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珠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加速 内涵亦需同步提升

就在上个月,位于前山的金嘉创意谷正式开园,成为珠海第三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总经理叶伟轩眼中,这里是创造梦想的基地,也是实现梦想的载体。

在珠海,这样的“梦工厂”正在逐渐增多。V12、金地动力港、金嘉创意谷等文创园相继开园,左右创意园、乐士文化区、北山中西文化创意产业园、横琴·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也都在规划建设。

这些园区,为珠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梦工厂”,他们如何在产业集聚的模式、类型、效益上寻求突破,并吸引更多的“造梦者”和“追梦人”,成为珠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事实上,珠海近几年也在一直在着力推动包括园区在内的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珠海市文化体育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设想,下一步珠海将围绕产业集聚,计划形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片区化,包括前山创意城片区、南湾文化艺术消费片区、金湾文化产品制造片区、横琴国际动漫岛等,突出珠海特色,让文化产业发展“多点开花”。

样本

从广泛招商到淘汰不合格企业部分文创园自发走出提升之路

V12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香洲主城区首个成规模的文化产业园,也是珠海目前发展相对成熟的文创园区,V12经历了建设、招商及对园区企业的孵化培育3个阶段,如今则要淘汰不合格企业,促进园区效益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在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举办的2014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评榜上,珠海V12文创园区获评“最受关注十大园区”之一。其上榜理由是:迅速提升入驻企业的品牌形象影响力和市场资源整合力,为园区乃至区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园区总裁刘一统将园区至今的发展归纳为3个阶段。从2012年9月到2013年上半年,是园区的设计和建设阶段,“V12的前身是南屏镇原十二村工业区的废弃厂房,我们按照文创园的氛围对其进行改造。”

从引进园区第一家大型动漫网游文创企业——网易达科技有限公司及第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业涵影视开始,在2013年至2014年的时间里,园区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招商。如今,园区一共有160多家企业。而这160多家企业当中,文创类及文创产业配套企业占到80%,另外20%是其他企业。

“园区现在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如果没有建立一套管理机制的话,新的优秀企业就进不来。”刘一统说,园区在今年年初制定了入园企业评定标准,通过设定13个标准对企业进行评级,不符合文创发展方向、不配合园区管理的企业会被淘汰,以此不断腾出空间吸纳优质企业。目前园区已淘汰了6家企业。

除了不合适的企业,园区也在支持发展较好的企业尽快进入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根据资本市场需求,我们会评估哪些项目或企业具有发展前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社会资本让他们尽快发展起来。”刘一统介绍,今年园区内会有三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而园区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打造8到10家新三板上市企业。而对于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园区则将对其进一步孵化,先解决“生存问题”。

产业园的功能是搭建平台、服务企业,这也是V12文创园运营以来的工作重点。从2012年开始,V12文创园连续4年参加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带领园区企业走出去,同时也借此提升园区知名度。而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园区在去年年初获得珠海农商银行10亿元授信,并正式启动“V12创意贷”项目。

“文创园最终是要提升发展质量,而不是粗放式的发展,因此要孵化、培育、扶持优秀的企业发展起来,这也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刘一统说。

困境

同质化制约园区吸引力上下游产业链有待完善

将各家企业优势通过空间上的集聚形成行业优势,这是每一个产业园与入驻企业的共同期待。然而,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是摆在园区及企业面前的棘手问题。

去年3月,珠海火车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夏湾搬进了V12文创园。“以前不进园区,除了想等到园区发展更成熟再考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之间会互相‘挖人’。”施美景说,他公司以前的员工现在就有不少在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工作。这种现象在大部分园区都常见,而且很难避开。“除非是你自己壮大,不然就会萎缩,尤其是进入有500强企业的园区。”

而由于珠海不少文创园都着力引进动漫、网游、创意设计、传媒影视等企业,同质化问题让“挖墙脚”行为不仅出现在同一园区内的不同企业之间,也出现在不同文创园区之间,甚至除了“挖人”还“挖企业”。据透露,原先在V12的一家企业已搬进了左右创意园。

归结起来,这是因为文创企业数量少,也缺乏人才。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文创园区,业内人士不免担心会出现“空壳化”的问题。“坦白讲,珠海并没有足够多的文创企业。文创园很多,但其实真正成功的很少,深圳、广州、东莞这些城市也不例外。”施美景说。

