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广东:粤东西北同振兴 协调发展闯新路

近年来,广东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三大抓手”和全面对口帮扶为重点,深入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形成经济“双支撑”。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平台扶持资金政策、省级工程中心100万元扶持资金政策……”说起在产业园享受到的优惠,邓晓娟能列出一长串。她是茂名电白一家企业的常务副总,随着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她所在的企业,在粤东西北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这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201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近年来,广东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三大抓手”和全面对口帮扶为重点,深入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形成经济“双支撑”,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粤东西北新增出省通道1条、连接珠三角通道4条,省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15%,第一轮全面对口帮扶顺利完成,珠三角六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89亿元,引进产业项目2062个、总投资4204亿元。

A

交通基建打“翻身仗”

去年新增高速通车里程近700公里

经济腾飞,交通先行,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认为,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加快交通建设。比如河源,为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场“翻身仗”,河源市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要全面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生活圈”,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半小时内上高速。构建市内“1小时经济生活圈”实现县县有国道,镇镇通省道,建设高铁,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为此,河源市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市高速公路建设分指挥部,率领指挥部成员各单位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凡是涉及高速公路建设的事项都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稳步向前推进。沿线各级政府和国土等职能部门也通过各种措施全力保障高速建设的用地,为加大排查巡查力度,河源市成立专门的护路队,妥善处置现场施工干扰。

河源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河源交通大会战坚持朝着省委、省政府赋予河源的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方向,全面融入深莞惠经济圈,实现河源经济振兴发展,记者了解到,河源现有、在建设和规划的高速公路达12条之多,这些在建和规划的高速公路在“十三五”期间将由蓝图变成现实,所有项目建成后河源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由目前的383公里增加到900多公里,约占全省1/10。

“现在回深圳开车走高速最快也要两个多小时,早上出发要很早,不然一个上午可能就在路上了,有高铁回方便很多。”河源开建高铁的消息,让在河源源城区一家从深圳转移过来的电子企业员工陈诚兴奋了许久。按照设计的时速,赣深高铁建成后,河源到深圳只需半个小时。

2015年末,广东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据统计,2016年,广东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5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34公里,其中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出省通道1条、连接珠三角通道4条。2017年,将继续完善粤东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抓好内联外通高快速交通网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B

产业共建模式多样

成珠三角企业进入粤东西北主流

“广东通过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珠三角中心城市往外的辐射带动力,珠三角创新资源正向粤东西北辐射,创新资源有序往外输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看来,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一体化发展正在闯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

产业共建是近年来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探索出的有效措施。据了解,目前广东的产业共建模式多样,有的企业在珠三角有总部和生产基地,在粤东西北进行产能扩张;也有企业总部和研发环节在珠三角,生产环节在粤东西北;或是技孵化在珠三角,产业化在粤东西北。通过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除了珠三角企业与粤东西北地区“一对一”产业共建的模式,还有珠三角企业与粤东西北多地进行产业共建。例如比亚迪集团,不仅在汕尾设立了电动大巴生产基地,还在惠州布局比亚迪电子生产基地、在韶关拥有电动叉车生产基地。

据悉,汕尾比亚迪新能源大巴一期项目于2016年4月投产,开工不到一月的时间,已接到深汕两地6434辆新能源汽车的订单,总价值达85亿元,仅这一批订单就超过去年陆河县GDP总量,预计整个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而韶关的“华南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则是粤东西北地区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资源,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体现。记者了解到,韶关计划围绕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引进政务大数据中心、行业高端数据中心等项目,吸引大数据龙头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落地,努力发展高层次的大数据产业集群,打造华南数谷大数据产业生态园。到2020年,数据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建成2万个以上标准机架,华南数谷园区设施基本完善。

据统计,截至2016年9月,2013年以来入园的1700家企业中,与珠三角地区有产业共建关系的企业共有530家,产业共建的项目占比越来越高,已经成为珠三角企业进入粤东西北的主流,让粤东西北地区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实现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C

培育壮大县域经济

特色产业园区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借着振兴粤东西北的机遇,电白以发展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契机推动发展。“电白区依托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平台,以“一园多区”的模式,迅速发展八个产业园区,”电白区工业园管理中心(电白区招商局)副主任(副局长)潘斌说,八个园区有不同定位,各自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江高(电白)园:规划总面积6000多亩,分两期开发,以水(海)产品加工、香精香料为主导产业,而六韬珠宝片区是一个集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园区,此外还有反哺创业片区、市民配套片区等。

这么多园区在建项目,是否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记者了解到,电白区委、区政府致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共为企业解决细化事项80项,每项事项由一名区领导牵头解决,事项涵盖园区企业的交通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报建审批、环境治理、土地争议、拆迁安置、迁坟转移等问题。反哺创业片区曾面临供水及综合管线问题,电白专门增加投资1500多万元助力解决。

此外,电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保持每周两次以上到园区调研和现场办公,亲自出面解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每个落户在园区的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安排专人当企业“保姆”,从项目的立项、环评、报建到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张育彪认为,没有产业空间,大部分集体经济很难实现可持续增长。对县里的企业来说,道理也一样,电白当地一家海产品公司的副总经理黄友民告诉南都记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很多问题,进入园区后,因为有对口的服务单位,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园区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企业入园后,公司的扩展项目得到更大力度的扶持和支持,技术难题有了更广阔的渠道衔接解决,同时企业对外的形象也大大提高了。

2016年,广东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2017年,广东还将继续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加快的鼓舞下,黄友民说,下一步,公司计划通过电商拓展更广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