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高州“靶向引才”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在高州市首届优秀年轻干部全封闭集中培训班、“好心高凉”杯中学生冬令营和“六一”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都会出现新面孔,该市的党政班子成员成了主讲人,从冼夫人的“好心高凉”精神,到农业、教育、医疗“老三张”名片,再讲到生态、文明、文化“新三张”名片。该市将乡愁的种子深深种在莘莘学子心中,从小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作为高考人数和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连年居全省县域前列的教育强市,深入挖掘高州籍“人才宝藏”可谓事半功倍。

  靶向引才,适用就好,不求人才高消费,与高州市的大引才格局相得益彰。尽管地处山区内陆,但高州市近年来引入的急需型高层次人才数量在粤东西北居前,人才工作连续三年在茂名市科学发展观考核中排第一位。正在全力从“人才输出大市”转型为粤东西北“招才引智高地”的高州,面临着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才气激增”成为了高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力支撑。

  7年前离开高州跳槽去省城大医院的林秋伟今年回来了,除他之外还有2名医疗精英回归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疗作为高州的“老三张”名片之一,是一棵停满“金凤凰”的“金梧桐”,该院仅博士就有6人,高层次人才较2013年相比猛增146%。

  本土精英始终是高州市最大的财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该市成为了“人才输出大市”。如何扭转这个趋势,高州市想出了一个“笨办法”:从中小学生这个人格形成的关键年龄段开始进行乡愁教育。由于面铺得很大,工作压力空前,但该市的主要领导走进课堂主讲,形成了强势的带动力。“不了解家乡,怎么爱家乡,错过了人格形成期这个关键时期,以后要扭转观念就事倍功半了。”已数次走进课堂的高州市委书记何志强说。

  除了长远铺排,该市为了吸引人才也做“急攻”,近年来连续出台了5份文件以鼓励引才,从2014年起每年财政预算安排300万元作为人才专项资金,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安家补贴和生活补贴每月1万元,对于特聘急需人才更是有一系列解决后顾之忧的制度保障。

  高州市更在乎人才适用性,强调“靶向引才”,力避人才“高消费”。高州市创建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瑞辉的另一个身份是总工程师,作为1988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回乡创业至今,企业已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技术出身的他十分清楚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尽管企业管理层多为本科生,但他通过巧借外脑的方式组建了博士、硕士虚拟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10多所高校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

  近年来,高州市把镇街作为年轻干部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的主阵地,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素质和能力。积极鼓励支持在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下基层接受锻炼。“长期坐在办公室里,对基层的疾苦没有切身体会,会减缓他们成长的步伐。”高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弘说。

  分析高州市近年来的人才发展大势,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提升,该市的人才结构也从传统型人才向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转型。

  为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高州市对于创新型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倾注了特别的心血,“高州市行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纳入了省“扬帆计划”之中,目前已遴选培养领军人才39名。

  “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高州正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之城,广揽人才之后的聚合效应开始显现,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日益做大,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