这与刘一统的观点相似。在他看来,很多人一提起文创园自然会联想到北京的798,但从珠海的实际出发,这并不适合珠海。“798聚集了400多位中外艺术家,富有创意性、艺术性、文化性和商业性。但珠海还没形成这样的艺术家群体,也没有这样的市场来组成很多成熟的团队。”

换句话说,珠海的文创园区产业集聚度并不高,这也表现在园区缺少资源整合,未能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

记者近日也走访了位于前山的金嘉创意谷,目前这里已拥有10多家文创企业。不过,大多入驻企业都着重于产品销售,包括原创、设计在内的生产环节及产品附加值提升等方面几乎没有涉及。

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已有认识。珠海党政代表团在7月赴深圳学习考察后所做的调研报告指出,珠海文化产业聚集度不高,“叫得响”的品牌和企业屈指可数,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中下游产业,而在文化产业的上游即原创、设计等环节相对较弱,运用现代高科技改造和创新传统文化产业的步伐较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较少,高端人才匮乏,缺乏市场竞争力。

设想

“片区化”促园区错位发展政策“杠杆”引导产业集聚

当怀着梦想的企业和充满期待的园区都将目光聚焦于珠海这座城市时,珠海的文创园区要如何实现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真正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的“梦工厂”?

作为九号仓的艺术总监,梁楚一直希望让珠海的原创民谣音乐得到展示。现在九号仓已经集结了珠海30多个原创音乐团队,并在金嘉创意谷打造了一个500平方米的livehouse(小型现场演出的场所)。“我们的目标是要向广州的tu凸、北京的school一样,成为全国一流的音乐现场。”梁楚说。

年青一代正在为珠海的文创产业带来更多创意和活力,而未来可供他们施展才华的载体会越来越多。除了已开园的V12、金地动力港和金嘉创意谷之外,左右创意园、北山中西创意产业园、乐士文化区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横琴规划建设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另有消息透露高新区也将规划建设一个大规模的文创园。

园区要发展,需要培育或引进更多文创企业。但按照规定,只有在珠海注册成立的文创企业才能入驻园区。珠海火车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美景认为,这样一来大多只能吸引一些小而新的团队,因为企业要“搬家”还会担心成本问题,政府可以适度放低入园门槛。

刘一统则认为,各园区应该遵循市场原则挖掘或孵化企业,政府在园区配套、企业服务方面通过政策界定加以引导,让园区脱离恶性竞争。“这样园区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饱和,但起码是可持续的发展。”

对此,珠海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产业规划与发展科科长王恒升表示,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聚焦文创产业新业态的珠海企业不断出现。与此同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加上港珠澳大桥建设、横琴自贸片区挂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给珠海带来的发展机遇,都是珠海吸引企业到来的“利器”。近年来,珠海也在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通过充分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我们会引导同类型产业项目在同一产业园区形成集聚,引导产业门类在园区内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王恒升透露,下一步将成立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制定《珠海市文化产业基地管理试行细则》,重点扶持其公共平台建设,并计划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吸引企业入驻。

据他介绍,按照目前的初步设想,珠海的文化产业未来或将走向片区化,每个片区将会有不同的定位,力争实现错位发展。其中,以长隆集团马戏酒店、企鹅酒店、系列卡通文化艺术和游戏项目,以及星艺文创天地园区内动漫体验项目为基础,将横琴岛打造成国际性动漫岛。将前山片区的金嘉创意谷、左右创意园、乐士文化区、诚丰广场等文化聚集区进行整合,打造成城市创意街区。将南湾片区的V12文创园、北山中西创意产业园、华发商都等产业集聚区打造为文化艺术消费片区。将金湾片区的惠威音响、得理乐器、斯巴克电子设备等企业整合,形成文化产品制造片区。将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4所高校及金山公司总部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和创新梦工厂。

相关

一家动漫企业的转型之路

火车头依托原创打造动漫产权众创平台,跨界合作助推企业升级

还记得那只顽皮捣蛋会功夫,“萌翻”众人的熊猫巴布么?珠海市火车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原创动画片《巴布熊猫》自2007年初在央视少儿频道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粉丝”。8年过去了,该公司董事长施美景说,现在他正在借助移动互联网寻求跨界合作。

火车头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当时珠海刚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首批企业。从动漫原创到现在主要经营动漫品牌衍生、网络平台规划以及专属经营策划等业务,火车头在互联网浪潮中选择了另一条轨道。

