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广东中山如何全面激活“大湾区潜力”

深圳侧外滩上,宝安机场南侧,一个相当于47个国际标准足球场的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工程正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两年后,这里将完成人工岛填筑,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浮出珠江口。经过这个枢纽,便可东往深圳,西往中山,北往广州,南往香港。

中山伶仃洋岸,深圳的医疗器械产业园落户翠亨新区;包括被誉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三颗“原子弹”之一的华讯方舟也将目光望向了中山东部组团。

愈发便捷的交通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提供“高速路”。

愈发频繁的资源对接,为协同开放发展释放了更为积极的信号。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处于湾区几何中心位置的中山,正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具创新性的思维推进交通、产业布局。从区位优势到发展优势,跟上时代步伐,中山将迎来全面激活“大湾区潜力”的新时期。

新视野

立足“五个维度”看中山

作为近两年来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词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意义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发展路径图也愈发清晰。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有近10处地方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同时把湾区建设作为重点抓好的十方面工作的第三项单章节进行表述,提出“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破解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提升到很高的位置。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成员,处于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市将这一机遇视为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从中山近期先后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市两会来看,面对融入大湾区发展这一时代命题,中山意识到了“发展视野”的选择问题,并提出了立足“五个维度”的发展坐标:从中山的中山、广东的中山、大湾区的中山、中国的中山、世界的中山五个维度“跳出中山看中山”。

从中山看中山,就是回望历史,总结经验。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山也迎来建市30周年,曾经的广东“四小虎”留下的改革经验、专业镇经济所带来的启示都值得进一步提炼。立足实际、保持特色,将是中山进入新一轮改革跑道的起点。

从广东看中山,就是要把中山的工作放在全省大局中去谋划。按照珠三角发展纲要的要求,中山在产业协同发展、社会治理创新、交通互联互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承担怎样的角色,在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什么功能作用,都要放到全省的大局中考虑,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从大湾区看中山,就是要认识这一契机所处的天时地利和巨大发展机遇。地处大湾区城市群的几何中心,中山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如何借助这股东风乘势而上,把这篇大文章做足做好,是中山跟上新一轮大发展的支点。

从中国看中山,要借鉴其他先进地市的发展经验,包括周边城市在创新发展、社会建设等领域的先进做法,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同时看看别人走过的路。

从世界看中山,就是要用国际视野看中山发展,包括积极对标国际先进技术、链接国际优质资源、进一步树立开放的意识、加强对外合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立足“五个维度”看未来发展方向、谋未来发展空间,这也释放了中山在新一轮大发展起点上积极拥抱大城市、拥抱大湾区、拥抱高科技的信号。

新坐标

找准定位迎接“大湾区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行列”“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枢纽和航运中心”……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被明确提出。

从珠三角各城市召开的两会来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是各市的共性,各市也提出了各自的定位和规划。广州提出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深圳提出“打造湾区合作新亮点”;珠海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佛山则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

迎接“大湾区时代”,找准定位至关重要。

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中山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发展定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山有深厚的基础。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85.6亿元,同比增长8.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一;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3万户,增长21.4%;在第三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山签约项目62个,投资总额近千亿元,引进新松机器人、比亚迪、忠旺铝材等4个百亿级项目,百亿级项目数量居“八市一区”第一位。

打造产业创新中心,中山也有良好的产业优势。目前,全市拥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小榄五金、古镇灯饰、大涌红木等专业镇产业集群优势特色明显。

?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省“十三五”规划赋予中山的定位之一。结合中山高端制造、专业镇经济所带来的产业协作配套优势,中山已开始加强与深圳等城市的对接协作,重点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光电装备、健康医疗器械、高端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深度参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建设。

新速度

立体交通编织“30分钟通勤圈”

广东有句俗语,叫“路通财通”。要协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中山要协同推进大湾区城市群建设,首要的也是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努力实现与大湾区核心城市30分钟快速对接,推动实现大湾区城市群真正物理上的融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几何中心,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中山曾经的“喇叭型”地理结构正逐渐变为“A字型”发展格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珠江东西两岸加速流动,中山市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大交通版图正在改写。针对轨道交通短板,中山开始积极谋划大湾区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加快补齐区域内通勤化的轨道交通短板,才能支撑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大型铁路枢纽目前只有广州枢纽和深圳枢纽。根据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赋予中山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定位,中山要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铁路在密切城市联系上的重要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枢纽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山正积极推进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的工作,配合加快推进深茂铁路,实现与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30分钟快速到达,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1小时到达。同时,配合加快推进深茂铁路建设,中山提出要尽快谋划研究广中澳高铁、深肇铁路等高快速轨道交通,并考虑将深圳地铁和佛山地铁引进中山,未来在中山形成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有效缓解未来广州枢纽、深圳枢纽的客运压力。

高速公路建设也在积极推进。除了加快中开高速、广中江高速、香海高速、深中通道等跨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对接,中山还积极推动东、西部外环高速及中开高速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沟通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服务珠三角、辐射粤西的内连外通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珠江东西两岸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