化高地三张区域“文化名片”。

早在2010年,在一场围绕“如何打造东部广佛都市文化高地”的论坛上,知名时事评论员龙建刚就建言,南海要主动承接广州辐射,向广州推广南海的休闲文化。这场论坛结束后2天,广佛地铁首通段即开通运营,正式宣告了广佛间地铁时代的到来。

广佛地铁无疑加速了广佛同城化的进程,而桂城就处在对接广州的第一站口,成为展现佛山的一扇窗口。

如今,在桂城超65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常住人口占比近六成,这一比例高于南海的平均水平。桂城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也有其突出特点,“广州客”“白领”“创客”“年轻”是关键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都市型文化活动”成为了桂城文化发展的一大着力点。

了解到,桂城举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桂城国际纪录片艺术剧场”“剧院丽影”“千灯湖音乐节”等,均在政府补贴下,以免费或极低的费用开放给公众。如将于6日在平洲文化中心影剧院上演的“老泥车”男声四重唱,经政府补贴,一等票也只用30元。而去年12月,该组合在北京的演出票价从180元到580元不等。

“桂城国际纪录片艺术剧场”同样也是免费向公众开放,5个月的放映中,总体上座率接近艺术电影上座率的正常水平,个别场次达到90%以上。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展映合作部主管钟康看来,低门槛有利于在佛山培育纪录片的观影粉丝。

从另一层面来说,受众培育意味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与之相对应,中国国际纪录片节全年不间断进行的“金红棉”影展中,广州图书馆2017年的上座率达到90%。从桂城文化站获悉,今年“桂城国际纪录片艺术剧场”的排片上将依据今年搜集到的受众需求加以调整,用于链接粉丝的观影微信群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千灯湖音乐节改名升级

“蹦到全身酸痛,气氛太嗨了”“音质、灯光、明星阵容,非常棒,希望下一年还能看到!”这是千灯湖音乐节年度盛典后,来自市民的部分反馈。只要亲历过“千灯湖音乐节”“桂城城市夜间定向”等活动的现场,便可知桂城培育都市型文化品牌的“土壤”的肥沃。

2015年,佛山提出要推进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从全国不断兴起的马拉松新秀城市,到从一线城市蔓延至二三线城市的“音乐节”之火中可以发现,文体活动兴起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品牌、打响城市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等多方面的诉求。

《瞭望东方周刊》曾发表报道《音乐节与城市的联姻》,提出,青年人已成为文娱消费的主力军,正不断推动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与拓展。迷笛演出有限公司CEO单蔚的话被引用:“一个城市有音乐节,这个城市就会更有活力。”

音乐节对一个城市作用,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上最为突出。从2009年开始的“张北草原音乐节”,将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国家贫困县张北推上了“摇滚乐朝圣地”的高位。资料显示,首届音乐节举办的2009年,知名度暴涨的张北就吸引亿元以上项目20多个,招商引资400多亿元。

连续举办了八年的千灯湖音乐节“野心”也不小。2017年,该音乐节不仅升级更名为“佛山千灯湖音乐节”,还首度采用原创乐队争霸赛,阵线从去年6月延续至12月,并在年度盛典上搬来了众多重磅表演嘉宾。

据去年7月发布的《“悠历桂城 文化悦民”——桂城街道文化体育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桂城将逐步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为本土乐队搭建更广阔的音乐交流和发展平台,着力打造珠三角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