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广州首座芯片制造厂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我们要在这里打造一个辐射全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聚落,产业链每一环的发展都离不开珠三角。”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在动工仪式上透露。
粤芯半导体除了带来总投资70亿元的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外,15家上下游企业随之而至。明年还将有400多名来自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的顶尖技术人员扎根广州开发区。项目预计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未来将形成千亿元产值,填补广州制造业“缺芯”空白。
芯片被喻为“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粤芯项目集合全球顶尖技术团队,可以在12英寸的晶圆上“切割”出90—180纳米级的芯片,月产量达到3万片,产能是8英寸晶圆芯片的2.25倍。在李海明看来,无论是广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等领域的布局,还是深圳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佛山的家电制造,都离不开多功能、高节能、高耐压的90—180纳米级芯片。然而如今芯片产量不足需求量的一半,粤芯项目可以快速填补市场缺口。
“‘广州芯’产业破局在即。”在广州市光机电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看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初具雏形。
两千亿级产业“加盟”广州知识城
□广州引进首个芯片项目,携15家企业串联创“芯”智造园
□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动工,整车和零部件产值将超千亿
>26日,广州迎来两大IAB相关产业的标志性项目。
总投资70亿元的广州首个芯片项目(以下简称“粤芯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破土动工,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同日启动建设。粤芯项目填补广州制造业“缺芯”空白,预计将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1000亿元产值,该项目选址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新能源新材料价值创新园内,预计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同日,宝能集团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动工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首期规划产能5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达产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两大千亿级项目同日动工,预示着“广州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风口’”的步伐从未停顿,而且动力十足。
粤芯项目填补了广州芯片产业空白,将为广州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转型升级;宝能新能源汽车项目将对广州巩固提升汽车产业优势、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挥重要作用。
打造中国的“德州仪器”▶▷
广州首座芯片厂开启“芯”时代
随着粤芯项目的破土动工,广州长期以来“缺芯”的困境将得以破局。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表示,项目的量产能力突出:可以在12英寸的晶圆上“切割”出90—180纳米级的芯片,其产能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8英寸晶圆芯片的2.25倍,建成后预计能月产3万片12英寸晶圆芯片。
放眼全国,国产芯片的自给率不到30%,而且目前已有的12英寸芯片厂多面向“高精尖”产品,而消费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制造等领域所需的多功能、高节能、高耐压的90—180纳米级芯片却几乎“无人问津”。粤芯项目将针对这一市场缺口,满足中国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5G等创新应用的模拟、混合制程芯片需求。
“粤芯项目将有望打造成‘中国的德州仪器’。”李海明表示,该项目旨在打造中国第一座以虚拟IDM(VirtualIDM)为营运策略的协同式芯片制造项目,“IDM意味着我们不是代工厂,而是从研发设计、品牌到终端应用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同时,在其动工的前一天,15家企业“携手”签约落户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区。同时,成立一只规模达5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具体来说,这些产业项目包括9个芯片设计项目、1个设计测试服务平台、3个封装测试项目、1个材料项目、1个产业基金项目。以粤芯项目为龙头,15家企业将建成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记者了解到,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重点以粤芯项目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引进一批大尺寸晶圆生产线项目,全面进军计算、存储和移动通信芯片领域,在新材料领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建设成为广州创“芯”智造园。
除粤芯项目外,今年10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项目投资7亿元,预计营业收入20亿元。而在9月,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签署协同式芯片(CIDM)项目合作备忘录,将共同投资68亿元建设协同式芯片制造(CIDM)项目。
自主品牌抢先机▶▷
2020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能逾30万辆
宝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将布局新能源汽车总部、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中心、整车先进制造基地、整车销售中心和物流中心五大板块。项目投资约300亿元,首期投资158亿元,建设整车厂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其中首期项目计划建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生产能力,预计2019年底首期项目建设投产。届时,广州东部将崛起一座全新的大型汽车产业基地,大大提升广州作为汽车大市的实力。
“宝能集团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战略合作,是‘种子选对了土壤,土壤选对了种子’”,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和亮点,越来越受社会青睐。今年10月,《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广州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30万辆以上,保有量累计达20万辆左右,建成面向国际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区。
目前,广州已形成东部、北部、南部三大千亿元级的汽车产业聚集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待发。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将进一步走进广州市场,而广州所具备的传统汽车工业基础又可为新能源合作提供接口。特别在自主品牌方面,目前广州拥有广汽传祺、广汽比亚迪和北汽(广州)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6.3%。
在广汽、比亚迪、宝能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变着全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格局。
例如,广汽集团未来5年将计划推出超10款新能源车型,建成新能源专用平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20万辆,并形成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和拳头产品。
■延伸
激发新动能助IAB新产业崛起
“从芯片的源头设计到终端应用,珠三角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整的供应链将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李海明表示,依托广州的枢纽优势,粤芯可以迅速和广州IAB产业对接,也可以和珠三角正在布局发展的5G、车联网、消费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制造等各领域迅速结合。
此次与粤芯项目一起来到广州的芯片设计企业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陈志樑举例,佛山家电厂商在开发智能空调时,要求根据气候、湿度的变化自动调节温度,这对空调内芯片的电源管理要求极高,不仅要节能,还要具备智能化、柔性化等特性,能与人“对话”,“从芯片的研发开始,就离不开珠三角的客户。此次落户广州,为我们提供了反应非常快速的供应链体系。”
李海明及其“朋友圈”布局广州的背后实际上是由于中国新一轮比较优势的形成。珠三角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制造体系和生产能力,拥有数量庞大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能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技术提供强大的转化支撑。
12月初,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穿着无菌服,走进珠三角的摄像头生产车间。在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库克表示,人工成本不是苹果来中国的原因,“这里拥有最好、最成熟的制造技术,我不知道在美国能否满足制造要求。”
在广州,利用背靠珠三角的优势,科技与产业的深度碰撞每天都在发生。世界500强企业通用电气公司(GE)在亚洲建设的首个生物科技园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破土动工。这个预计总投入为8亿美元的价值创新园区,引来了总投资22亿元的百济神州生物药项目也落户相伴,未来全球最领先的抗癌药将有望实现“广州造”。
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广州IAB计划开启的产业变革新浪潮。截至目前,广州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742家,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有29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广州,布局921个项目。
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看来,“广州是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最佳实践地”。从过去机器轰鸣的制造工厂,到如今挑战全球技术巅峰的创新研发中心,全球产业巨头开始将广州视为新一轮产业创新的动力源,全球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本正加速汇聚羊城。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陈思勤傅鹏黄少宏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