从代理日本动漫到动画原创

《龙珠》、《灌篮高手》、《机动战士高达》……这些让许多“80后”念念不忘的经典,都是2004年之前施美景在香港公司代理过的日本动漫。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字幕组的出现给动漫代理带来巨大冲击。“当我看到连《圣斗士星矢》都卖不出去,就感觉不能再做代理了。”施美景说,2002年他就考虑转型,希望创造自己的动漫IP(知识产权)。

适逢2004年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多项动漫产业专项政策,大力支持中国本土原创,这对施美景来说是个好时机。当时他在珠海已有其他投资,因此在考察了深圳和广州等地之后,最终选择了在珠海成立了火车头公司,开始制作动画片《巴布熊猫》。2005年12月,公司完成了《巴布熊猫》第一部的全部制作,共26集,每集时长7分钟。当年《巴布熊猫》还在第一届杭州国际动漫节上播放了时长一分钟的样片。

2006年2月,《巴布熊猫》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2006年度第一批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名单。也是在那一年,施美景在成都成立分公司,《巴布熊猫》也在成都进行全国性首播。

“那时做动画片要立项,而且一年只有两次机会,题材、内容都有严格规定,要很多程序才能拿到字号,大概花了一年时间。”施美景说,2007年1月19日,《巴布熊猫》在央视少儿频道正式播出。加上在网络电视台播放的120集《巴布熊猫成语系列》,火车头公司一共制作了146集动画片。

原创动漫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在中国做原创动漫不是件容易的事”。施美景坦言,在国内,原创动漫的投入和产出往往不成正比。

他介绍,在国外,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可以简单分成创作、电视播放、音像发行和衍生产品制作4个环节,前期投入占40%,20%用于制作,剩下40%用于营销推广。以日本动漫为例,从漫画连载到推出单行本先积累“粉丝”,才进入动画制作,通过授权给电视播放或音像制作盈利。

但在国内,包括前期创意、剧本、人物设定在内的原创投入只占10%,80%的投入花在制作费上,只剩下10%用于营销推广。并且,更多时候动画片被当成一种电视广告投放,从制作到推广都要不断追加资金。

“所以在国内有两种现象,要么动画片还没做完钱就花完了,要么动画片做完了但没钱做推广。”施美景说。

这让人联想到最近掀起“国漫热”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微博上流传的版本是,该片由于拒绝了投资方改剧本的要求而被临时撤资,导演自己垫钱完成电影。耗时8年,电影上线时却没有宣传经费,最终依靠良好的口碑和“自来水”(自愿来点赞的“水军”)突破8亿元票房。

施美景表示,国内动漫公司能生存下来的大品牌不多,很多小工作室只能做加工,但由于品牌意识不强,几乎没有IP附加值,也没有形成消费群体,很难跟工厂形成公平的合作。

“动漫产业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如果能找到一个爆破点就能‘上岸’,没有爆破点很快就会往下掉。”2008年,火车头停止了动画制作,转而经营动漫品牌衍生、网络平台规划以及专属经营策划等业务。

转变策略逐步“做减法”

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火车头公司推出一款儿童安全定位手表,兼具防丢失、自动报警、GPS定位、紧急电话储存等多种功能,而手表上卡通形象依旧是那只熟悉的熊猫。这意味着“巴布熊猫”这一品牌向移动互联网推进。

瞄准移动互联网庞大且活跃的用户群体及其互动性,施美景将更多精力用在寻求跨界合作伙伴,目前已与两家上市公司联手,针对儿童教育开展合作,例如为幼儿园设计以巴布熊猫为形象的儿童教材。施美景表示,未来火车头公司的产品会定位在儿童的安全、教育及健康领域。

与此同时,公司也计划基于移动互联网建立细分的受众群体,开放网络平台服务于除了“巴布熊猫”之外的不同动漫IP。

最近施美景正在组建一家新公司,合作伙伴具备众筹经验,也有动漫平台的丰富资源。“从动漫制作、产品开发到衍生推广,动漫企业会遭遇的困难基本上我都经历过,希望用我的经验能帮助更多新的动漫品牌少走弯路。”施美景说。

据介绍,新公司要打造的是一个动漫IP的众创平台,通过互联网大量数据分析,帮助动漫企业在漫画创作、IP注册、动画制作、电视播放、衍生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解决动漫产业链条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除了成都之外,施美景在北京和澳门都设有火车头公司。主创团队在珠海,产品生产及加工在成都,北京的公司主要负责商业融资,澳门的公司则进行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拓展。“2007、2008年的时候珠海这边最多有100多号人,随着运营策略的转变我们一直在做减法,找到一条更适合火车头的路。而现在我们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施美景说。